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0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30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患者,男,68岁.因劳力性胸闷气促两年伴下肢浮肿9个月入院.既往无肾病及高血压病史.体检:T36.4℃,P84次/分,R26次/分,BP15/10kPa,唇紫绀,颈静脉充盈.肺呼吸音增粗,右肺湿啰音较多.心界左下扩大,心音减弱,主动脉瓣区双期杂音.心尖区SMⅡ/Ⅵ级.下肢轻度浮肿,尿常规正常.血:Hb1115g/L,BUN6.8mmol/L,Cr110μmol/L.ECG:STv_(4~6)下垂型下移1~2mm,T波低平或倒置.X线胸片;双肺纹理增粗,右下肺有一片状阴影.心脏B超:左房左室增大,主动脉内径扩大,主动脉瓣增厚、狭窄并关闭不全,二尖瓣返流.临床诊断:冠心病、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并关闭不全.心衰Ⅲ°,右肺肺炎.入院后静脉给先锋霉素Ⅵ6g/d、口服长效硝酸甘油30mg/d、阿司匹林100mg/d、潘生丁75mg/d、卡托普利25mg/d.1周后卡托普利增量至150mg/d.用药第3周患者出现恶心厌食,尿量每日由1000ml左右减至300ml左右,气促浮肿加重.复查BP15/8kPa,蛋白尿( ),BUN39.78mmol/L,Cr461μmol/L.静脉即给利尿合剂及速尿20~80mg/d,经用4日无效后考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探讨人骨髓间质干细胞(hMSCs)分离和体外培养的适宜条件,检测其多向分化的能力.方法 应用细胞生物学干细胞培养法、分子生物学干细胞组织工程学等方法研究hMSCs的分离、培养并检测其多向分化潜能.结果 hMSCs增殖能力在一定的范围内(2.5%~20%)随着血清浓度的增加而增大,20%的血清浓度最适宜,其增殖活性在一定种植密度范围内(1~8×10~4/ml)随种植细胞数量增加而增高,在种植细胞密度为8×10~4/ml时,细胞的增殖活性最高.所分离、培养的hMSCs是纯的、可长期传代、扩增的稳定的细胞.hMSCs在成脂培养基中有脂肪细胞形成,苏丹Ⅲ染色法将脂肪细胞胞浆染成桔红色.在成软骨培养基中有软骨细胞形成,阿尔新蓝染色法将软骨结节样结构染为深蓝色.在成骨培养基中有成骨细胞形成,Von Kossa染色法显示有黑色矿化结节形成.该细胞在特定的诱导培养条件下具有向脂肪细胞、软骨细胞、成骨细胞分化能力,符合判定hMSCs的"金标准".结论 所分离、培养的hMSCs是纯的、可长期传代、扩增并保持未分化状态的、稳定的细胞,其在体外诱导条件下可向脂肪细胞、软骨细胞、成骨细胞分化,是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的适应证、时机、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对76例急性Q波型心肌梗塞患者行直接PTCA治疗并随访。结果:76例患者共有79支梗塞相关冠状动脉278支再灌注成功,再灌注成功率为98.7%。其中心肌梗塞溶栓疗效分级(TIMI)Ⅲ级者77支,TIMIⅡ级者一支;再灌注未成功一例,再灌注后冠脉急性再闭塞一例,死亡一例。随访无一例发生急性左心功能不全与心肌梗塞再发。结论:急性心肌梗塞直接PTCA安全可行,对AMI时间超过24h,经内科药物治疗后临床上仍有明显胸痛的患者,亦可考虑直接PTCA。  相似文献   
64.
7例12处B型与C型冠脉病变经球囊预扩张后,4处冠状动脉内膜夹层形成,2处血管弹性回缩而置入支架;6处直接置入支架。术后造影内膜夹层及血管弹性回缩消失,全部病例扩张满意,血流改善充分。1例术后并发出血,处理后康复。随诊1~24月,1例术后2月再发心绞痛,药物能缓解。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PCI术后患者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选择PCI的冠心病患者196例,随机分为缬沙坦高剂量组(高剂量组)98例和缬沙坦低剂量组(低剂量组)98例;于术前、术后1、6d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时,ELISA法检测PPARγ和MMP-9水平。随访6个月行冠状动脉造影,分析支架内再狭窄率。结果与术前比较,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术后1d的MMP-9、PPARγ、MMP-9/PPARγ比值明显升高(P<0.01);与术后1d比较,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术后6d的MMP-9、MMP-9/PPARγ比值明显降低,PPARγ明显升高(P<0.01)。与低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术后6d的MMP-9、MMP-9/PPARγ比值明显降低,PPARγ明显升高(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PCI使用大剂量缬沙坦能促进MMP-9、MMP-9/PPARγ比值降低和PPARγ水平升高,抑制PCI术后炎性反应,预防支架再狭窄。  相似文献   
66.
目的 评价应用经胸超声和X线指引下行成人房间隔瘤合并缺损的封堵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例成人患者,男4例,女16例,年龄(39.0±11.4)岁;术前经胸超声,部分患者同时行食道超声检查诊断为房间隔瘤合并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房间隔瘤基底部宽度11~38 mm,平均(21.7±7.7)mm,膨出深度7~11 mm,平均(9.1±1.8)mm.合并单孔缺损14例,多孔缺损6例,彩色多普勒显示均为左向右分流.介入术中采用经胸超声和X线指引.术后随访采用经胸超声观察心脏大小、封堵器位置.结果 房间隔缺损的直径为7~28mm,平均(15.4±5.7)mm.所有患者均封堵成功,共置入国产房间隔缺损专用封堵器20枚.封堵器直径16~36 mm,平均(25.0±5.7)mm.随访3~12个月,所有患者封堵器位置固定,无残余分流.14例患者(70%)心脏大小恢复正常.结论 经胸超声心动图结合X线可安全、有效的指引成人房间隔瘤并缺损患者的介入封堵治疗,但影像表现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67.
冠心病患者血清TNF-α和CyS C的水平及血塞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冠心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a(TNF-α)和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的水平,观察加用或不加用血塞通治疗对血清TNF-α和Cys C的影响.方法 将186例确诊为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随机分为标准治疗组和标准治疗加血塞通治疗组,治疗12用,另选择90例我院健康体检正常人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3组治疗前及两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和Cys C的浓度变化.结果 ①TNF-α治疗前,两治疗组血清TNF-α无显著差异,但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组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TNF-α均降低(P<0.05),但血塞通组较标准治疗组TNF-α下降更明显(P<0.05).②Cys C治疗前,两治疗组血清Cys C无显著差异,但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组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ys C均明显升高(P<0.05),但血塞通组较标准治疗组Cys C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存在血清TNF-α升高和Cys C浓度降低的改变,加用血塞通组比标准治疗组血清TNF-α浓度下降更明显,而Cvs C浓度升高明显,说明血塞通除了具有扩血管作用,对冠心病患者的炎症反应也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浓度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CC)形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80例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患者,按照Rentrop分级方法CCC分级:0级26例,1级22例,2级18例,3级14例,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患者血清MCP-1浓度,并应用Gensini积分系统评价患者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结果 ①0级、1级冠状动脉侧支组患者的MCP-1血清水平(73.92±7.17)和(79.09±7.51)pg/mL,明显低于2、3级冠状动脉侧支组患者(114.44±8.35)和(123.68±9.75)pg/mL(P<0.05);②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CCC分级与MCP-1血清水平呈正相关(P<0.01).③相关分析发现MCP-1血清浓度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在严重的冠心病患者中,CCC形成良好患者MCP-1血清浓度比CCC形成不良患者高;并且MCP-1血清浓度与CCC分级呈正相关;MCP-1血清浓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9.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发病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继之破裂、血栓形成有关。有研究显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冠状动脉局部CRP水平明显升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即刻冠状动脉血CRP水平较术前进一步升高。本研究通过测定ACS患者经PCI术前及术后48h、1周后血浆CRP水平,探讨CRP对斑块稳定性的预测价值及PCI术后CRP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总结成人并发重度肺动脉高压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的介入治疗可行性和近期预后.方法 22例年龄18~47(27.6±8.8)岁并发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成年PDA患者根据心脏超声改变分为3组:A组(11例):左室扩大,右室内径正常;B组(6例):左室、右室均扩大;C组(5例),右室扩大,但左室内径正常.封堵前测量肺动脉压,应用国产PDA或房间隔缺损(ASD)封堵伞进行封堵,术后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随访.结果 各组术前肺动脉压均重度增高,A组肺动脉压较B组和C组低,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11例均采用国产PDA封堵伞即刻封堵成功.B组5例即刻封堵成功,3例使用国产PDA封堵伞,2例分别使用22和24 mm国产ASD封堵伞;1例试封堵后肺动脉上升,主动脉压下降,放弃封堵.C组4例封堵成功.均使用国产PDA封堵器.1例家属和患者放弃手术.各组患者成功封堵后肺动脉压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C组下降程度不如其他两组(P<0.05).介入封堵成功患者随访1~58个月,平均(23.2±24.6)个月.A组1例患者术后出现较大残余分流转外科手术,其余患者均无残余分流和发生严重并发症.与术前相比,左室、左房较术前不同程度缩小;B组和C组病例增厚的右室前壁变薄,右室、右房、肺动脉内径缩小,三尖瓣、肺动脉瓣返流减轻.结论 介入封堵可安全有效治疗大部分并发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成人PDA,近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