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7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重症肌无力治疗现状及进展黄国帜,黄光华,陈凯重症肌无力(MG)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AchR)的功能与数量异常而导致本病。发病数一般在0.5~5人/10万人口,各种治疗方法疗效均不能令人满意。现就其治疗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探讨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HIV阳性母亲接受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PMTCT)后对18月龄儿童体格发育的影响,为改进PMTCT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广西艾滋病疫情位居前3位的钦州市灵山县、柳州市鹿寨县、南宁市横县作为研究现场,按照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病例组研究对象为实施了PMTCT的每年新报告HIV阳性母亲及其所生HIV阴性儿童,来源于全国PMTCT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的2010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HIV阳性母亲历史卡片以及其所生HIV阴性儿童,共554例;对照组研究对象为2017年健康母亲及其所生的健康儿童,共1 109例。收集PMTCT相关资料及其18月龄儿童的身高、体重和头围等体格发育资料。儿童体格发育不良的定义为身高、体重和头围的3项主要指标中至少1项指标低于正常值范围。结果 病例组的HIV阳性母亲及其所生儿童分别为667例和554例,其PMTCT率分别为91.15%(608/667)和96.57%(535/554),儿童的HIV阳性率、死亡率和HIV母婴传播率分别为1.44%(8/554)、3.07%(17/554)和1.91%(8/418);18月龄儿童健康体检结果显示,体格发育不良者占30.51%(169/554);对照组儿童1 109例,体格发育不良者占9.83%(109/1 109),病例组与对照组的体格发育不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IV阳性母亲及其所生儿童的PMTCT率均超过90.00%,但是18月龄儿童的体格发育不良者超过30.00%。PMTCT政策对HIV阳性母亲所生儿童的体格发育不良的可能影响,需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发病<12 h与12~48 h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1 66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发病至急诊就诊时间将患者分为A组(发病时间<12 h,n=1 405)与B组(发病时间12~48 h,n=264)。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新发脑卒中、出血、再次血运重建、支架内血栓及复合终点事件发生情况。采用生存分析评价不同时间段对STEMI急诊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预后影响。结果 B组患者多支病变比例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靶病变血管、靶病变术前术后冠状动脉血流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及植入支架总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 669例患者中,失访47例,随访成功率为97.2%(1 622/1 669)。A、B两组患者随访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7.0%(239/1 405)、15.5%(41/2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B组较A组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增高,晚期(时间12~48 h)介入治疗为危险因素,但不同时间段(时间<12 h与12~24 h)并非介入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危险比=1.125,95%可信区间0.519~2.438,P>0.05)。结论 STEMI患者发病时间>12 h(12~48 h)行介入治疗并非远期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64.
目的 了解广西灵山县2~6岁儿童乙肝疫苗免疫效果,为乙肝病毒(HBV)高流行区乙肝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2016年12月,按照横断面调查研究原理,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灵山县2~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并采集静脉血3~5 mL,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HBV血清学标记物。结果 调查了1 594名儿童,乙肝疫苗免疫覆盖率为100%;5岁以下儿童HBsAg标准化阳性率为0.17%(3/832,95%CI:-0.11~0.45);抗-HBs标准化阳性率为68.98%(95%CI:66.71~71.25);HBeAg 和抗-HBe 标准化阳性率分别为0.16%(95%CI:-0.04~0.36)和0.38%(95%CI:0.08~0.68);抗-HBc 标准化阳性率为43.97%(95%CI:41.53~46.41)。不同年龄组间抗-HBs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随着年龄增长而呈下降的趋势(P<0.001)。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城乡分布、低出生体重和分娩医院级别与抗-HBs阳性率有关,加强免疫与低龄儿童抗-HBs阳性率无关。3名HBsAg持续阳性儿童的母亲产检检测HBsAg阳性。结论 广西灵山县达到全国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的目标 (<1%);已经完成乙肝疫苗全程基础免疫的学龄前儿童没必要进行乙肝疫苗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开展缓和医疗芳香照护培训的可行性与培训效果。方法 总结北京协和医院2016至2019年举办的4期缓和医疗芳香照护培训班的资料,对120名学员进行自评问卷调查,对培训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56份,课程总体评分为8.09分,学员们反馈课程丰富了理论知识,增强了实践信心。培训结束后79.6%学员开展了缓和医疗芳香照护实践,其他学员主要因缺乏合适机会而未能实践。部分学员反馈建议增加实践课程并希望能够得到后续针对案例实践的指导。结论 开展缓和医疗芳香照护短期培训班是可行的,可丰富相关人员的安宁缓和医疗理论知识,增强其实践信心,但需进一步加强培训后支持以增加学员进入缓和医疗芳香照护实践的比例。  相似文献   
66.
痤疮治疗中的光疗法是一种新兴的疗法,具有治疗方便,不良反应小,疗效明显等优点。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有可见光疗法、光动力疗法和激光疗法等,如何选择合适的光疗法治疗,本文将就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治疗的不同年龄组女性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与院内死亡发生率的关系。方法选取全军心血管介入诊疗管理系统中自2009年4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1 741例接受PPCI治疗的STEMI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不同的发病年龄将其分为A组(年龄≤65岁,n=664)与B组(年龄>65岁,n=1 077)。比较两组患者院内死亡事件及其他临床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双支病变比例、主动脉内囊反搏术(IA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单支病变的比例、门球时间均低于A组,三支血管病变的比例、KillipⅢ级比例、症状到血管开通时间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死亡发生率为2.0%(13/664),低于B组的5.5%(59/1 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死亡、支架内血栓及BARC 3~5级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65岁女性STEMI患者PPCI院内死亡率增高,且主要表现为术后死亡发生率明显增加,针对高龄女性STEMI患者PPCI救治应进一步强化,以期降低院内死亡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8.
三尖杉属植物中所含酯类生物碱对白血病治疗有效,国内许多单位正在进行药理及临床研究。我院试用佛山制药厂提供的三尖杉酯碱制剂(为三尖杉酯碱与高三尖杉酯碱混合物,以前者先主)治疗真性红细  相似文献   
69.
在运用药物进行疾病预防和治疗时,肾脏的滤过清除作用在药物剂量的调控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通过对肾脏功能的准确评估指导临床治疗药物的浓度调控尤为重要。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目前被认为是评估肾脏功能较全面的指标之一。目前公认评价肾脏功能的“金标准”是检测肾脏对外源性物质如菊粉的清除,但是,由于其耗时且价格昂贵,并不适用于肾脏功能的常规检测。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常通过对内源性物质清除率的检测来反映GFR。理想的内源性物质必须具备以下特点:①释放速率恒定;  相似文献   
70.
晚期癌症患者全身广泛转移的最大痛苦是剧痛,而常规止痛方法效果欠佳。为此,我院于1987年5月—1990年8月,收治癌症晚期下半身转移伴剧痛患者52例,共78人次行鞘内注射吗啡止痛,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