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7篇
  免费   190篇
  国内免费   67篇
耳鼻咽喉   18篇
儿科学   48篇
妇产科学   27篇
基础医学   38篇
口腔科学   29篇
临床医学   394篇
内科学   167篇
皮肤病学   42篇
神经病学   28篇
特种医学   111篇
外科学   221篇
综合类   613篇
预防医学   336篇
眼科学   39篇
药学   227篇
  3篇
中国医学   217篇
肿瘤学   86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141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156篇
  2010年   162篇
  2009年   152篇
  2008年   140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109篇
  2003年   112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正>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对健康也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并形成了需求,健康体检越来越受到社会和政府的普遍关注和重视。现在,我就健康体检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同大家分享一下心得。1体检前1.1提前预约咨询:受检者应在检前咨询医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体检项目,确定好体检时间后,一定要向体检机构进行预约,因为好多特殊检查都有特殊禁忌,体检机构的工作人  相似文献   
52.
53.
目的 探讨结肠癌淋巴结转移灶多药耐药相关因子P-gp、Bcl-2、Bax表达及其与肿瘤细胞体外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对新鲜结肠癌肿瘤组织及转移淋巴结进行肿瘤细胞培养体外化疗药敏性试验,并对原发灶和转移灶行P-gp、Bcl-2、Bax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①P-gp、Bax在转移灶中的表达程度明显高于原发灶(均P<0.05),而Bcl-2在原发灶中表达强于转移灶(P<0.01).在原发灶与转移淋巴结间P-gp、Bax表达均具有明显相关性 (r=0.660 6、0.399 5,均P<0.01).②在结肠癌原发灶中Bcl-2与Bax表达呈正相关(r=0.305 1,P<0.05).③10种化疗药物中5-FU、VP-16、THP、MMC对转移淋巴结肿瘤细胞的抑制率高于原发灶;HCPT、L-OHP、CDDP、VCR对原发灶肿瘤细胞抑制率高于转移灶(均P<0.05).④P-gp表达程度在原发灶与5-FU、VCR、PTX、VP-16的肿瘤细胞抑制率呈负相关,在转移灶则与PTX、eADM呈负相关;Bcl-2在原发灶表达强度与5-FU、PTX、MMC的抑制率呈负相关,在转移淋巴结中则与HCPT、PTX、L-OHP、eADM的抑制率均具有负相关性;Bax表达强度在原发灶与5-FU、VP-16对肿瘤细胞的平均抑制率呈正相关,在转移灶则随CDDP、L-OHP、eADM抑制率升高而增强(均P<0.05).结论 结肠癌淋巴结转移灶中耐药相关因子的表达及化疗药敏性均呈现与原发灶不同的异质性,术后辅助化疗应针对淋巴结转移灶进行.  相似文献   
54.
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对内科学教学的总体看法以及对"体验式"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的总体态度,本文以内蒙古医学院的学生为抽样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与分析,对"体验式"教学法在临床医学的教学过程中进行了探索和总结,目的在于为今后的教学改革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基层老年护理培训班的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方法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通过专家咨询形成基层老年护理培训班的七个培训模块;将培训课程应用于受日本笹川医学会专项经费援助的基层老年护理专业的护理人员,并对七个培训模块、30个课程进行效果评价。结果七个培训模块的需求评价和效果评价中老年护理安全评分最高,课程的评价中磁性护理文化、压力管理、老年患者的皮肤管理、预防老年人误吸以及老年人跌倒的管理排在前五位。结论护理人文建设和护理安全是基层老年护理工作者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56.
由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免疫病理机制尚未阐明,目前尚无有效药物或治疗方法能够控制这种疾病.为了探讨SARS发病的免疫学机制,我们研究了SARS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与趋化因子的表达谱以及肺和淋巴组织的免疫病理改变.采用液相芯片技术,动态扫描了23例诊断明确的SARS患者血中14种细胞因子与趋化因子;应用反转录PCR、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技术对SARS死亡患者经尸体解剖的肺和淋巴组织进行免疫病理学观察.  相似文献   
57.
目的分析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45例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45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两组左肾静脉狭窄位置、近肾门段内径与峰值流速进行检测,计算相应的内径比值,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左肾静脉狭窄位置的内径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左肾静脉狭窄位置的流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内径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有效检测左肾静脉狭窄位置的内径和峰值流速,同时对内径比值进行计算,对诊断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重组人Elafin对炎症损伤因子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攻击气道上皮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构建人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抑制剂Elafin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Elafin,并将其转染入NCI-H292细胞中,再用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刺激24h后,用底物法测定培养上清中NE的活性,Westernbolt检测细胞中ZO-1表达。结果转染Ela-fin NE组培养上清液中NE活性与转染空载体的细胞相比较明显降低,而细胞内ZO-1蛋白含量明显增高。结论NE是引起气道慢性炎症的终效因子,通过转染重组人Elafin可对抗NE破坏气道上皮完整性的作用,增强气道抗感染能力。  相似文献   
59.
目的评价化学发光法检测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rT_3)的分析性能,并探讨rT_3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EP系列文件和相关标准,对化学发光法检测rT_3的分析性能(精密度、正确度、分析灵敏度、分析特异性、线性范围、参考区间和方法学比对等)进行验证。检测3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初诊患者(甲亢组)、28例甲亢治疗1个月的患者(甲亢治疗组)、25例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减)初诊患者(甲减组)、23例甲减治疗1个月的患者(甲减治疗组)、25例明确原发基础疾病的正常甲状腺病态综合征(ESS)患者及50名体检健康者(正常对照组)的甲状腺功能指标[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_3)、甲状腺素(T_4)、促甲状腺激素(TSH)及rT_3]并作比较。结果化学发光法检测rT_3高值和低值质控品的批内精密度(CV)分别为4.82%和4.95%,批间精密度(CV)分别为7.51%和5.90%;高值和低值样本的相对偏移分别为-1%和1%,线性范围为0.05~10.07 ng/mL,参考区间为0.20~0.95 ng/mL。化学发光法与放射免疫法的相关性良好(r=0.95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甲亢组rT_3、T_3、T_4水平明显升高(P0.05),TSH水平明显降低(P0.05);甲减组T_4和rT_3水平明显降低(P0.05),TSH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甲亢组比较,甲亢治疗组rT_3、T_3、T_4水平明显降低(P0.05),TSH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甲减组比较,甲减治疗组rT_3、T_4水平明显升高(P0.05),TSH水平明显降低(P0.05)。ESS组rT_3水平明显高于甲减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T_3和T_4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与甲减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SH水平明显低于甲减组(P0.05),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学发光法检测rT_3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准确度和特异性,线性范围较宽,适用于临床大规模样本的检测。rT_3可用于鉴别甲减与ESS。  相似文献   
60.
本文首次将美国急救医学置于美国应急管理逾半个世纪的时代背景中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寻找美国急救医学创立与发展的轨迹,厘清急救医学相邻学科、次级学科之间复杂关系,并为我国加强急救与灾害医学建设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