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1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0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4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6篇
内科学   120篇
皮肤病学   28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科学   130篇
综合类   187篇
预防医学   49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33篇
  2篇
中国医学   22篇
肿瘤学   2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PCT测定在婴幼儿重症肺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重症肺炎75例,其中细菌性肺炎40例,病毒性肺炎25例,支原体肺炎10例,分别在急性期及恢复期给予PCT检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细菌性肺炎患儿PCT值显著高于病毒性肺炎及支原体肺炎患儿(P〈0.05);病毒性肺炎患儿CRP显著低于细菌性与支原体性肺炎患儿(P〈0.05);病毒性肺炎患儿WBC显著低于细菌性肺炎(P〈0.01)。重症细菌性肺炎上述三项指标恢复期显著低于入院时(P〈0.01)。结论:临床检测血清PCT值,有助于细菌性肺炎的早期诊断,并指导治疗。血清PCT浓度与婴幼儿肺炎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同时可随病情的控制而逐渐降低,PCT可作为婴幼儿重症肺炎诊断、鉴别诊断、病情判断及预后评估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特异性多肽P161与顺铂(CDDP)联合应用时乳腺癌细胞株MA-782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四甲基偶氮唑比色法(MTT)测定P161、CDDP单用及联合应用对MA-782细胞增殖的抑制,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荧光显微镜观察经Hoechst33342染色后细胞凋亡形态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MTT显示,与单独用药组相比,联合用药组细胞增殖活力显著降低,呈剂量依赖性,且与CDD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倒置显微镜观察,与单独给药组相比,联合用药组细胞形态改变愈加明显;Hoechst33342染色显示,与单独用药组相比,联合用药组凋亡形态特征更为显著,染色质凝集现象增多。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与CDDP组相比,联合给药组细胞早期凋亡率显著升高,其凋亡率由(30.03±0.93)%增至(61.67±0.81)%(P〈0.01)。结论:多肽P161联合CDDP可增加乳腺癌细胞株对CDDP的敏感性,此作用可能与促进细胞早期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观察肠泰合剂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方法:将258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病例分为两组,两组基础治疗相同,观察组121例使用肠泰合剂联合思密达治疗,而对照组137例未使用肠泰合剂联合思密达进行治疗。比较两组呕吐、退热和腹泻改善时间及总病程、治疗3d后有效率。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观察组腹泻改善时间及总病程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呕吐、退热改善时间差异无显著性,观察组治疗3d后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肠泰合剂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4.
目的通过探讨原发性肺非霍奇金淋巴瘤(PPNHL)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联性,以提高此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对照分析22例PPNHL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胸部CT表现。结果组织病理学示低级别分化淋巴瘤12例,均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MALT型)淋巴瘤,占54.5%,呈小淋巴样细胞的弥漫浸润。胸部CT检查除1例(8.3%)为多发病灶外,其余11例(91.7%)均呈外周单发病灶,主要沿支气管黏膜下蔓延,形成肺内结节或肿块影8例(66.7%),部分周边有"晕征";斑片状肺炎影4例(33.3%);伴支气管充气征者7例(58.3%)。中高级别分化淋巴瘤10例,占45.5%。胸部CT呈单发病灶者4例,占40%;多发性病灶6例,占60%。其中肺内结节或肿块影4例(40%),浸润影1例(10%),混合型5例(50%),伴单侧胸腔积液5例(50%),伴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2例(20%),伴肺不张3例(30%),伴小叶间隔增厚等间质性改变2例(20%)。结论 PPNHL的病理学基础决定其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低级别分化PPNHL以外周局灶性实变区、支气管充气征为其特征性改变。高级别分化淋巴瘤更多表现为肺间质改变为主或与结...  相似文献   
105.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为每小时呼吸暂停+低通气≥5次,或每晚7小时呼吸暂停+低通气≥30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是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通常呈进行性发展,肺功能检查可明确诊断COPD,即在应用支气管扩张剂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用力肺活量(FVC)×100%< 70%,并且不能完全逆转.同时患有OSAHS和COPD为OSAHS-COPD重叠综合征(以下简称重叠综合征).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经验,探讨其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7例腹腔镜下治疗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资料,其中58例行腹腔镜下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射频消融治疗,9例行腹腔镜下肝血管瘤的切除治疗。结果本组病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治疗,平均手术时间约100 min,平均出血量约300 ml,术后第2天均能下地活动,并进流质饮食,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 d,1例术后出现右肝管狭窄,术后无胆漏出血,随访远期效果良好。结论腹腔镜下肝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是安全可行的,疗效确切,治疗病例应严格选择。  相似文献   
107.
患者,女,62岁,主因胆囊切除术后4年,右上腹疼痛伴皮肤巩膜黄染13h急诊于2009—04—25入院,病程中伴发热,体温在38.6℃左右,无糖尿病史。行磁共振胆道成像检查提示:胆总管下端结石,致梗阻性肝内外胆管扩张。胰腺增粗,信号异常,不排除胰腺炎可能。肝功能提示:天门冬氨酸转移酶:357IU/L;丙氨酸转移酶:216IU/L;总胆红素:78.9μmol/L;直接胆红素:76.1μmol/L;碱性磷酸酶:656IU/L;谷氨酰基转移酶:1049IU/L;血淀粉酶:1260IU/L。遂急诊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经胆道镜检查术。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胆囊管综合征(cystic duct syndrome,CDS)的诊断方法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36例CDS的临床症状、诊断流程及治疗结果.结果:36例CDS均具有典型的胆绞痛症状.术前常规进行腹部超声、口服胆囊造影等检查,21例行MRCP检查提示胆囊管迂曲、慢性胆囊炎或胆囊积液.12例病程中发现继发性胆囊结石.合并急性化脓性胆囊炎6例.31例顺利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其中2例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5例实施开腹胆囊切除术.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学检查均支持CDS的诊断.结论:CDS的诊断需综合考虑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术中发现及术后病理学检查等因素,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CDS的理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9.
CD19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是治疗B细胞血液肿瘤的新兴免疫疗法,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随着其使用的增加,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的发生率也相应升高,迫切需要对其精确机制和治疗进行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文章总结了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的机制、临床表现、分级系统、治疗以及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