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6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2篇
内科学   24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142篇
预防医学   2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6篇
  2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01.
目的:比较检测乳酸清除率和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指导严重感染患者早期液体复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海口市第三人民医院和海南省农垦总局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30例严重感染或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ScvO2组(B组)和乳酸清除率组(C组),每组10例。A组患者早期液体复苏期间给予常规基本监测,B组患者在A组基础上添加复苏指标ScvO2>70%,C组患者在A组基础上添加复苏指标乳酸清除率>10%,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住院时间和ICU滞留时间。结果三组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及7 d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三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C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ICU滞留时间A组患者明显长于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cvO2和乳酸清除率均可用于指导严重感染患者的早期液体复苏,均可作为预后的重要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02.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肺炎患者内毒素、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对病原体鉴别意义。 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2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79例COPD并发肺炎患者为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hs-CRP,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IgM水平,动态浊度鲎试剂法检测内毒素水平,采集患者痰液进行病原菌培养,根据病原学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细菌组69例和病毒组10例。Logistic回归分析COPD并发细菌性肺炎的因素,受试工作特征曲线(ROC)判定内毒素、hs-CRP及支原体IgM水平对COPD并发肺炎者病原学的诊断。 结果细菌感染数(87.34%);病毒感染(12.66%)。细菌组内毒素、hs-CRP及支原体IgM水平均高于病毒组(P<0.05);细菌组PSI评分高于病毒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SI评分、内毒素、IgM及PDGF水平均为影响COPD并发肺炎患者细菌性感染的因素(P<0.05);ROC分析显示,内毒素、hs-CRP及IgM及三者联合诊断COPD并发肺炎患者细菌感染的灵敏度分别为62.31、60.87、59.42及73.91,特异度分别为60.00、70.00、60.00及60.00,AUC分别为0.800、0.786、0.719及0.833。内毒素、hs-CRP及IgM水平诊断COPD并发肺炎患者细菌感染低于三者联合诊断(P<0.05)。 结论PSI评分、内毒素、hs-CRP及IgM水平均为影响COPD并发肺炎患者细菌性感染的因素,内毒素、hs-CRP及IgM水平可用于COPD并发肺炎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比较德谷胰岛素(IDeg)与甘精胰岛素(IGlar)在中国北方1型糖尿病患者中血糖变异性(GV)的差异.方法 采用开放标签、随机、双向交叉研究,16例接受餐时加基础胰岛素治疗的中国北方1型糖尿病患者随机(1:1)分到2个治疗序列(A:基础胰岛素为IDeg-IGlar,B:基础胰岛素为IGlar-IDeg),在为期...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尿激酶联合肝素封管在预防血液透析用深静脉导管管内感染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留置导管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次血液透析结束后,对照组单纯采用肝素盐水封管,试验组给予尿激酶与肝素盐水混合封管.结果对照组出现导管管内感染4例,试验组发生导管管内感染1例,尿激酶与肝素混合封管组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尿激酶联合肝素封管可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管内感染.  相似文献   
105.
目的了解漳州招银港区蚊虫媒介指数、伊蚊密度及布雷图指数趋势,为漳州口岸开展预防登革热疫情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8年5~10月,选择码头内外范围实施成蚊及蚊幼虫监测。结果容器指数(CI)、布雷图指数(BI)和千人指数平均值分别为20.6、1.68和5.13,诱器指数为0.03,幼虫密度为1.81条/100ml。共捕获成蚊125只,其中白纹伊蚊占63.2%,致倦库蚊占32%,白纹伊蚊为优势种群,平均密度为8.33只·人工小时。幼虫布雷图指数5月份开始上升,高峰值出现在6月份。结论漳州港招银港区伊蚊密度仍较高,港区存在登革热发生和流行的潜在危险,必须加强口岸区域的卫生监督工作,进一步整治周围环境,消除伊蚊孳生地,才能有效防止疫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06.
许俊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7):6752-6753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肠病的早期确诊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4 a收治的早期急性缺血性肠病患者20例,其中18例为非坏疽型肠缺血性疾病,2例为坏疽型肠缺血性疾病。结果:本组20例患者均于就诊72 h内行内窥镜及CT检查,有18例早期确诊,2例误诊,早期确诊率为90%。结论:早期内窥镜结合CT检查可以提高急性缺血性肠病早期确诊率。  相似文献   
107.
[目的]加强出入境船舶检疫管理,提高出入境船舶检疫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方法]利用计算机这一现代化工具,开发了出入境船舶检疫管理系统,对船舶检疫过程进行计算机管理,主要包括船舶报检、审单管理、船舶检疫记录管理、船舶证书管理,船舶统计分析管理和系统代码管理等功能。[结果]该系统的运行,解决了手工操作时遇到的报检编号、证书打印、统计数据、疫区信息等方面的问题。[结论]该系统达到了提高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的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108.
目的:利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研究合并近视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with Myopia,MPOAG)眼部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对38 例63 只合并近视(平均-6.92 ±3 .79D)高眼压性( 平均眼压32 .00±9.36mmHg)POAG、32 例51 只单纯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Simple 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SPOAG) 、15 例30 只正常眼分别测量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后动脉的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PSV) 、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 、阻力指数(RI) 。结果:①与正常组比较:MPOAG组及SPOAG组视网膜中央动脉及睫状后动脉的RI升高( P<0.05,P<0 .01) ;MPOAG 组眼动脉的EDV值减低(P<0.05) 。②与SPOAG 组比较:MPOAG组眼动脉EDV值明显减低(P< 0.01)。结论:MPOAG 患者眼部血流速度减低,血管阻力升高,有血流灌注不足的表现。提示眼压及血管因素在高眼压性MPOAG 的视功能损害中均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9.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血管疾病被列为在我国第3位致死因素,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占56.6%~80.0%,其致残率列为第1位。为了降低患者的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国内外学者一直在寻求有效的方法。2005年8月~2006年6月,作者对2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依达拉奉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0.
抑肽酶对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IL-1β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IL-1β蛋白表达的变化规律,并探讨抑肽酶的脑保护作用.方法尾状核注射胶原酶诱导大鼠脑出血(ICH)模型,分别用免疫组化法和ELISA法测定IL-1β的蛋白表达水平,参照Berderson's法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模型组血肿周围脑组织的IL-1β阳性细胞数和蛋白含量在6h即有增加,48 h左右达高峰,而抑肽酶组相应各时间点的阳性表达明显减少,尤以48、72 h较为明显;模型组与抑肽酶组在6、12 h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显著性差异,其余各时间点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IL-1β参与了脑出血后的继发性脑损伤,抑肽酶能够明显减轻脑出血后的IL-1β表达,从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