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6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2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8篇
内科学   30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122篇
预防医学   5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71篇
中国医学   47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利用北苍术为实验原料,优化其粗多糖的提取工艺,并对其体外抗炎活性进行研究。方法选用干燥北仓术块茎,用无水乙醇进行脱脂处理,制备脱脂粗多糖粉。苯酚硫酸法检测多糖含量,以多糖得率为指标,利用正交实验确定酶法辅助超声提取北仓术粗多糖(ACCPS)的最佳工艺。采用Elson-Morgan改良法检测透明质酸酶的活性,观测ACCPS对透明质酸酶的抑制效果。在酸性条件下,利用考马斯亮蓝法检测加入不同浓度ACCPS溶液后牛血清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结果得到葡萄糖标准曲线为y=0.963 7x+0.028 0。最优提取工艺为:酶比m_(纤维素酶)∶m_(果胶酶)=1∶2,酶用量为1.2%,酶解时间为30 min,酶解pH为6.5,酶解温度为40℃,超声时间为40 min,超声功率为80%,此时粗多糖得率17.72%。在研究体外抗炎活性的实验中,透明质酸酶的抑制率随ACCPS溶液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2.500 mg/mL时抑制率达到76.21%。得到蛋白质标准曲线为y=0.023 0x+0.021 5。随着ACCPS溶液质量浓度的增加,对牛血清白蛋白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加。在ACCPS溶液质量浓度为4 mg/mL时,最高的抑制率为63.75%。结论 ACCPS具有较好的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102.
目的:观察颈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术联合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用颈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加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结果:治疗3个月与治疗6个月观察组及对照组VAS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JOA评分、BI指数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  相似文献   
103.
目的了解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预防剖宫产切口感染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前瞻性调查2009年12月1日-2010年5月31日492例剖宫产产妇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种类、方法、用药天数、切口愈合和临床治疗效果等,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92例剖宫产手术患者中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100.00%,抗菌药共6种,以头孢唑林为主,采用术中断脐后给抗菌药物1次,术后用药3~5 d,其中467例甲级愈合,切口甲级愈合率94.92%,10例乙级愈合,乙级愈合率2.03%;15例丙级愈合(切口感染),感染率3.05%;使用头孢唑林的199例患者中,切口甲级愈合率95.98%,使用头孢美唑的155例患者中切口甲级愈合率94.19%,使用头孢一代、二代和三代抗菌药物与切口愈合率,经统计学确切概率分析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围手术期使用头孢唑林预防剖宫产切口感染,采用术中断脐后给药,术后3~4 d停药,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104.
目的研究电击伤后人体血清磷酸肌酶(CK)升高程度与心肌受损程度的相关性,探讨其对临床诊治的意义。方法对4例在我院诊治的电击伤患者,在电击伤后紧急检查常规心电图(ECG)、血清磷酸肌酶(CK),进行回顾性分析血清CK与常规ECG中ST-T表现的相关性。结果 4例电击伤后,均出现呼吸、心搏停止经抢救复苏后送往医院的患者。急查血清CK高达1722~15484U/L(正常值38~174U/L),比正常值高100~1000倍,同时常规ECG中ST段与T波正常。结论电击伤后,如果电击点不是直接对着心脏,心脏停搏是一种中枢性抑制,经抢救在短时间内恢复呼吸、心搏、血液循环,心肌细胞细胞不会受损伤。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研究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herpes zoster virus,VZV)Oka株的培养特性及对温度的敏感性。方法  对VZV Oka株感染的2BS细胞进行培养,当2BS细胞的致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CPE)达到10%时,开始收集0、3、6、9、12、18、24、36 h的病毒悬液并检测病毒滴度,观察病毒生长曲线。从VZV培养的第1天起,每天检测病毒蛋白浓度,连续检测7 d,观察病毒蛋白浓度变化。将3、12、24、36 h收集的病毒悬液分别于4 ℃和25 ℃放置0、3、6、9、12、24 h,并检测病毒滴度。结果  在2BS细胞的CPE达到10%后0~12 h和12~24 h,病毒生长分别进入对数期和平台期,随后进入衰亡期。在VZV培养过程中,病毒蛋白在经历2 d的初始期后,于2~6 d进入对数期,随后进入平台期。不同生长时期的病毒置于4 ℃的滴度下降幅度和速度都小于置于25 ℃。结论  VZV Oka株具有一般病毒的培养特性,并受温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探讨新型明胶海绵微粒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护理方法.方法 2009年6月-2011年5月,针对应用明胶海绵微粒行TACE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99例患者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重点包括术前心理护理、介入术中护理及术后并发症护理,观察和总结此方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护理特点.结果 护理干预99例患者,其中包括巨块型肝癌70例,结节型肝癌22例,1例患者术后出现肝脓肿,5例患者出现急性胆囊炎,6个月生存率为90.9%,12个月生存率为82.82%.结论 明胶海绵微粒化疗栓塞原发性肝癌疗效肯定,应用循证护理正确认识和总结该新方法的护理特点对患者的预后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交泰丸对db/db糖尿病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db/db小鼠分为模型组、交泰丸高剂量组、交泰丸低剂量组和罗格列酮组,另取db/m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正常加交泰丸低剂量组。各组药物灌胃4周,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观察小鼠的进食量、饮水量、尿量以及体重变化,观察空腹血糖(FBG)、腹腔注射葡萄糖耐量(IPGTT)变化,HE染色,光镜观察胰腺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检测胰岛素表达。结果:低剂量交泰丸降糖作用不明显;高剂量交泰丸有明显的降糖作用(P〈0.05)。与模型组比较,交泰丸高剂量组胰岛形状较规则,外分泌腺浸润现象减少;胰岛内细胞数目较多,偶见空泡变性;罗格列酮组仅见个别胰岛细胞肿胀,明显优于其他各组;高剂量交泰丸可增强db/db小鼠胰腺组织的胰岛素表达。结论:高剂量交泰丸有效好的降糖作用及保护胰岛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8.
袁琳  刘兴会   《实用妇产科杂志》2022,38(12):899-901
<正>HELLP综合征是一种以溶血(hemolysis, H)、肝酶升高(elevated liver enzymes, EL)、血小板减少(low platelets, LP)为特点的、发生在妊娠期的少见且严重的多系统疾病,多见于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亦可发生在没有血压升高或者血压升高不明显、无蛋白尿的情况下,或发生在子痫前期临床症状出现之前,或抗磷脂综合征患者中[1],其临床表现不典型、病情隐匿进展迅速,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不同窒息程度新生儿治疗前后血清肌钙蛋白-I(cTnI)水平变化及QT离散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0例轻度窒息新生儿(轻度窒息组),20例重度窒息新生儿(重度窒息组)出生后24h内及治疗后第7天的cTnI与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同时第1天及第7天对收集病例进行心电图检测计算QT离散度,并与围产期无窒息史的20例新生儿(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窒息组新生儿生后第1天血清cTnI与CK-MB及QT离散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1),且重度窒息组较轻度窒息组cTnI与CK-MB升高更明显(P均<0.01),表明窒息程度越重血清cTnI与CK-MB升高越明显。治疗7d后窒息新生儿cTnI与CK-MB水平及QT离散度均能下降,与治疗前(第1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cTnI与CK-MB均能敏感检出窒息新生儿心肌损伤,且随着病情好转cTnI与CK-MB及QT离散度均有明显下降,但由于CK-MB影响因素较多,且活性持续时间较短,目前多用cTnI作为反映心肌损害指标,其联合QT离散度检测能早期敏感检出窒息后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有助于疗效判断及病情与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比较卡介苗(BCG)与羟基喜树碱(HCPT)膀胱灌注治疗对膀胱癌复发的预防作用及治疗毒性。方法收集关于BCG与HCPT膀胱灌注治疗膀胱癌的比较性研究文献,进行系统分析。采用优势比(OR)及95%可信区间(CI)作为评价比较疗效及毒性差异的指标。统计软件为RevMan5。结果共入选16个临床研究,包括705例接受BCG和905例接受HCPT膀胱灌注治疗的患者。Meta分析结果提示,BCG组1年内复发率高于HCPT组(P=0.009),但2年内复发率和长期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84、0.99)。BCG组膀胱刺激症状、血尿和发热的发生率显著高于HCPT组(P均〈0.00001)。结论 HCPT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1年内复发率低于BCG,2年内复发率和长期复发率无差异,但治疗毒性明显低于BC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