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7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8篇
内科学   1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人α1微球蛋白的生物学研究新进展及其与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α1 MG属lipocalin家族成员[1] ,最早由Berggard从人的尿中分离得到的一种分子量为 2 6~ 33kD的棕黄色糖蛋白 ,在血浆中可与多种血浆蛋白共价结合形成复合物进行运输。编码该蛋白的基因很特别 ,该基因 (AMBP)同时编码α1 MG和胰蛋白酶抑制剂———bikunin。在肝细胞中 ,α1 MG和bikunin被翻译成相连的前体蛋白之后被剪切开分泌入血。α1 MG在人体内的分布非常广泛 ,除中枢神经外 ,包括血液在内的各种组织都存在这种蛋白 ,但其确切的生理功能还不清楚 ,文献报道α1 MG可能参与了免疫调节作用。本文就α1 MG的基因和蛋白质结构 ,组织…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探讨集束电极射频消融 (radiofrequencyablation ,RFA)对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 .方法 :利用RF - 2 0 0 0 TM 肿瘤射频治疗系统 ,在B超或CT引导下对 4 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 5 3个肿块进行肝穿刺射频热凝治疗 ,利用B超及CT检查以了解RFA治疗效果 ,并进行随访 .结果 :RFA治疗后 6 5 3% (32 /49)的肿块血供消失 ,6 6 0 % (35 /5 3)的肿块完全凝固性坏死 .其中直径小于 3cm的 2 0个肿块 (另 4个治疗前即无血供 )全部血供消失 (10 0 % ) ,2 4个肿块均呈完全凝固性坏死 (10 0 % ) .直径为 3~ 5cm的 11个肿块中 9个血供消失 (81 8% ) ,8个完全凝固性坏死 (72 7% ) ,而直径大于 5cm的肿瘤则治疗后肿块血供完全消失及完全凝固性坏死率均较低 .肿瘤直径 <5cm的患者生存期较长 .结论 :集束电极RFA治疗原发性肝癌创伤小 ,疗效可靠 ,安全 ,肿瘤越小治疗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93.
牙本质敏感症的治疗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筠  李志艳 《青海医药杂志》2011,41(5):95-95,F0004
牙本质敏感症是口腔临床上的常见病症,主要病因为牙本质暴露和牙髓神经敏感性提高。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临床多通过封闭牙本质小管、降低牙髓神经的敏感性进行治疗。脱敏方法包括化学药物、激光、中药等。笔者就近年来牙本质敏感症的治疗现状作一讲述。  相似文献   
94.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不同中医证型与肝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参数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将9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辨证分为脾虚湿困型、气滞血瘀型、湿热聚毒型及肝肾阴虚型4组,并选取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通过二维超声观察不同证型患者肝脏变化,通过脉冲多普勒测量不同证型及对照组肝固有动脉及门静脉主干血流参数并对比.结果:二维超声结果中,以脾虚湿困型肝脏癌变较轻且较为局限,以湿热聚毒型肝脏癌变广泛且门静脉内常见癌栓转移;脉冲多普勒超声结果,4种中医证型患者肝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Vmax)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搏动指数(PI)均低于对照组(P<0.01),门静脉内径较对照组均明显增宽(P<0.01),且门静脉平均血流TAMX均高于对照组(P<0.01);而证型间对比,以脾虚湿困型Vmax最低且D值最低,以湿热聚毒型Vmax最高、D值最高且表现出阻力指数(R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气滞血瘀型RI值低于对照组(P<0.05),且门静脉每分钟流量Q最高(P<0.01).结论:原发性肝癌不同中医证型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的肝脏血流动力学上具有较为明显的区别.因此肝脏彩超结果可为中医辩证分型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5.
患者男,69岁,上腹部胀满不适10余天入院。患者于2011年1月2日无明显诱因出现高热,体温40℃,无寒战,于当地卫生所输液治疗2 d后逐渐出现右上腹部胀满不适,影响进食。患者既往有牧区接触史、不洁饮食史,在当地医院住院期间行腹部CT检查可见直径约20 cm的囊实性组织,动脉期不强化;住院期间行肝穿刺置管引流术,并行肝穿组织病理检查未见恶性组织,留置引流管约6 d,共引流出血性液体约1000 ml,症状无减轻。患者于2011年1月13日以肝占位性病变收入解放军第三○二医院。查体:体温36.5℃,脉搏98次/min,血压132/91 mm Hg(1 mm Hg =0.133 kPa),意识清楚,腹平软,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脏肋下约20 cm可触及,质硬。急诊超声检查结果:肝内多发巨大囊实性占位(建议结合实验室检查,排除寄生虫病可能),脾大,左肾囊肿;肝左叶内可见多个囊实混合回声(图1,2),最大的囊实回声范围约121 mm ×79 mm(图3),可见分隔样改变,内可见囊中囊样结构,内透声差,可见强弱不均的点状沉积物样回声(图4)。彩色多普勒血流图示其内无血流信号(图5)。腹部磁共振成像提示:肝脏多发巨大占位性病变,考虑感染性病变,以寄生虫感染可能性大,伴肝左叶肝内胆管扩张,建议穿刺活检,除外肿瘤。血常规:白细胞9.66×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0.73、红细胞4.07×1012/L、血红蛋白123.0 g/L、血小板252.0×109/L,肝功能:白蛋白/球蛋白39/32,胆红素6.3/14.0μ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9 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26 U/L,碱性磷酸酶100 U/L,谷氨酰转肽酶123 U/L,总胆汁酸5μmol/L,胆碱酯酶5036 U/L,乳酸脱氢酶449 U/L,血糖6.45 mmol/L。乙型肝炎表面抗体:乙型肝炎核心抗体(+),余项阴性,肿瘤标志物正常,甲、丙、戊肝阴性,经内科保守治疗,病情稳定后,行肝内囊实混合性占位穿刺活检并囊内置管引流术,肝穿刺病理回报:(肝脏)血管外皮瘤。  相似文献   
96.
背景 实时影像虚拟导航系统(real-time virtual navigation system,RVS)是将超声实时动态成像和CT/MRI定位准确等优势结合起来,使其在治疗过程发挥更大作用的新方法.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融合虚拟导航技术在高危部位和超...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探讨经皮各部位器官占位性病变穿刺诊断与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876 例各部位器官占位性病变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诊断与治疗。结果: 本组诊断性引导下穿刺374 例, 经细胞学、组织学及穿刺置管造影检查结果证实, 恶性肿瘤175 例, 良性病变196 例, 诊断不明3 例。良恶性病变诊断准确率达992% (371/374)。本组治疗性引导下穿刺 502 例, 治疗有效21 例, 治疗痊愈478 例, 总有效率994% (499/502)。本组无 1 例死亡, 4例发生严重并发症, 占 046% (4/876)。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术, 在各部位器官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与治疗中有其独特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8.
目的观察用分离胶采血管与直空玻璃管制备的血清其血糖(Glu)、补体C3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检测结果是否具有可比性。同时探讨3个项目在分离胶采血管中保存的稳定性。方法分别采用分离胶采血管与真空玻璃管收集20名志愿者的血清,测定Glu、补体C3和NSE后,将样本置于4℃保存,并分别于6 h、24 h、48 h和72 h后再次测定Glu、补体C3和NSE。结果真空玻璃管血清与分离胶采血管血清各指标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真空玻璃管为标准管,分离胶采血管血清测定结果的偏差均在临床可接受的范围内。采用分离胶采血管保存血清,Glu 72 h时测定结果下降<5%;补体C3 48 h时上升1.6%,72 h时上升>10%;NSE在72 h内的偏差<4.2%。结论分离胶采血管在Glu、补体C3和NSE的测定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及其引导的介入止血治疗肝脾破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5例闭合性肝脾外伤患者,非手术治疗34例,主要治疗手段包括积极输液、止血、抗炎、保肝,同时结合超声造影引导介入止血治疗.结果 非手术治疗治愈32例,其中超声造影引导介入止血治疗26例,中转手术治疗2例,成功率94.1%(32/34).结论 非手术治疗肝脾外伤需在重症监护条件下严密观察,如出现手术指征及时中转手术.超声造影引导介入止血治疗在扩大非手术治疗适应证、预防再出血等并发症的同时,可提高非手术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引导经皮注射治疗严重肝创伤出血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组11例肝创伤患者,超声造影提示肝破裂Ⅲ级5例,Ⅳ级6例.在超声造影引导下对11例肝创伤出血患者进行经皮止血剂(胶)局部注射治疗,并评价该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 11例严重肝创伤的患者中9例经一次治疗成功;1例患者超声造影发现再出血后,给予第二次止血治疗;1例因腹腔积液增加同时合并胰腺损伤而转行手术治疗.结论超声造影可以显示肝刨伤的位置和程度,结合介入超声技术,该止血方法对于单脏器损伤者可以达到完全治愈,而对于合并其他脏器创伤者,在完成肝创伤止血后再进行其他脏器创伤的治疗,可赢得抢救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