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8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0篇
外科学   46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肝包虫破入胆道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包虫破入胆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了32例肝包虫破入胆道病例的临床表现、影像诊断、外科手术处理、术后并发症及病理特点。结果核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对高度可疑肝包虫破入胆道病例是准确、无创、有效的诊断方法,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有确诊意义;31例施行肝包虫内囊摘除及残腔引流,其中30例胆总管探查"T"型管引流术,1例Roux-en-Y胆总管空肠吻合术,视术中是否缝合胆瘘口而分缝合组和未缝合组,缝合组14例中2例出现术后残腔胆瘘,而未缝合组17例中出现8例。缝合组平均住院11 d(9~13 d),未缝合组18 d (14~27 d)(P<0.05);1例在外院施行肝包虫内囊摘除术后出现严重残腔胆瘘病人施行ERCP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清理胆道引流术。结论MRCP对肝囊型包虫破入胆道病人具有诊断准确和无创等优点,ERCP不仅对肝包虫破入胆道有确诊意义,而且又可对该病术后并发症实施有效的治疗。根据本组临床治疗观察认为缝合胆瘘,胆总管减压是治疗肝包虫破入胆道的简单、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方法,而术中胆道造影是发现胆瘘口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2.
体外肝肿瘤切除加自体肝移植术治疗肝内胆管细胞癌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 男性,46岁,因无明显诱因右上腹隐痛并逐渐加重2个月就诊,CT检查提示肝左叶占位,考虑胆管癌,收住院,患者2个月前曾在当地医院经B超检查提示“肝占位性改变待查”。  相似文献   
53.
大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动物模型是现代医学认识生命科学客观规律的实验方法和手段。通过动物模型的研究 ,进而有意识地改变那些自然条件下不可能或不容易排除的因素 ,以便更加准确地观察模型的实验结果。器官移植更需要各种脏器的移植模型 ,以进行移植免疫、免疫耐受、免疫抑制剂应用 ,移植后病理、病理生理、生化及器官保存方面的研究。在器官移植各种模型中 ,心脏移植模型以其特有的优越性显示了其既简单又实用的价值 [1 ]。为了开展移植领域的研究工作 ,我科近年开展大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 ,现将移植中一些体会报道如下。1 实验动物的选择及显微外科的基本…  相似文献   
54.
经皮细针穿刺治疗肝囊型包虫病22例初步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1月至11月期间,我科依照WHO有关人体包虫病治疗指导纲要推荐的穿刺治疗包虫病方法(简称PAIR),在麻醉科医师监护下,由B超定位引导细针(内径0.6~1.3mm)穿刺治疗了22例肝囊型包虫病患者共计26个包虫囊。经过7~18个月的临床随访,结果:(1)包虫囊消失或小于1cm者占31%,囊包虫缩小65%以上者31%包虫囊缩少40%~50%者占38%;(2)其中5例患者置管外引流2周至3个月不等,拔管后情况良好。4例穿刺证实为包虫术后残腔。穿刺治疗前后所有患者均给予口服丙硫咪唑(albendazole),每日每公斤体重10~15mg。穿刺前用药3~5d,穿刺后酌情用药1~3个月,每3个月进行B超随访至少2年。初步结果表明:在严格掌握穿刺适应证条件下,PAIR可作为一种经济、有效、创伤小的治疗手段,尤其对有多次手术史的肝包虫病患者更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55.
包虫病影像诊断技术和手术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虫病是严重危害中国西部人群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手术仍为包虫病临床最主要的治疗手段.该文通过对囊型包虫病和泡型包虫病等两型肝包虫病的影像学诊断和各种术式回顾性分析总结后,综述如下:1)超声检查主要用在两型包虫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尤其是在农牧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普查时,超声以其便携低耗易行的特点成为首选.近来用超声对肝两型包虫病病灶在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的基础上进行灰阶超声造影检查,超声造影可以更好地显示其病灶的确切范围,周边增值带微循环血供状态,为肝包虫病外科手术提供更多的诊断治疗信息.2)囊型包虫病CT/MRI均表现为境界清楚的囊肿,病程发展中出现子囊、囊膜剥离、囊壁及内容物钙化等特征;泡型包虫病CT/MRI均表现为非均质实性肿块,内部有小圈状和颗粒状钙化,中心常出现液化坏死,形成"地图状"外观.其类似肿瘤的浸润生长可压迫和侵蚀肝血管和胆管并伴远处血行转移.MRI水成像技术对不典型包虫病有独特的诊断效果;CT/MRI血管成像和胆系成像有利于诊断包虫并发症;CT/MRI灌注技术、MRI扩散成像和波谱成像有望实现活体无创的分子影像诊断.3)肝囊型包虫病:(1)肝包虫外囊完整剥除术是理想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的首选术式;(2)外囊次全切除术可有效消减残腔,避免胆瘘等,能减少手术时间及外囊完整剥除术所致手术风险;(3)肝内囊摘除术仍是主要方法,术中应经胆道或胆囊管美蓝造影以确认是否胆漏.4)肝泡型包虫病:(1)根治性肝切除是治疗首选方法;(2)姑息性病灶切除手术,因继发难治性肝切面胆瘘而宜慎重采用;(3)肝移植是治疗两型包虫病终末期最后手段,术后仍存在复发的可能,需酌情服用抗包虫药,如阿苯达唑片剂或其他剂型(乳剂、脂质体口服液等).  相似文献   
56.
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 cancer,PLC,以下简称肝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消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其中90%为肝细胞肝癌(hepacocellular carcinoma,HCC)。在世界范围内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我国就是全球肝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在常见肿瘤中仅次于肺癌,居第二位。据统计,目前我国肝癌发病人数占全球的55%,而死亡人数占全世界肝癌死亡人数的45%,对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57.
11例肝包虫外囊剥除术临床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包虫外囊剥除术治疗肝包虫病的疗效。方珐:采用肝包虫外囊剥除术治疗11例肝包虫病患者。结果:全组病人术后恢复良好,无胆瘘、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结论:肝包虫外囊剥除术治疗肝包虫病是一种合理而可行的新术式,可解决以往传统的内囊摘除术由于囊液外溢导致的复发问题,远期临床疗效尚需积累更多的病例和进行更长期的随访以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纳秒脉冲电场(nsPEF)治疗原发性肝癌小鼠致外周血Th17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变化,分析nsPEF治疗肝癌对机体免疫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2只雌性C57BL-6J小鼠分为阴性对照组(A组)、阳性对照组(B组)、手术切除组(C组)及nsPEF组(D组),A、B、C及D组各8只小鼠。对B、C及D组小鼠肝左叶注入含有1×106 Heap1-6细胞的50μL磷酸盐缓冲液,建立小鼠原位肝癌模型。在建模后第7天对C组行肝左叶切除治疗,对D组肝左叶病灶行nsPEF治疗。治疗后第7天对4组小鼠外周血中Th17细胞及血浆中Th17类细胞因子(IL-17A、IL-17F、IL-22)采用流式细胞检测法进行测定。结果B组外周血中Th17细胞(8.57±1.42)%>A组(1.50±0.51)%和D组(1.72±0.34)%,P值分别为0.007和0.009。C组Th17含量(8.18±1.55)%>A、D 2组,P值分别为0.007和0.006。B组血浆中IL-17A(99.49±24.33)ng/L>A组(61.86±17.92)ng/L和D组(65.67±10.61)ng/L,P值分别为0.028和0.019;C组中IL-17A(80.24±15.18)ng/L含量>A、D 2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59和0.087。IL-17F在B组血浆中(88.95±28.19)ng/L>A组(55.12±12.31)ng/L和D组(55.30±19.50)ng/L,P值分别为0.041和0.031;C组IL-17F(67.15±12.28)ng/L>A、D 2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78和0.113。IL-22在B组血浆中(147.33±17.87)ng/L>A组(112.11±24.11)ng/L和D组(116.82±22.76)ng/L,P值分别为0.034和0.041;C组IL-22(129.20±19.38)ng/L>A、D 2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91和0.086。结论nsPEF治疗肝癌小鼠会使外周血Th17及其分泌的IL-17A、IL-17F和IL-22表达减少,而手术切除治疗达不到此种效果,这有可能与nsPEF治疗肝癌时激起的机体抗肿瘤免疫有关。  相似文献   
59.
目的调查研究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现状以了解我国当前外科治疗的真实情况及未来发展。方法本研究由中国肝胆胰专科联盟、中国门静脉高压联盟(CHESS)联合发起, 调查对象为2021年国内开展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的378家医疗机构及其团队, 全面调查2021年国内开展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的医院及其团队开展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手术的基本情况, 包括手术例数、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的处理、首要作用、存在的困惑和阻碍, 肝移植以及内镜和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 TIPS)开展的情况等。结果经调查, 2021年全国378家医疗机构共计开展8 512例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手术, 以脾切除术联合断流术为主(53.0%), 腹腔镜手术占比76.1%, 预防再出血(67.0%)是首要作用, 72.8%的团队外科术后常规应用预防性抗凝药物, 80.7%的团队认为术后门静脉血栓的形成是开展手术的主要难点, 内镜治疗和介入TIPS治疗均已熟练开展的医疗机构达到65.3%, 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未行肝移植治疗的原因以医院无肝移植的资质(...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肝囊型包虫病的疗效。方法:在万方医学、维普、知网、PubMed、ScienceDirect、Web of Science等文献平台以"肝囊型包虫病"、"细粒棘球蚴"、"手术"、"开腹手术"、"腹腔镜"、"微创手术"、"hepatic cystic echinococcosis"、"echino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