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1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50篇
耳鼻咽喉   17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102篇
口腔科学   29篇
临床医学   164篇
内科学   99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27篇
特种医学   85篇
外科学   72篇
综合类   427篇
预防医学   135篇
眼科学   18篇
药学   148篇
  2篇
中国医学   130篇
肿瘤学   69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探讨和评价采用宝石能谱 CT 单能量成像及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技术门静脉图像的质量,并将其与传统多排螺旋 CT 的门静脉图像进行对比分析。方法:搜集临床有恶性肿瘤病史、治疗后随诊行上腹部增强扫描检查的患者90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 A 组(最佳 CNR 单能量组)、B 组(60keV+40%ASiR 组)及 C 组(常规螺旋 CT组),每组30例。A 组门静脉期采用能谱扫描模式扫描,双电压快速切换;从扫描数据中重组出40~140keV 能量段的101组单能量图像,得出门静脉主干 CNR 随能量变化曲线,进而得出能谱 CT 成像中最佳能量点的单能图像;B 组门静脉期采用能谱扫描模式扫描,双电压快速切换,从扫描数据中重组出60keV 的单能量图像,并加上40%的 ASiR。C 组门静脉期采用常规肝脏增强扫描模式扫描得到门静脉期扫描图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图像中门静脉、肝实质的平均CT 值及其差值、图像噪声及 CNR。由2名放射科医师在盲法下对3组图像进行主观图像质量评分。结果:门静脉最佳CNR 单能量水平集中在55.87keV 左右。在 A、B、C 组图像的 CNR 分别为6.81±1.87、8.09±2.29、3.30±1.08,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28±0.58分、4.35±0.56分和3.58±0.46分。A、B 组的 CNR 和图像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 C 组(P <0.001)。结论:MSCT 门静脉成像中最佳 CNR 单能量与60keV+40%ASiR 图像较常规螺旋 CT 图像成像质量大大提高,均可在临床血管成像方面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62.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MSCT)的5 mm(厚层)和1.25 mm(薄层)层厚图像在诊断支气管扩张中的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例在薄层MSCT上诊断为支气管扩张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其中男112例,女88例,平均年龄67.42岁,在肺叶、肺段水平及支气管扩张的范围、类型上比较薄层与厚层MSCT之间的诊断差异.所用设备为64排MSCT,扫描层厚5 mm,螺距0.94,并作1.25 mm薄层重组.采用x2检验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结果 在200例薄层MSCT诊断为支气管扩张者中,厚层MSCT仅检出其中的153例(76.5%),两者有极显著差异(P=0.000);在1200个肺叶中,薄层MSCT检出437个(36.41%)肺叶有支气管扩张,而厚层MSCT仅检出284个(23.67%)肺叶,有极显著差异(P =0.000);在3600个肺段中薄层MSCT检出682个(18.94%)肺段有支气管扩张,而厚层MSCT检出459个(12.75%)肺段,有极显著差异(P=0.000);在支气管扩张范围级别上,厚、薄层在1级范围之间有显著差异,而在2、3级之间并无显著差异;厚层MSCT漏检的支气管扩张都是柱状支气管扩张.结论 在检出局灶性、柱状支气管扩张的能力上薄层MSCT要显著高于厚层MSCT.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整合医学模式下腹腔引流管管口渗液处理方法改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行开腹手术后腹腔引流管发生管口渗液的患者218例,将2013年3—9月置管的11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将2013年10月—2014年3月置管的10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引流管渗液处理方法,观察组构建并实施整合医学模式,多学科合作,合理选择敷料,改进渗液处理技术,对患者提供个体化的心理咨询。比较两组患者渗液处理时间、换药费用、患者满意度、投诉率和切口感染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置管时大量渗液换药时间为(12.56±5.31) min/d,换药费用为(40.45±5.67)元/d;拔管后换药时间为(10.62±2.79)min/d,换药费用为(15.56±5.62)元/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277,9.019,11.715,-19.100;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100%,对照组为90%;观察组无一例投诉,对照组投诉率为3.6%;观察组引流管处切口感染率为7.4%,对照组为26.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1.374,5.546,13.896;P<0.05)。结论整合医学模式下的引流管管口渗液处理方法简单经济有效,医护患均获益,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索能谱CT成像对非小细胞肺癌氩氦刀冷冻消融术疗效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接受CT引导下氩氦刀冷冻消融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3例(30次),于术前及术后(1~3个月)行GSI模式增强CT扫描,测量/计算手术前后病灶最大面积(S)、最大径(L)、强化区最大径(LE)、中心区和边缘区CT均值及碘含量均值变化率;分析WHO、RECIST、mRECIST标准及CTm-rec、Im-rec标准下,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情况稳定(SD)、病情进展(PD),有效(CR+PR)、无效(SD+PD)患者的1年期生存率及整体生存期(OS)差异。结果 WHO、RECIST、mRECIST及CTm-rec标准下,1年期生存率随疗效变差而下降。RECIST标准下PR、SD、PD患者的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RECIST、mRECIST标准下SD与PD患者、CTm-rec标准下PR与PD患者、Im-rec标准下PR与SD患者的O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04、0.03、0.03)。CTm-rec及Im-rec标准下有效与无效患者的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03)。结论 Im-rec标准更敏感,CTm-rec标准可对术后病灶复发进行预测。能谱CT多参数联合应用有助于对非小细胞肺癌氩氦刀冷冻消融术后疗效的早期、全面评估。  相似文献   
65.
目的:观察盐酸多奈哌齐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血管性痴呆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服用盐酸多奈哌齐(5 mg/d),每晚临睡前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的用药基础上联用尼莫地平片30 mg,3次/d ,疗程8周;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 mmSE)、临床痴呆量表( CDR)及日常生活自理量表( ADL)于治疗前、治疗4周及治疗8周时对2组患者进行评分,评价疗效,同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 mmSE、CDR及 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P <0.05,P<0.01);对照组治疗后mmSE、CDR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P<0.05), ADL分数虽较治疗前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盐酸多奈哌齐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优于单独使用盐酸多奈哌齐。  相似文献   
66.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及超声等检查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甲状腺疾病得以早期发现及诊治,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病例逐年增多。对于甲状腺良性病变一般采用选择性腺叶切除或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可能残留部分病变组织而引起复发。细致的甲状腺全切除术可以彻底的切除甲状腺组织的病变,能有效避免因病变组织残留而引起的疾病复发,从而避免再次手术。近年来在治疗良性甲状腺疾病中应用越来越多[1]。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行甲状腺全切除术的良性甲状腺肿疾病患者232例,分析治疗效果,通过对比首次手术、再次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探讨此术式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受体DR4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流式细胞分析方法对41例大肠癌组织和9例正常组织DR4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DR4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定位于细胞膜和细胞浆,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5.85%,明显高于正常组织的22.20%(P<0.05).流式细胞分析该蛋白表达量,癌组织平均荧光指数为1.17±0.13,亦明显高于正常组织的1.00± 0.13(P<0.05).不同分化程度的癌组织中DR4 蛋白表达无统计学差异,临床有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与无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DR4表达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大肠癌组织中DR4表达上调,与组织分化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68.
目的分离扩增小鼠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ouse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mUCMSCs)探讨其是否可诱导成软骨、脂肪和成骨细胞。方法 通过贴壁培养法将mUCMSCs体外分离、扩增、纯化,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特征,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细胞的抗原标志表达进行鉴定。运用诱导培养液对分离的mUCMSCs分别定向诱导培养为软骨、脂肪和成骨细胞。结果 运用组织贴块培养法可从新鲜脐带中分离到贴壁生长的成纤维样细胞,这些细胞高表达CD29、CD90和CD105,低表达CD34。成软骨诱导后阿新兰染色呈蓝色;成脂诱导后油红O染色,出现红色脂滴;茜红素染色成骨诱导的mUCMSC,可见红色结节。结论 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所获得的mUCMSCs在体外可诱导分化为软骨、脂肪和成骨细胞。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讨长腹膜透析龄患者首次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3~2019年期间在吉林省4家三甲医院首次发生PDAP的所有患者资料。根据发生首次PDAP时的透析龄是否大于36个月,将研究对象分为长透析龄组(≥36个月)和短透析龄组(<3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首次PDAP的临床资料、治疗结果及转归。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625例PDAP患者,长透析龄组93例,短透析龄组532例。在发生首次PDAP时,长透析龄组患者血红蛋白明显高于短透析龄组,而肾小球滤过率明显低于短透析龄组(P<0.05);长透析龄组较短透析龄组更易感染革兰阴性菌(P<0.05)。长透析龄组的初始治疗有效率(P=0.009)及完全治愈率(P=0.018)均低于短透析龄组,而拔管率高于短透析龄组(P=0.017)。多因素Logistic回归提示,长透析龄导致首次PDAP拔管及治疗失败的风险分别是短透析龄的3.05倍(95%CI:1.35-6.91,P=0.008)和2.81倍(95%CI:1.45-5.44,P=0.002)。真菌及混合菌感染是长透析龄患者首次PDAP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OR:45.40,95%CI:1.488-1385.5,P=0.029;OR:16.50,95%CI:1.106-246.123,P=0.042)。而两组患者在维持PD、技术失败和全因死亡方面无统计学差异,进一步进行多因素Cox回归发现,长透析龄并不是PDAP患者技术失败(OR:1.36,95%CI:0.84-2.19,P=0.206)或全因死亡(OR:1.51,95%CI:0.97-2.35,P=0.068)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长透析龄患者首次发生PDAP时易发生革兰阴性菌感染,并且治疗效果较短透析龄患者差,但对于长期转归方面无明显影响。长透析龄是首次PDAP拔管和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真菌及混合菌感染是长透析龄患者首次PDAP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0.
目的比较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与开胸手术治疗创伤性血气胸的效果,探讨VATS治疗胸部创伤性血气胸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至2011年9月三峡大学仁和医院60例创伤性血气胸患者经VATS[VATS组,n=31,男24例,女7例,年龄(31.5±5.5)岁]和开胸手术治疗[开胸组,n=29,男26例,女3例,年龄(32.1±5.6)岁]的临床资料,术后观察VATS组和开胸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胸腔引流时间、止痛药应用时间和出血量等。结果围术期无死亡。VATS组住院时间[(10.3±2.4)d vs(.15.8±2.6)d]、胸腔引流时间[(3.2±1.4)dvs.(5.3±1.2)d]和止痛药应用时间[(5.1±0.8)d vs.(9.0±1.2)d]均较开胸组明显缩短,手术时间[(64.6±20.5)minvs.(118.1±20.9)min]和出血量[(538.5±32.5)ml vs.(862.6±68.5)ml]明显减少(P<0.05)。VATS组随访29例,失访2例;开胸组随访24例,失访5例;随访时间2~8个月,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和死亡病例。结论对胸部创伤性血气胸患者采用VATS和开胸手术治疗均有较好的疗效,但采用VATS治疗可显著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间,减少创伤后出血,且患者痛苦小,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和可行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