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通过小间隙副神经移位修复C5、上干后再生神经的组织学和图像分析以了解其移位效果及节省动力神经源的可行性。[方法]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两组,A组:自体颈静脉桥接行副神经小间隙(2mm)移位于C5神经根,B组:自体颈静脉桥接行副神经小间隙(2mm)粤合于上干,两组的左侧为对照侧。术后12周行组织学和图像分析。[结果]A组有髓神经纤维计数、轴突直径和髓鞘厚度左右侧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B组左右侧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I结论]副神经移位于C5后神经再生明显优于移位于上干。  相似文献   
2.
手部内生性软骨瘤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生性软骨瘤是好发于手部的常见良性肿瘤。1999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治疗手掌、指骨内生性软骨瘤58例,术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血管的恶性肿瘤十分少见,我科曾收治l例血管外皮细胞肉瘤和1例血管内皮细胞肉瘤患者,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例1,女,30岁,因发现右锁骨上肿物2个月入院。2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右锁骨上有一肿物,无疼痛,未引起注意,以后肿物迅速增大,向外侧膨胀性生长。半个月前出现右手肿胀,环小指麻木,活动无障碍。1周前握拳不能,遂来我院诊治。入院后查体:右锁骨上区膨隆,无颈静脉怒张和颈动脉异常搏动,可触及约7cm×4cm不规则的肿物,质地较硬,边缘清晰,压迫肿物时右侧肢体有放射痛,肿物与表皮无粘连,活动度欠佳。双上肢肌力、肌张力正常…  相似文献   
4.
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非手术治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279例采用手法复位外展支架治疗的3岁以下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进行1~7年的随访观察,其中家长自行终止戴架者7例,坚持治疗者272例,失败19例,失败率为7%。探讨失败原因可能与股骨颈的前倾角及颈于角过大,髋臼窝内纤维瘢痕组织过多或盂唇肥厚内翻影响复位以及关节周围软组织严重挛缩时股骨头压力太大而产生缺血性坏死等因素有关。鉴于上述原因,对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进行手法复位非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必须严格掌握。  相似文献   
5.
患者 女 ,10岁 ,1995年 10月 6日右腕被刺伤 ,来院诊断为右腕正中神经损伤 ,于 2 0 0 1年 2月 12日入院。检查 :右腕横行瘢痕 ,局部隆起压痛 ,拇外展中度受限 ,大鱼际萎缩 (+ + + ) ,拇指、示指、中指、环指桡侧半感觉障碍。肌电图检查显示右拇短展肌正尖波 + + +、纤颤波 + + + ,最大用力时募集反应为单纯相 ;神经传导速度测定 (MNCV) :右正中神经自腕部及肘部刺激于大鱼际记录 ,远端潜伏期 (Lat)延长 ,传导速度 (NCV)减慢 ,波幅(NAP)衰减明显 ;感觉传导速度测定 (SNCV) :右腕部至拇指 :潜伏期 (Lat)及波幅 (NAP)…  相似文献   
6.
黄芪多糖对大鼠损伤坐骨神经再生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APS-P)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将雌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损伤对照组和实验组(黄芪多糖组)。实验组给予腹腔注射黄芪多糖20 mg/kg,对照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1次/d连续给药28 d。分别于术后4,8,12周用电生理学、形态学方法评估坐骨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坐骨神经传导速度(MNCV)、有髓神经纤维数目在各时间点上黄芪多糖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多糖可以促进损伤神经的再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将损伤后坐骨神经近端以不同比例与远端小间隙吻合后的再生神经的组织学和图像分析,了解再生神经要达到原有两端直接吻合的效果,近端至少需原神经的多大比例。方法:实验于2004-09/12在吉林省外科研究所进行。成年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右侧坐骨神经切断后分别取坐骨神经近断端的1/4(1/4组)、1/3(1/3组)、1/2(1/2组)、2/3(D组)和整个近断端(对照组)以小间隙(2mm)自体静脉桥接的方法与远端吻合,术后12周行组织学和图像分析。结果:9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再生神经轴突直径、髓鞘厚度及神经纤维数:1/4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轴突直径:(1.54±0.48),(2.53±0.87)μm;髓鞘厚度:(0.85±0.21),(1.44±0.44)μm;神经纤维数:(97.40±14.76),(167.00±33.58)根,(P<0.01)]。②1/3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轴突直径:(1.78±0.58),(2.53±0.87)μm;髓鞘厚度:(0.77±0.17),(1.44±0.44)μm;神经纤维数:(112.39±18.47),(167.00±33.58)根,(P<0.05)]。③1/2,2/3两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轴突直径:(2.22±0.73),(2.38±0.82),(2.53±0.87)μm;髓鞘厚度:(1.20±0.34),(1.33±0.41),(1.44±0.44)μm;神经纤维数:(133.41±20.65),(152.98±19.58),(167.00±33.58)根,(P>0.05)]。结论:在应用小间隙(2mm)自体静脉桥接缝合坐骨神经时,近端坐骨神经达到其1/2以上比例时再生神经数、轴突直径和髓鞘厚度与原有神经直接吻合的结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小间隙的方法行副神经移位修复C5、臂丛神经上干,以了解副神经移位后的效果及节省动力神经源的可行性。方法:实验于2004-09/12在吉林省外科研究所实验室进行,取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只:A组:自体颈静脉桥接行副神经小间隙(2mm)移位于C5神经根,B组:自体颈静脉桥接行副神经小间隙(2mm)吻合于臂丛神经上干,两组均是左侧为正常侧,右侧为实验侧。术中测量副神经、C5神经根和臂丛神经上干的直径;术后12周行电生理学观察两组大鼠肱二头肌、三角肌肌电图波幅和潜伏期;神经组织学和图像观察再生神经纤维数目、轴突直径和髓鞘厚度;透射电镜观察再生神经纤维形态。结果:两组4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神经直径:副神经主干为(0.45&;#177;0.05)mm,C5神经根为(0.66&;#177;0.11)mm,臂丛神经上干为(1.16+0.14)mm。②肌电图波幅和潜伏期:术后12周A组肱二头肌、三角肌实验侧和正常侧比较无差异(P〉0.05);B组肱二头肌实验侧和正常侧比较无差异,三角肌实验侧较正常侧潜伏期长,波幅低(P〈0.05)。③再生神经纤维数目:术后12周A组实验侧和正常侧比较无差异(P〉005),B组实验侧明显少于正常侧[(99.60&;#177;22.61),(134.40&;#177;30.62)个,t=8.26, P〈0.01]。④轴突直径:术后12周A组实验侧和正常侧比较无差异(P〉0.05),B组实验侧明显小于正常侧[(1.38&;#177;0.40),(2.88&;#177;0.62)μm,t=19.35, P〈0.01]。⑤髓鞘厚度:术后12周A组实验侧和正常侧无差异(P〉0.05),B组实验侧明显小于正常侧[(0.92&;#177;0.22),(1.75&;#177;0.61)μm,t=5.98, P〈0.01]。⑥再生神经纤维形态:A组再生的有髓神经纤维数多,有髓神经纤维髓鞘厚度厚,神经束膜结构完整。B组有髓神经纤维数目明显少,束膜结构不完整,有髓神经纤维鞘可见板层样分离。结论:①应用副神经移位可以修复C5神经根损伤,由于副神经直径相当于C5神经根直径的68%,可以节省动力神经源。②而副神经移位修复臂丛神经上干因两者直径差异明显,副神经只相当于臂丛神经上干直径的39%而不能修复上干。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神经瘤的形成机制和致痛机理及周围神经与带蒂骨骼肌桥接吻合后神经瘤的生长情况。方法:Wistar大白鼠4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均将左侧坐骨神经在适当水平切断,远端神经切除,实验组近端神经分为两束,用带蒂骨骼肌桥接两个神经断端,对照组近端神经置于原位。饲养16周进行检测。结果:实验组再生的神经纤维顺利通过吻合口长入骨骼肌肌桥内,并在肌桥的肌束内生长,分布于肌纤维之间,未见神经瘤形成;对照组均有典型的神经瘤形成。结论:采用带蒂骨骼肌桥接断裂的周围神经近端后再生的神经纤维能顺利通过吻合,并沿肌外膜内和肌束之间生长,可防止神经瘤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单纯正中神经返支损伤在临床较为少见,因其无感觉障碍而极易漏诊或误诊,肌电一神经电图检测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我院2006年8月一2011年6月共检测正中神经返支损伤病例8例,其肌电一神经电图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