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3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目的:应用小间隙的方法行副神经移位修复C5、臂丛神经上干,以了解副神经移位后的效果及节省动力神经源的可行性。方法:实验于2004-09/12在吉林省外科研究所实验室进行,取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只:A组:自体颈静脉桥接行副神经小间隙(2mm)移位于C5神经根,B组:自体颈静脉桥接行副神经小间隙(2mm)吻合于臂丛神经上干,两组均是左侧为正常侧,右侧为实验侧。术中测量副神经、C5神经根和臂丛神经上干的直径;术后12周行电生理学观察两组大鼠肱二头肌、三角肌肌电图波幅和潜伏期;神经组织学和图像观察再生神经纤维数目、轴突直径和髓鞘厚度;透射电镜观察再生神经纤维形态。结果:两组4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神经直径:副神经主干为(0.45&;#177;0.05)mm,C5神经根为(0.66&;#177;0.11)mm,臂丛神经上干为(1.16+0.14)mm。②肌电图波幅和潜伏期:术后12周A组肱二头肌、三角肌实验侧和正常侧比较无差异(P〉0.05);B组肱二头肌实验侧和正常侧比较无差异,三角肌实验侧较正常侧潜伏期长,波幅低(P〈0.05)。③再生神经纤维数目:术后12周A组实验侧和正常侧比较无差异(P〉005),B组实验侧明显少于正常侧[(99.60&;#177;22.61),(134.40&;#177;30.62)个,t=8.26, P〈0.01]。④轴突直径:术后12周A组实验侧和正常侧比较无差异(P〉0.05),B组实验侧明显小于正常侧[(1.38&;#177;0.40),(2.88&;#177;0.62)μm,t=19.35, P〈0.01]。⑤髓鞘厚度:术后12周A组实验侧和正常侧无差异(P〉0.05),B组实验侧明显小于正常侧[(0.92&;#177;0.22),(1.75&;#177;0.61)μm,t=5.98, P〈0.01]。⑥再生神经纤维形态:A组再生的有髓神经纤维数多,有髓神经纤维髓鞘厚度厚,神经束膜结构完整。B组有髓神经纤维数目明显少,束膜结构不完整,有髓神经纤维鞘可见板层样分离。结论:①应用副神经移位可以修复C5神经根损伤,由于副神经直径相当于C5神经根直径的68%,可以节省动力神经源。②而副神经移位修复臂丛神经上干因两者直径差异明显,副神经只相当于臂丛神经上干直径的39%而不能修复上干。  相似文献   
33.
目的使用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骨肉瘤肽修饰树突状细胞(dentritic cell,DC),研究其作用规律,探讨通过DC提呈途径降低肿瘤抗原肽用量诱导抗骨肉瘤免疫的可行性.方法于体外使HSP70和骨肉瘤抗原肽结合,修饰DC,检测DC的代谢活性及分泌的细胞因子;检测注射DC和HSP70-骨肉瘤肽对小鼠肿瘤的抑制作用.结果 HSP70结合骨肉瘤肽可使DC成熟;以HSP70结合骨肉瘤肽修饰后成熟的DC注射免疫,注射量达到8×104 DC时,即可产生明显的抑瘤效应,其抑瘤作用呈数量依赖关系.结论 DC提呈抗原肽激活淋巴细胞的途径能够有效杀伤肿瘤.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G894T多态性与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PAH)发病的相关性及可能机制.法2005年1月至12月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50例COPD合并PAH患者,男31例,女19例,平均年龄(69±10)岁.康对照组50名,男29名,女21名,平均年龄(67±3)岁.两组的基因多态性特征进行研究.测一氧化氮代谢物(NOx)及内皮素含量,应用特异性PCR比较eNOS基因G894T多态性的分布差异,分析基因型与COPD合并PAH患者发病的相关性.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和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组问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门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均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果 COPD合并PAH组的GT、TT基因型频率及T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GT+TT基因型组空腹血清NOx含量为(48±8)p,μmo/L,NOx与内皮素比值为0.1±0.0;GG基因型组NOx含量为(60±24)μmol/L,NOx与内皮素比值为1.3±0.4;GT+TT基因型组内皮素含量为(104±38)μg/L,明显高于GG基因型组的(50±26)μg/L;GG基因型组肺动脉压[(47±10)mm Hg,1 mm Hg=0.33 kPa]明显低于GT+TT基因型组的(57±15)mm Hg;GT+TT基因型组右心室游离壁厚度为(4.2±1.6)mm,GG基因型组为(3.4 3=0.6)mm.G基因型组与GT+TT基因型组比较其他心脏结构无差异.有患者二尖瓣血流早期与晚期充盈速度比值均<1,而左心窒横径短轴缩短分数与射血分数均正常,存在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而收缩功能正常.归分析结果显示,eNOS基因G894T多态性的T等位基因(P<0.1,OR值为17.4,95%可信区间为4.9~72.8)、一氧化氮(P<0.1,OR值为0.7,95%可信区间为0.5~0.9)及吸烟(P<0.1,OR值为9.5,95%可信区间为2.4~30.8)与COPD合并PAH明显相关.论eNOS基因G894T多态性可能与COPD合并PAH的发生有关,eNOS基因町能是COPD合并PAH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接受足量二甲双胍治疗≥90 d且血糖不达标的合并代谢综合征的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艾塞那肽治疗90 d,检测并分析患者血糖及其他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患者血压、腹围较联合用药前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体重、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联合用药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治疗期间无严重低血糖事件发生。结论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安全有效,且患者的糖尿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6.
腕骨骨折与脱位的早期诊断失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腕骨骨折与脱位是临床上的常见的难治性伤病,早期误诊率高,给治疗带来更大的困难.自1987年以来我院收治各类腕骨骨折与脱位共75例,早期来院前后发生误诊55例,占73.3%.现就早期诊断的必要性、误诊原因及减少误诊的途径进行讨论.1资料与方法本组共75例,男66例,女9例,年龄16岁~49岁.其中腕舟骨腰部骨折38例,误诊27例(71.5%),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15例,误诊12例(80%),月骨脱位6例,误诊4例(66.7%),月  相似文献   
37.
自1987年以来我院收治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15例,根据不同病情,分别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索一种能应用于临床的、快速、准确地判定骨骼肌变性程度的方法。方法:以室温下保存的离断后人前臂屈侧骨骼肌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发光法测定肢体离断后每间隔1 h 骨骼肌中ATP的含量。同时观察骨骼肌在光镜、电镜下的亚显微结构变化。结果:人离断肢体骨骼肌中ATP含量与骨骼肌变性程度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当骨骼肌中ATP含量下降95% 以后,其电镜下发生了不可逆性损伤。结论:根据人骨骼肌中ATP含量的变化可以确切地判断肌肉的变性程度。而荧光发光方法快速、准确、稳定,可应用于临床,为判断离断肢体能否再植提供一种可信、可行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39.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