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9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71.
多种因素可以导致肝脏发生慢性炎性病变,进而可导致肝纤维化的发生,其中的关键是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的活化.活化的HSC发生形态和功能上的变化,促进肝纤维化的发展.肝内氧化应激损伤作为重要机制之一,参与到了HSC活化和肝内胶原成分的沉积,与肝纤维化之间有密切的关系.而针对降低氧化应激水平的治疗手段也逐渐应用于临床,发挥抗肝纤维化的作用.鉴于此,本文从近几年氧化应激与肝纤维化研究和治疗对策出发,介绍该领域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Gilbert综合征(GS)和Crigler-Najjar综合征(CNS)相关尿苷二磷酸葡糖醛酸转移酶A1(UGT1A1)基因的突变特征及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检索PubMed和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归纳UGT1A1基因突变位点的特征并分析其临床相关性。结果截至2018年11月16日,共发现UGT1A1基因163个突变位点,上述位点存在以下规律:(1)GS或CNS表型相关的UGT1A1的不同外显子发生的基因突变个数,均与外显子长度呈正相关;(2)无义点突变主要发生在CNS I型;(3)GS、CNS II型的复合杂合突变位点的组合和分布存在一定规律,其中GS的4种复合杂合组成中,均有-3279T>G突变;(4)亚洲地区报道的UGT1A1基因突变位点在c.211-c.558有明显的聚集性。结论UGT1A1基因突变位点不同、报道地区不同及人群不同,其突变特征及临床相关性也不同。本研究对GS和CNS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疗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3.
溶血性黄疸病因繁多,临床表现复杂多样。部分患者虽然存在溶血,但贫血不明显或因贫血程度轻微而以黄疸为首发表现,长期反复,难以治愈,可误诊为原因不明的慢性肝炎、黄疸原因待查等,尤其容易与Gilbert综合征等先天性非结合胆红素血症混淆,出现漏诊和延误诊治。作为肝病科医师,应了解并掌握溶血性黄疸以及慢性溶血性疾病的相关知识。总结了溶血性黄疸的临床特征及鉴别诊断思路,并简述了常见慢性溶血性疾病的临床特点,以供临床医师参考。  相似文献   
74.
75.
76.
为帮助肝病相关临床医师在肝豆状核变性诊断和治疗中做出合理决策,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遗传代谢性肝病协作组发表了《肝豆状核变性诊疗指南(2022年版)》。该文介绍了该版指南在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和监测等方面的十大亮点,其突出的特点是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77.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KDR)及其信号转导在血管内皮细胞的存活、增殖、迁移及通透性增加中起主导作用,是肿瘤发生、发展的限速步骤,KDR及其信号转导通路是抗肿瘤治疗的良好靶标。本文就血管生成中VEGFR-2的作用及相关信号转导,以及在抗肿瘤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8.
目的:观察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s,asONs),细胞内源性表达的短发卡状小干扰RNA(short hairpin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KDR: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kinaseinsert domain-containing receptor)表达的抑制作用,探讨阻断DKR蛋白表达对MCF-7细胞增殖、生长的影响,并对两者作了比较.方法:设计了3条反义寡核苷酸,并根据其相应靶KDR mRNA杂交位点,构建了3条以质粒pPUR/U6为载体的可内源性表达短发卡状siRNA的pPUR/U6/KDR-siRNA.分别用Western-blotting方法检测了MCF-7细胞经反义寡核苷酸处理,pPUR/U6/KDR-siRNA稳定转染后对KDR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用MTT法观察了反义寡核苷酸对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并观察了pPUR/U6/KDR-siRNA稳定转染细胞的生长曲线.结果:3条反义寡核苷酸于0.8μmol/L时,均有效抑制了细胞KDR蛋白表达,抑制率分别为66.16%,50.21%,58.35%;3条反义寡核苷酸对MCF-7细胞增殖也显示了剂量依赖性下调作用.相应靶位点3条pPUR/U6/KDR-siRNA中,有2条在细胞稳定转染时显著下调了KDR蛋白表达,15天抑制率分别为75.21%,80.08%;30天时为59.29%,60.15%;细胞稳定转染表达siRNA后生长变慢.结论:可根据有效反义寡核苷酸靶位点设计siRNA,稳定转染内源性表达的短发卡状siRNA可长期抑制靶基因表达,并起了更为高效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9.
正患者男性,37岁,无业。因"皮肤巩膜黄染1月,加重伴发热、喘憋、痰中带血3 d"于2014年11月7日入院。1月前因受凉、劳累后出现皮肤巩膜黄染,伴乏力、纳差、恶心、尿黄,于当地查:乙肝标志物阳性,肝功能:ALT281 U/L,AST193 U/L,TBil 166μmol/L;PT17 s;血常规基本正常;B超示肝硬化、脾大、腹水。予恩替卡韦抗病毒、头孢类抗感染,常规保肝退黄等治疗,病情逐渐加重,3天前出现发热,最高38℃,伴间断喘憋,  相似文献   
80.
目的:在细胞水平上研究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慢性重型肝炎肝衰竭时肝细胞解毒代谢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C3A细胞,在培养基加入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浆(CSHP),并同时分别加入大中小三个剂量的GSH(25mmol/l,5mmol/l,1mmol/l),以正常血浆(NHP)及培养基为对照,分别于24小时、48小时、72小时3个时间点检测细胞内GSH及脂质过氧化物(MDA)含量的变化。结果①慢重肝血浆使细胞内GSH含量下降、MDA含量增加。②GSH可以提高慢重肝血浆细胞内GSH含量,补充内源性GSH的损耗,降低细胞内MDA含量。③随剂量的增加,上述作用更为明显。结论GSH可以改善慢性重型肝炎肝衰竭时肝细胞解毒代谢功能,且存在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