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0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30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前瞻性研究冠脉介入诊疗术后患者尿液中肾损伤分子-1(KIM-1)的变化,评价其早期预测对比剂肾病(CIN)的临床意义。方法:160例接受冠脉造影(CAG)及介入治疗(PCI)患者,以发生CIN的病例作为CIN组(14例),从未发生CIN的病例中以2:1选择配对患者作为对照(非CIN组,28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4h、48h、72h血清肌酐(SCr)、24h尿KIM-1水平。结果:(1)160例患者中14例发生CIN(8.8%);(2)与术前及非CIN组术后24h比较,CIN组术后24h尿KIM-1水平显著升高[3.81(3.54,4.32)ng/ml比4.33(4.06,4.63)ng/ml比5.21(4.86,5.42)ng/ml,P〈0.05];而SCr水平则在术后48h和72h才显著升高(P均〈0.05);(3)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CIN组患者尿KIM-1与SCr呈正相关(r=0.758,P=0.002);(4)ROC曲线示尿KIM-1曲线下面积为0.839,检测截断点为4.595ng/ml时的敏感度与特异度为85.7%和71.4%。结论:尿。肾损伤分子-1能较肌酐更早反映肾功能的变化,对早期预测对比剂肾病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构建携带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VEGF165)及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的融合蛋白真核表达质粒.[方法]采用PCR 技术,以pIRES2-VEGF质粒为模板扩增VEGF基因全长,采用PCR产物的粘端克隆法,将VEGF定向克隆入EGFP的多克隆位点,构建pIRES2-EGFP-VEGF重组质粒,酶切、PCR及序列分析鉴定.[结果]PCR、酶切及测序证实目的基因VEGF正确连接至EGFP的多克隆位点.[结论]成功构建了携带人VEGF及EGFP报告基因的融合蛋白真核表达质粒,为进一步研究VEGF基因治疗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03.
104.
笔者回顾性分析24例经房间隔穿刺(TS)导入射频消融导管标测和消融左侧游离壁旁道,认为TS途径射频消融左侧游离壁旁道的临床应用肯定、安全、有效。1995年6月~2000年2月共射频消融左侧游离壁旁道326例,其中24例TS途径标测与消融,其临床资料如下。1一般资料 全部TS途径消融成功,无复发。电生理标测证实旁道位于左侧游离壁,其中男16例,女8例,年龄17~56岁,证实旁道位于左前、左后、左侧的例数为10,9,5例。 24例中经主动脉瓣途径(TA)失败的原因及例数为: 髂动脉及/或腹主动脉迂曲狭…  相似文献   
105.
106.
高血压与冠心病患者冠脉侧支循环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对严重冠脉病变侧支循环的影响。方法经冠脉造影确诊的220例冠脉严重狭窄(95.0%)的患者分为高血压组(n=124)和非高血压组(n=96),通过冠脉造影评价两组的侧支循环形成情况。结果在高血压组的冠心病患者中,97例(78.2%)形成侧支循环,在非高血压组患者中,61例(63.5%)形成侧支循环(P<0.02);高血压组患者的左室壁厚度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1.28±0.11)cmvs(1.20±0.09)cmP<0.01)。结论在严重的冠心病患者中,合并高血压及左室肥厚的患者冠脉侧支循环形成增加。  相似文献   
107.
冠状动脉(冠脉)狭窄绝大部分为动脉粥样斑块所致,少数病例可因心肌桥(Myocardialbridges,MB)挤压使冠脉呈现特有的收缩期狭窄。这一解剖现象导致临床发病甚为少见,俟发病时多误诊为冠心病而治疗无效。近期作者检出MB导致缺血性心脏病二例,报...  相似文献   
108.
109.
1资料与方法患者王某,女性,68岁,住院号5854××,临床诊断:快慢综合征,永久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后,起搏器囊袋感染。2004年1月转入我院行起搏器更换术。术中造影检查发现为双上腔静脉,见图1~3。因患者右侧起搏器囊袋感染,改经永存左上腔静脉、冠状窦和右房途径送电极入右心室,最后将单极电极经左上腔静脉、冠状窦送入右房,再经三尖瓣口入右心室固定于心尖部,见图2、3。测电极参数如下:R波振幅14.6mv,阈值0.5v/0.5ms,阻抗928Ω。随访14个月,患者起搏器参数良好。早采取外科清创,摘除被感染的起搏系统,在远离感染病灶的对侧胸壁重新安置新的起…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起床活动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对68例患者实施早期活动法的观察,并与既往类似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实施早期活动法的患者有较好的康复疗效。结论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早期活动可使其住院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