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30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4 毫秒
111.
目的 评价左氧氟沙星500 mg片剂日1次的治疗方案对轻中度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和尿路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非对照、开放、多中心临床试验,以左氧氟沙星片剂500 mg日1次口服,不同疗程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急性单纯性下尿路感染、急性肾盂肾炎、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与复杂性尿路感染患者,观察其临床征象、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改变及微生物学检查等,评价该治疗方案的安全性和疗效.结果 共入选病例1 266例,其中全分析集1 245例,符合方案集1 082例,安全性分析集1 245例.在符合方案集中左氧氟沙星治疗各类感染结束后7~14 d的疗效评价中,社区获得性肺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急性单纯性下尿路感染、急性肾盂肾炎、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和复杂性尿路感染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6.8%(306/316)、96.0%(360/375)、93.7%(74/79)、98.7%(76/77)、94.9%(93/98)和96.0%(24/25);微生物学有效率分别为98.4%(120/122)、95.1%(136/143)、97.6%(41/42)、94.1%(48/51)、92.3%(24/26)和81.3%(13/16);综合疗效有效率分别为91.7%(289/315)、87.2%(328/376)、93.5%(72/77)、89.7%(70/78)、86.7%(85/98)和69.2%(18/26).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3%(215/1 245),主要有头晕、恶心和失眠等;与药物相关的实验室异常发生率为15.7%(191/1 213),主要有白细胞计数减少和肝酶升高等.不良反应多呈轻度和一过性,因不良反应中停者为2.7%,未发生与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结论 左氧氟沙星500 mg片日1次不同疗程的给药方案治疗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与尿路感染患者获良好疗效,不良反应轻微,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12.
异环磷酰胺联合足叶乙甙对老年人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异环磷酰胺联合足叶乙甙方案化疗对老年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探索适合70岁以上老年人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方案.方法 对24例老年小细胞肺癌(≥70岁)患者4周期的近期疗效、毒副作用进行分析.结果 Ⅱ期有效率为80%,Ⅲ期有效率为90%,Ⅳ期有效率为77.8%,总有效率为83.3%,并且主要毒副作用为白细胞下降和恶心、呕吐,患者尚能耐受.结论 异环磷酰胺联合足叶乙甙化疗方案对老年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有效,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13.
脾肾气虚型慢性肾衰竭病因复杂多样,风邪、湿热、湿毒、瘀血等在疾病发生、病情加重过程中有重要影响。治疗当益气养阴、健脾补肾、去瘀泄浊为主;扶正祛邪,标本兼治;化湿、通腑、泻浊、活血化瘀、利水消肿。中药剂型改革"尿毒清颗粒"、"虫草排毒胶囊"等,中晚期结肠序贯透析加中药保留灌肠、药浴等疗效较好。系统治疗原发病是防范肾衰竭发生的重要措施;规律的血液透析和对症治疗主要手段;条件具备时行肾移植术是改善肾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较好办法。  相似文献   
114.
目的评价头孢卡品匹酯片(第3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用多中心双盲双模拟随机平行对照试验设计,选择急性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细菌感染患者,试验组口服头孢卡品匹酯片100 mg,每日3次;对照组口服头孢泊肟酯片200 mg,每日2次,疗程5~14天。结果试验组入组135例,疗效评价128例,安全性评价135例;对照组入组134例,疗效评价129例,安全性评价134例。治疗后,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66%,94.57%;总的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6.36%,94.06%;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试验组为5.19%,对照组为4.48%,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头孢卡品匹酯片治疗急性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细菌感染,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5.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患者血清中S100B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经全夜多导睡眠监测后确诊的36例男性OSAHS患者和20例男性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了Epworth嗜睡评分量表评分,其中15例OSAHS患者和1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分以评估是否存在神经精神症状。酶联免疫吸附剂法测定血清S100B蛋白和NSE。结果OSAHS组血清S100B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OSAHS组与对照组的NSE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SAHS组血清S100B蛋白水平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无相关性;OSAHS组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分较对照组高,血清S100B蛋白水平与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分呈正相关(r=0.559,P〈0.01)。结论血清S100B蛋白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OSAHS患者脑损害程度,在脑损害早期检测S100B蛋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6.
目的分析甲型H1N1流感呼吸衰竭患者的针吸肺活检病理资料,总结其特点,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收集2009年10月以来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5例甲型H1N1流感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影像及针吸肺活检病理资料,并进行综合分析,探讨治疗策略。结果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典型临床表现为:感冒症状后病情迅速进展,高热,呼吸困难,严重低氧血症,咯大量粉红色血性痰,双肺大量湿啰音,累及其他脏器,休克。肺部病理早期特征为肺泡及肺间质炎性渗出,炎性细胞浸润,广泛微小出血灶;中晚期特征为肺泡上皮增生,肺泡隔断裂,肺泡腔消失,代之以纤维素样物及增生的纤维组织。结论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呼吸衰竭肺部病理特征为早期炎性渗出,间质充血水肿伴淋巴细胞浸润,肺泡腔浆液纤维素渗出及红细胞漏出;晚期肺间质纤维化伴肺泡闭锁。在全身治疗、机械通气策略、糖皮质激素及抗氧化治疗等方面应根据甲型H1N1流感肺部病理特点制定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7.
目的 评价噻托溴铵联合缓释茶碱治疗中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将我院2008年3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80例中度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噻托溴铵组(40例)和噻托溴铵联合缓释茶碱组(40例),分别给予噻托溴铵及噻托溴铵联合缓释茶碱治疗共12周.结果 共70例患者完成试验(噻托溴铵组36例,噻托溴铵联合缓释茶碱组34例),结束时2组患者之间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FVC)、1秒钟用力呼出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及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活动评分、影响评分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噻托溴铵联合缓释茶碱组SGRQ症状评分及总评分较噻托溴铵组明显降低[SGRQ症状评分分别为(53.08±12.25)、(59.39±9.74)分,总评分分别为(23.91±2.57)、(25.27±2.14)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39,2.40,P均<0.05).40例噻托溴铵组患者发生的与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6例:口干4例,心悸1例,便秘1例.40例噻托溴铵联合茶碱组患者发生的与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11例:口干3例,胃部不适或恶心3例,腹泻2例,心悸2例,便秘1例,2组患者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噻托溴铵联合缓释茶碱治疗中度稳定期COPD较单用噻托溴铵改善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明显,而相关的副作用并无明显增加.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and safety of tiotropium plus sustained-release theophylline in treating stable moderat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 (COPD) . Methods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ail was conducted in 80 patients with stable moderate COPD, who we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08 to December 2009. All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randomly and accepted tiotropium (groupⅠ ,n =40) or tiotropium plus sustained-release theophylline (group Ⅱ ,n =40) treatment for 12 weeks. Results Seventy patients completed the study,in which 36 cases had tiotropium alone and 34 cases had combination therapy. At the end of treatment,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he comparisons of FEV1, FEV1%, FVC, FEV1/FVC, activity score and impacts score of the St George's Respiratory Questionnaire (SGRQ) (Ps > 0. 05). While the symptoms score (53.08 ± 12.25 vs.59.39±9.74,t=2.39,P<0.05) and total score (23. 91 ±2. 57 vs. 25. 27 ±2.14, t =2.40, P <0.05) of SGRQ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group Ⅱ compared to group Ⅰ. Six adverse events,including dry mouth (n =4), palpitation (re = 1) , constipation (n = 1), were observed in tiotropium alone group during the treatment period. Eleven adverse events were observed in combination treatment group, including dry mouth (re = 3) ,stomach discomfort or nausea (n = 3), diarrhea (re = 2) , palpitation (n = 2), constipation (n = 1) . The incidences of adverse reactions of two groups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 05).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the single application of tiotropium, tiotropium plus sustained-release theophylline therapy can alleviate symptoms and improve life quality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moderate COPD,without significantly increasing adverse reactions.  相似文献   
118.
短暂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缺血性卒中的预警信号,血浆纤维蛋白原(Forecasting,Fg)水平升高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发生和发展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引,但血浆Fg与TIA患者预后的研究并不多见。本研究通过测定TIA患者血浆Fg水平,探讨其对判断预后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9.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血浆β内啡肽(β-EP)、神经肽Y(NPY)及脑肠肽Ghrelin表达,以及与睡眠监测指标的相关性,观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后3种肽类物质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肥胖OSAHS患者32例(OSAHS组)、非OSAHS肥胖者26例(单纯肥胖组)和体质量正常的健康成人27例(正常对照组)。其中OSAHS组和单纯肥胖组接受多导睡眠仪(PSG)监测。血浆β-EP、NPY、Ghre-lin的浓度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结果 OSAHS组血浆β-EP水平显著高于单纯肥胖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与睡眠紊乱指数(AHI)、呼吸最长暂停时间(LAT)呈正相关(P<0.05),与最低氧饱和度(LSaO2)、平均氧饱和度(MSaO2)呈负相关(P值分别为0.016、0.000)。血浆NPY浓度显著高于单纯肥胖组(P<0.05)及正常对照组(P<0.01),与BMI、AHI、微觉醒指数(MAI)、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呈正相关(P<0.01);单纯肥胖组NPY变化与BMI呈正相关(P<0.05)。OSAHS组血浆Ghrelin浓度低于单纯肥胖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与睡眠指标无明显相关性。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3个月后,β-EP、NPY水平均有下降(P<0.05);Ghrelin水平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SAHS组血浆β-EP、NPY水平升高,Ghrelin水平下降;反复呼吸暂停及低通气所致低氧是导致β-EP升高的可能原因;除了肥胖,反复呼吸暂停及微觉醒可能在NPY水平变化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升高的NPY对OSAHS患者白天嗜睡起到一定促进作用。3个月CPAP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β-EP、NPY血浆水平,但对Ghrelin的改善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120.
肺癌是一种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目前肺癌的治疗方法不单局限于手术和放化疗,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法还有靶向或免疫治疗。然而这些疗法的耐药性及耐受性仍是一个重要问题。因此,找到其他替代或辅助治疗方案是必需的。褪黑素是由耶鲁大学的Aaron Lerner及其同事于1958年发现的一种吲哚衍生物,是一种天然的神经递质。研究已证实褪黑素除有抗氧化、抗炎的作用外还可以抗肿瘤,是一种有前途的肿瘤治疗辅助剂。本文就褪黑素在预防和治疗肺癌中的辅助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