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1篇
内科学   114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61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目前防治华枝睾吸虫病,粪检其虫卵仍为诊断该病的主要手段。欲提高对华枝睾吸虫病的正确诊断率,除对其流行病学有充分的认识和在免疫学诊断方法上不断提高外,改进粪检方法,提高虫卵检出率,仍属当务之急。1976~1977年,我室同河南省防疫站  相似文献   
12.
囊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至今仍在世界上多数国家呈地方性流行[1]。河南省为我国囊虫病的高发区之一[2],为了解本省近年来人群囊虫病的流行情况,为制定本病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我们于1996年在河南省开封地区尉氏县进行了囊虫病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1 调查对象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尉氏县按东、南、西、北、中方位抽取张氏、菜庄王、门楼任、邢庄及大桥5个乡,每乡选取1个自然村(即小寨村、前王村、前寄王村、七里头村、席苏村),除外出人员外,>2周岁居民…  相似文献   
13.
日本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健康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目前耕牛的血吸虫病防治尚存在许多困难。我们根据中国实际情况,首次采用紫外线减毒日本血吸虫尾蚴免疫水牛,观察对同种血吸虫产生的特异保护力,以求保护水牛不受感染,降低血吸虫病传播来源和对人的危害,并且为人体血吸虫病疫苗的研制创造一定条件。  相似文献   
14.
经调查在郑州就读的藏族中学生肠寄生虫感染率为46.55(162/348)。计13种,蠕虫5种,原虫8种,其中以牛带绦虫(22.70%)、结肠内阿米巴(22.99%)较高。对79例牛带绦虫感染者采用南瓜子槟榔煎剂治疗,驱虫率为70.88%,最多者排出成虫4条。对部分蠕虫及原虫感染率高的因素以及驱虫率较低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检测细胞免疫在血吸虫疫苗保护性免疫中的作用。方法 :用紫外线减毒日本血吸虫尾蚴 300±5条免疫小鼠及日本血吸虫尾蚴 25±3条感染小鼠。于第 2wk、4wk、8wk和 12wk分别用血吸虫成虫抗原(SWAP)、虫卵抗原 (SEA)及丝裂原(ConA或LPS)体外刺激脾细胞和腹腔巨噬细胞(Mφ),观察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及 Mφ产生 IL- 1和脾细胞产生 IL- 2的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 :两组鼠的脾细胞于免疫或感染后2wk- 8wk经 SWAP或 SEA刺激 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显著增强,第12wk呈现明显抑制;免疫组的Mφ和脾细胞经SWAP或SEA 刺激于接种后第4wk IL-1 和IL-2 活性均显著增高, 感染组的Mφ和脾细胞经SWAP 刺激IL-1 于第8wk-12wk活性增高、IL-2 于第12wk 活性增高。结论: 提示减毒尾蚴免疫接种能较早地激活T 细胞增殖和细胞因子产生, 在血吸虫保护性免疫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发现当地感染包虫病1例王中全,毛福荣,崔晶,武烽,晋雪香(河南医科大学寄生虫学教研室郑州450052)李苏宁(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患儿,女,5岁,巩义市芝田乡人。因上腹部肿块5天而就诊。患儿于5天前因大量吃桃后腹痛,在当地医院体检时偶尔发...  相似文献   
17.
当前脑囊虫病的诊断尚存在一些问题,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从事免疫学及头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诊断脑囊虫病取得较好效果。本文报道了用囊虫冰冻切片抗原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和头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诊断脑囊虫病的对比观察。一、材料和方法病人来源,选自河南医科大学一附院内科门诊以脑囊虫病就诊同时作 IFAT 和 CT 检查的患者作观察对象。  相似文献   
18.
旋毛虫DNA疫苗在中国仓鼠卵巢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编码旋毛虫相对分子质量(Mr)31000抗原的DNA疫苗(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 TspE1)在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中的体外表达 ,并分析其表达产物的抗原性。 方法 通过用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将重组质粒pcDNA3 TspE1转染CHO细胞,G418筛选阳性克隆,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十二烷基硫酸钠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ting)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 结果 RT PCR结果显示,pcDNA3 TspE1转染的CHO细胞在876bp处有一条带,而用空质粒pcDNA3转染的CHO细胞未出现条带,表明pcDNA3 TspE1转染细胞中有TspE1基因转录。IFAT结果显示,pcDNA3 TspE1转染的CHO细胞与重组融合蛋白免疫小鼠血清反应呈现亮绿色荧光 ,而pcDNA3转染的CHO细胞及未转染细胞呈现橘黄色。Westernblotting显示在pcDNA3 TspE1转染的CHO细胞培养液中存在有一Mr约31000的蛋白带 ,且该条带能被重组融合蛋白免疫小鼠血清、旋毛虫肌幼虫可溶性抗原免疫兔血清、感染旋毛虫的小鼠及旋毛虫病患者血清识别。 结论 重组质粒pcDNA3 TspE1可转染CHO细胞,旋毛虫TspE1基因可在转染的CHO细胞中表达,表达蛋白能分泌到细胞培养上清中且具有旋毛虫  相似文献   
19.
脑垂体血吸虫病一例同济医科大学寄生虫学教研室武汉430030龚红,李雍龙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武汉430040周游,张昌干患者女性,42岁,工人,武汉市人。因多饮多尿4个月,伴头痛和继发性闭经5个月,于1992年9月14日入院。体检:神志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日本血吸虫Mr26000谷胱甘肽S-转移酶(Sj26)DNA疫苗和重组蛋白(rSj26GST)疫苗联合免疫对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Sj26基因克隆入含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N3,构建重组质粒pEGFP-Sj26,并转染幼仓鼠肾细胞(BHK),用荧光显微镜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蛋白的表达。联合免疫组BALB/c小鼠分别在第0、2周用pEGFP-Sj26免疫2次,第4周再用rSj26GST加强免疫1次;而单独免疫的pEGFP-Sj26组及rSj26GST组,与上组同步各自免疫3次。末次免疫后2周进行感染攻击,45d后剖杀,计数成虫及肝内虫卵。同时设PBS对照组。结果 pEGFP-Sj26在BHK中能有效表达。联合免疫组的减虫率为50·8%,显著高于pEGFP-Sj26(28.0%)和rSj26GST组(25.5%)(P值均<0.01)。联合免疫组以及pEGFP-Sj26、rSj26GST组减卵率分别为32.7%、20.6%、33.0%;联合免疫组及rSj26GST组,肝组织中每条雌虫平均产卵数显著低于PBS对照组(P值均<0.01)。结论 联合免疫组的保护作用优于pEGFP-Sj26和rSj26GST单独免疫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