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4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目的 通过研究辛伐他汀对脂多糖(LPS)诱导人THP-1单核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与NF-κB活化的影响,探讨辛伐他汀调控炎症状态下单核细胞MCP-1表达与NF-κB活化的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THP-1单核细胞,分为对照组、LPS组、辛伐他汀低、中、高浓度组,辛伐他汀3组加入不同浓度(1、5、10 μmol/L)辛伐他汀预孵2h与LPS组均加入LPS刺激24 h.应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质蛋白IκBα、NF-κB p65、MCP-1水平与各组细胞核蛋白NF-κB P65水平,ELISA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MCP-1水平.结果 辛伐他汀呈浓度依赖性抑制LPS诱导人THP-1单核细胞胞质蛋白与培养上清MCP-1增加;辛伐他汀呈浓度依赖性抑制LPS所致人THP-1单核细胞胞质蛋白IκBα与NF-κB P65降低及核蛋白NF-κB P65增加.结论 辛伐他汀抑制LPS诱导人THP-1单核细胞MCP-1表达可能与其抑制NF-κB活化有关;而抑制NF-κB活化可能与其抑制IκBα降解有关.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60口服耐受诱导特异性调节T细胞对栽脂蛋白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宽块形成的影响.方法 8周龄载脂蛋白E~(-/-)小鼠分别口服重组鼠热休克蛋白60-PBS溶液和单纯PBS溶液(对照组),连续5天后高脂饲养12周.比较两组宽块面积;分析脾细胞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和功能;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上清液细胞因子浓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口服热休克蛋白60组斑块面积显著减小,脾细胞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显著升高,CD4~+CD25~+调节性T细胞增殖反应下降,上清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和白细胞介素10浓度显著升高,而γ干扰素浓度显著下降.结论 热休克蛋白60口服耐受能诱导CD4~+CD25~+调节性T细胞介导抗原特异性免疫耐受;口服热休克蛋白60可能会抑制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氯吡格雷对肺心病急性加重期血液高凝状态及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均给予肺心病常规治疗,给予对照组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观察组患者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血液高凝状态及心肺功能的改变。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每搏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l)、肺活量(V)以及呼气流量峰值(P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可显著改善肺心病急性加重期血液高凝状态,改善患者心肺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4.
Background Subtypes of T cells,called regulatory T cells(Treg cell),play a critical role in limiting autoimmune processes and inflammatory responses,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functional roles of FOXP3 in the manifestation of atherosclerosis in Apolipoprotein E deficient(ApoE)-/-mice.Methods Lentivirus-mediated(siRNA) was used to knock down FOXP3 and FOXP3high+CD4+ CD25+ T cells adoptive transfer assays in high fat diet ApoE-/-mice were done.The resulting atherosclerotic lesions were assessed by d...  相似文献   
85.
<正>循证护理(evigence-based nursing)是以有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为证据,提出问题,寻找实证;并运用实证,将可利用的最适宜的护理研究依据、护理人员的个人技能和临床经验、患者的实际情况、价值观和愿望这3个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制定一套完整的护理方案,对患者实施最佳的护理[1]。循证护理实践需要大量科学的信息作为支撑,而具备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的人能知道何时需要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VEGF165)基因的血管生成作用. 方法在猪冠状动脉回旋支起始处放置Ameroid闭合器,制备慢性心肌缺血模型,28 d时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观察回旋支狭窄程度.开胸,治疗组(6只)在缺血区心肌内多点注射含人VEGF165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VEGF165);对照组(6只)在缺血区心肌内多点注射含细菌半乳糖苷酶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β-gal).转染重组腺病毒载体28 d时重复行冠状动脉造影后,处死猪,取缺血区心肌,做组织学检查;应用酶标法检测血浆中VEGF浓度,采用Rentrop分级、缺血区心肌侧支血管积分和心肌碱性磷酸酶染色法评价血管生成作用.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基因转染3 d时治疗组血浆VEGF增高[(114.6±5.4)pg/ml对(60.3±1.8)pg/ml,P<0.001],7 d时血浆VEGF为(128.4±3.0)pg/ml对(70.9±5.3)pg/ml,P<0.001,14 d后恢复到基线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基因转染28 d时治疗组Rentrop分级增高(2.8±0.4对1.3±0.8,P<0.001),侧支血管积分增高(4.8±0.8对1.7±0.8,P<0.001),缺血区毛细血管密度增高(210±19对62±6,P<0.001). 结论心肌转染Ad-VEGF165后,缺血心肌表达VEGF,产生了血管生成作用.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接受厄贝沙坦治疗)39例和对照组(接受硝苯地平治疗)34例,治疗12周后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并于治疗前后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白细胞介素6(IL-6)、IL-8水平。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心率、TNF-α、hs CRP、IL-6、IL-8水平显著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间比较,观察组炎性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4周后,尿素氮、胆固醇、肌酐、三酰甘油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治疗4周后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能够有效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TNF-α、hs CRP、IL-6、IL-8水平,控制血压和心率,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  相似文献   
88.
开展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的经验和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Inoue法对50例风心二尖瓣狭窄(MS)患者施行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治疗。单纯MS者14例,伴二尖瓣返流(MR,1-2/4度)及轻度主动脉瓣病变36例。房颤21例,外科闭式分离术后再狭窄4例,术后血液动力学显著改善:左房平均压从23.7±7.7降至11.0±4.9mmHg(P<0.001),跨二尖瓣压差(MVPG)由20.2±8.3降至4.1±3.2mmHg(P<0.001)。二尖瓣瓣口面积从0.91±0.20扩大到2.03±0.2cm2(P<0.001),左房径从4.96±0.82缩小至4.1±0.51cm(P<0.01),主功能从3±0.46提高到1.37±0.51(P<0.001)。本组病例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掌握好房间隔穿刺技术,选择无明显瓣膜钙化和瓣下严重融合的病例,对房颤病人进行抗凝准备和正确掌握扩张终点是PBMV成功和减少严重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ST段抬高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简称心梗)伴不同下壁导联ST段改变患者的梗死相关血管以及梗死面积及心功能情况。方法73例急性前壁心梗患者,根据入院时心电图下壁导联ST段改变情况将患者分为3组:A组为Ⅱ、Ⅲ、aVF中至少两个导联ST段抬高;B组为Ⅱ、Ⅲ、aVF中至少两个导联ST段压低,C组为Ⅱ、Ⅲ、aVF中少于两个导联ST段有改变。比较三组CK最大值,左室射血分数以及梗死相关血管(IRCA)。结果CK最大值3组比较A组最低(1280±531IU/Lvs2034±911,1677±630IU/L,P<0.01);左室射血分数A组最高(0.54±0.09vs0.48±0.07,0.47±0.08,P<0.01);三组IRCAA组中85.7%的患者位于“绕过心尖的左前降支(LAD)”的中远段,有14.3%的患者位于右冠状动脉(RCA)的近段;B组的患者中全部为非“绕过心尖的LAD”,其中有70.4%的患者位于非“绕过心尖的LAD”的近段;C组中有96.7%的患者为非“绕过心尖的LAD”,其中有73.3%的患者位于非“绕过心尖的LAD”的近中段,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IRCA为LAD的急性前壁心梗时下壁ST段改变可能与LAD长度和病变部位有关;前壁合并下壁ST段同时抬高的患者若IRCA为“绕过心尖的LAD”,其梗死面积较小,心功能较好。  相似文献   
90.
减少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并发二尖瓣返流的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在国内开展已逾10年,其对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扩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均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证实。但球囊扩张过程中严重二尖瓣返流(MR)发生率仍然较高,尤其在一些基层医院,这无疑成为PBMV开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限制因素。为了尽量减少PBMV并发严重MR,特对行PBMV的58例中发生的4例中重度MR作进一步分析。1临床资料58例患者均采用经单球囊(InoueHalloon)二尖瓣成形术。男16例,女42例;年龄25~60(42.6±9.3)岁,病程1~30(12.7±8.5)年。36例中纯性二尖瓣狭窄(MS),13例合并有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