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3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20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4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140篇
内科学   55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55篇
外科学   79篇
综合类   223篇
预防医学   81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80篇
  3篇
中国医学   105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1997年 2月~ 2 0 0 1年 2月间 ,我院采用钇 铝 石榴石激光(yttrium aluminum garnet,Nd :YAG)结合贝复济 (重组牛碱性纤维生长因子 )治疗口腔扁平苔藓患者 10 4例 ,疗效明显。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经门诊确诊为口腔扁平苔藓患者 10 4例 ,男 45例 ,女 5 9例 ;年龄 2 6~ 74岁 ;病程 17~ 5 9d ;病损分布于唇部 2 3例 ,颊部81例 ;病损直径 5~ 2 3mm。病理学检查显示 :病变组织角化过度 ,棘层不规则变薄 ,棘层细胞排列错乱并可见空泡变性。 10 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 5 2例。两组患者均采用OmniPulse MAXTM12 0VP型Nd …  相似文献   
32.
目的 通过分析肾脏神经内分泌癌(neuroendocrine carcinoma,NEC)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治疗方式及预后,提高对该类肿瘤的认识和诊疗水平. 方法 分析我科1例肾脏NEC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治疗方法并结合文献复习. 结果 患者表现为肉眼血尿伴腰痛.病理:肿瘤细胞中等大小,细胞核呈圆形、卵圆形,染色质为细颗粒状,肿瘤细胞排列呈小梁状、条索状,见菊形团样结构;免疫组化:CK(+)、EMA(+)、CD56(+)、Ki-67(80%)、CgA(-)、Syn(-)、CD99(-)、WT-1(-)、Vimentin(-)、NSE(-). 结论 肾脏NEC十分罕见,且临床表现与肾盂癌较为相似,其诊断主要根据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结果来做出判断.  相似文献   
33.
34.
目的:探究DSA联合外科序贯治疗是否可以作为Ⅰ型神经纤维瘤伴巨大神经纤维瘤的重要治疗策略之一。方法:纳入2017年7月-2021年8月收治的11例神经纤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肿瘤大多位于躯干及四肢,瘤体重量2.5~25 kg。全部患者术前备自体血,瘤体切除术前介入超选择栓塞瘤体滋养动脉及其分支,切除瘤体后将栓塞后的部分瘤体组织制备皮瓣及全厚皮片回植于继发创面。观察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1例患者中,9例在瘤体切除术后利用部分瘤体皮肤制备全厚皮片回植于组织缺损区域,2例制备皮瓣回植。其中1例患者回植后全厚皮片少部分坏死,经换药等保守治疗愈合可。随访至今,11例患者术后均无复发,术后肢体外形改善,恢复正常行走等组织功能。结论:超选择栓塞瘤体滋养动脉及其分支联合序贯疗法,在治疗NF-I合并巨大神经纤维瘤中术中失血量小,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恢复效果好,可作为该疾病的一种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35.
麻玉慧  陈康  唐兰  刘坤  张也  马燕红 《中国康复》2023,38(6):354-357
目的:观察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NLBP)的髋部肌群肌力特征,并探讨其与腰部疼痛及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CNLBP患者(CNLBP组)30例,30例正常健康人为对照组。评估CNLBP组疼痛侧、非疼痛侧与对照组右侧髋部肌群肌力。应用等速肌力测试系统(60°/s)测定2组髋屈曲、髋后伸、髋内收、髋外展、髋内旋和髋外旋肌群的峰力矩。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腰部疼痛,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估腰部功能。以峰力矩/体重评估髋部肌群肌力,并进行CNLBP组疼痛侧与非疼痛侧对比、两侧分别与对照组右侧对比。对CNLBP组髋部肌群肌力和腰部疼痛、功能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NLBP组疼痛侧髋屈曲、髋外展、髋外旋肌群峰力矩/体重比值均低于非疼痛侧且低于对照组(P<0.05)。髋屈曲、髋外展肌群肌力与腰部疼痛程度具有中等程度相关性(P<0.05)。髋屈曲、髋外展、髋外旋肌群肌力与腰部功能评分有中等程度相关性(P<0.05)。结论:CNLBP患者存在疼痛侧髋屈曲、髋外展及髋外旋肌群肌力下降。以纠正髋部肌群肌力失衡为目标的康复训练对改善腰部疼痛及功能可能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6.
哮喘的炎症反应过程及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控制哮喘炎症反应是当前治疗哮喘的方向。本综述哮喘炎症反应的全过程及其分阶段的治疗措施,探讨哮喘炎症治疗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替吉奥单药化疗对于初治老年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自2012年1月—2014年6月共34例老年晚期胃癌的初治患者进入本组分析,予以替吉奥单药方案化疗。结果全组34例患者均接受两周期以上的替吉奥单药化疗,中位生存期为8.2个月,临床受益率达47%。主要毒副反应表现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结论对于初治老年晚期胃癌予以替吉奥单药方案化疗,依从性好,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可耐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38.
背景:类固醇具有强大的抗炎、止吐及镇痛作用而被广泛用于围术期镇痛,有研究表明膝关节置换后膝关节周围注射含类固醇的鸡尾酒镇痛疗法可缓解术后疼痛、改善膝关节活动度及减少相关并发症,但也有研究认为类固醇可增加术后感染、髌腱断裂等风险。因此膝关节周围注射含类固醇鸡尾酒疗法在膝关节置换后镇痛中的安全性和疗效尚存在争议。目的:通过荟萃分析系统评价膝关节置换后运用含类固醇鸡尾酒疗法镇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EMBASE数据库2019年4月前的文献,收集所有膝关节置换后局部运用类固醇镇痛的随机对照试验,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文献。由2名研究者分别单独使用Cochrane 5.0风险偏倚评估工具对文献方法学偏倚进行评价,提取文献数据并用Review Manager 5.2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共纳入10篇随机对照试验,820例患者;②Meta分析显示:类固醇组术后第1天的目测类比评分低于对照组[MD=-1.52,95%CI(-2.94,-0.10),P=0.04],术后第1,2,3,4,5天的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MD=11.57,95%CI(9.85,13.30),P<0.000 01;MD=9.03,95%CI(6.67,11.38),P<0.000 01:MD=5.73,95%CI(0.85,10.60),P=0.02:MD=5.53,95%CI(0.68.10.38),P=0.03;MD=5.90.95%CI(0.87.10.93),P=0.02],吗啡使用量少于对照组[MD=-7.94,95%CI(-14.35,-1.53),P=0.02],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MD=-0.98,95%CI(-1.25,-0.71),P<0.000 01],直腿抬高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MD=0.65,95%CI(-0.86,0.44),P<0.000 01],术后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WMD=-4.82,95%CI(7.41,2.23),P=0.000 3];两组膝关节KS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③结果表明,膝关节置换后关节周围运用含类固醇的鸡尾酒疗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超声测量儿童膈肌前、中、后部运动的可重复性和差异性。 方法 选择2018年11月至2019年6月入住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的患儿30 例。患儿取平卧位,使用5 MHz超声探头,置于右锁骨中线与肋下缘交点,用M型超声记录随呼吸运动的膈肌前、中、后部的移动度和收缩速度,重复测量两次。采用ICC系数表示膈肌移动度和收缩速度两次测量的可重复性。采用方差分析探讨不同部位膈肌移动度和收缩速度的差异性。 结果 膈肌各部位移动度两次测量的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ICC前膈肌=0.89、ICC中膈肌=0.95、 ICC后膈肌=0.90,膈肌各部位收缩速度两次测量的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 ICC前膈肌=0.90、ICC中膈肌=0.94、ICC后膈肌=0.95,膈肌各部位移动度和收缩速度的测量均显示出良好的可重复性。膈肌前、中、后部移动度分别为[(8.1±3.1)mm]、[(7.4±3.0)mm]、[(5.5±2.3)mm],膈肌前、中、后部收缩速度分别为[(12.5±4.8)mm/s]、[(11.5±6.3)mm/s]、[(8.9±4.0)mm/s],膈肌前、中、后部位间的移动度和收缩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利用超声测量儿童膈肌前、中、后各部位运动具有较高的可重复性,儿童膈肌前、中、后部的移动度和收缩速度具有差异性,单纯某一部位的膈肌运动不能代表整体膈肌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P)行玻璃体视网膜术后高眼压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选择行玻璃体视网膜术治疗的DRP患者986例(1 326眼)为研究对象。分析术后高眼压的发生率,并且对比分析不同类型、不同分级、术前是否合并黄斑脱离、行硅油/C3F8充填、术中行全/补充视网膜光凝、是否晶状体切除患者高眼压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1 326眼术后发生高眼压共计368例(27.8%)。增生型DRP患者术后高眼压发生率(34.0%)显著高于非增生型(17.2%)(χ2=30.648,P=0.000);DRP D级高眼压发生率为34.1%,显著高于B级(20.8%)(χ2=16.348,P=0.001);术前合并黄斑脱离患者高眼压发生率(30.4%)显著高于无黄斑脱离患者(22.7%)(χ2=8.834,P=0.003);术中充填硅油患者(39.1%)显著高于填充C3F8患者(24.0%)(χ2=28.088,P=0.000);术中全视网膜光凝者(32.8%)显著高于补充光凝患者(16.8%)(χ2=21.159,P=0.000);术中行晶状体切除者(40.5%)显著高于无晶状体切除者(25.9%)(χ2=15.532,P=0.000 1)。结论 DRP患者玻璃体视网膜术后高眼压的发生率高,并且与DRP类型、分级、术前合并黄斑脱离、术中填充物、视网膜光凝、晶状体切除等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