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探讨XPC基因多态性位点rs2228000和rs2228001位点与胃癌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203例胃癌患者和210例对照者进行XPC基因rs2228000位点和rs2228001位点多态性检测;并采用PHASE 2.0软件构建这两个多态性位点的单倍型,以非条件Logistic回归校正混杂因素,进行多态性与胃癌风险相关性的统计学分析.结果 XPC基因多态性位点rs2228000与rs2228001在胃癌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两个SNPs构建的单倍型AT与CT与胃癌的易感关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R值分别为2.62,10.51;分层分析显示AT与cT单倍型在性别、吸烟、饮酒、年龄分层中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AT单倍型中随年龄的增大,OR值逐渐增高,在<50岁、50~60岁、>60岁3个年龄层中OR值分别为1.91(95%CI:1.08~3.38)、3.49(95%CI:1.50~8.15)、5.43(95%CI:1.58~18.67).结论 XPC基因rs2228000与rs2228001多态性位点的单倍型与胃癌的发生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喉鳞状细胞癌(LSCC)的关系。方法采用多对引物进行组织DNA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原位杂交(ISH)技术对84例LSCC组织进行检测,从多角度、多方面印证HPV的感染。结果PCR检出HPV—L1阳性率为27-4%(23/84),而针对HPV-16型、HPV。18型特异的E6/E7引物行PCR扩增的结果显示,29例(34.5%)为HPV-16型,6例(7.1%)为HPV-18型,其中4例(4.8%)为HPV-16、HPV-18混合感染。LSCC中HPV-16和HPV-18的总阳性率为36.9%。用地高辛标记的HPV-16E6探针进行的ISH结果显示喉癌组织中HPV-16E6mRNA的检出率为30.9%(26/84)。结论高危型HPV-16的感染可能参与LSCC的致癌过程,但其具体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3.
中国人胃癌组织微卫星DNA的不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为探明中国人胃癌的微卫星DNA的不稳定性(microsateliteinstability,MSI)频率。方法选择了29个多态微卫星标记,采用PC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银染技术对42例胃癌组织进行了MSI分析。结果中国人胃癌,在29个位点上平均MSI频率为33.9%。在D3S1067、D3S1577、D8S279、D9S257、D1S248、D7S520及D2S147等位点上存在高频率的MSI,其中D3S1577和D3S1067(51.35%)MSI发生频率最高。胃癌的不同病理类型表现出不同的MSI。低分化胃癌和印戒细胞癌与高分化癌比,MSI频率明显增高(P<0.01);而低分化胃癌和印戒细胞癌之间MSI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MSI在中国人胃癌中起着重要作用,尤其在低分化胃癌中。这些资料进一步证明,高低分化的胃癌可能具有不同的发病机理  相似文献   
84.
简介安阳市肿瘤医院与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开展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和食管癌发生的相关性研究课题的设计思想,阐述立项依据、技术路线、主要研究内容以及关键问题等。  相似文献   
85.
1200例孕妇铁、锌、钙等微量元素测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曹丽萍  崔英梅  宁涛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1):2797-2797
我们通过对l200例孕妇微量元素铁、锌、钙的含量测定,分析孕妇缺乏铁、锌、钙对分娩及胎儿的影响。  相似文献   
86.
LMP2/LMP7基因多态性与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低相对分子质量蛋白酶体(low molecular weight proteasome,LMP)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 )与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易感性的关联.方法:提取176例HBV感染者及208例健康人外周血基因组DNA,用PCR方法扩增LMP2/LMP7基因包含Codon60/Codon145两个多态性位点的片段,DNA直接测序法检测健康个体基因型,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明确HBV感染者基因型.并采用PHASE1.0软件构建这两个多态性位点的个体单倍体型.以非条件Logistic回归校正混杂因素,并进行多态性与HBV感染风险关联的统计学分析.结果:LMP7基因多态性位点在两组人群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之野生型Q/Q,杂合型Q/K OR=2.11(95%CI:1.36~3.26),纯合型K/K OR=2.66(95%CI:1.17~6.02);LMP2基因多态性位点在两组人群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这两个位点所构建的单倍体型中,具有单倍体R-K的个体在两组人群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R=1.81).结论:LMP7基因的多态性与HBV感染有着显著的易感关联,虽然LMP2/LMP7基因多态性位点共同存在于单倍型时呈现一定拮抗作用,但结果提示,对于HBV感染的发生,LMP的多态性仍然是一个重要的易感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由于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和人胃黏膜上皮表达相同的Lewis抗原,在宿主抗H.pylori的免疫应答中,发生自身免疫反应的可能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和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释放试验,在检测3种胃癌细胞系Lewis血型抗原表达状况的基础上,进行体外抗原抗体结合诱发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效应实验.结果:KATOⅢ、803和823细胞系均有Lewis抗原的表达,但各自的表型和量不同.在体外诱发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效应中,除803细胞系anti-H.pylori和anti-Leb组外,其余3种细胞系各种抗体组均有不同水平的LDH的释放.结论:初步提示Lewis抗原抗体结合诱发自身免疫反应存在的可能性,但其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8.
目的 观察基于全身炎症反应的GPS评分在胃癌患者营养及体力状态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住院、有人体成分测量及血液学数据的43例胃癌患者,从营养状态、体力状态及人体成分测量三方面分析GPS评分与患者营养及体力状态的关系。结果 43例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25例,GPS评分为0分、1分和2分者分别为27例、14例和2例。GPS评分与NRS 2002评分及PG-SGA评分未发现显著的统计学关系,但与部分营养指标有关,GPS评分≥1分者前白蛋白水平较GPS评分为0分者显著降低(P=0.048);淋巴细胞计数有降低趋势(P=0.078)。分析GPS与体力状态的关系发现,GPS评分≥1分者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更低(P=0.015),与生活质量评分有相关性趋势(P=0.076)。分析GPS评分与人体成分测量的关系发现,GPS评分≥1分者上臂中点周径明显小于GPS评分0分者(P=0.042),双侧小腿最大周径也明显减少(左右侧P值分别为0.023和0.03)。上臂肌肉周径、三头肌皮褶厚度及非利手握力均有减少,但未达到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 基于全身炎症反应的GPS评分与胃癌患者的部分营养指标及体力状态有关,因此有望成为胃癌患者营养及体力状态评估的简化替代指标。  相似文献   
89.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MSCTP)三维重建技术和B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检查对食管静脉曲张出血(EVB)预测的准确性。方法收集60例同时行MSCTP和B超检查的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其实际出血的患者例数。根据胃左静脉(LGV)0.61 cm和门静脉血流量(PBF)1098.36 ml/min为预测出血的标准,记录两种方法预测出血的实际发生例数。根据预测出血例数/实际出血例数,分别计算两种方法对出血的检出率,并比较MSCTP和B超检查与胃镜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结果在60例患者中实际出血28例;LGV0.61cm对出血的检出率为89.29%,PBF1098.36 ml/min的检出率为60.71%,说明分别以MSCTP和B超检查对出血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95,P=0.029);在28例实际出血的患者中,通过胃镜检查发现有静脉曲张出血26例,未发现出血2例;采用Mc Nemar检验发现,MSCTP与胃镜检查对EVB预测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采用Kappa系数法分析,显示这两种方法的吻合度差异具有显著性(吻合系数K=0.781,P=0.000);B超与胃镜检查对EVB预测结果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采用Kappa系数法分析,显示这两种方法的吻合度差异无显著性(吻合系数K=0.038,P=0.747)。结论 MSCTP对预测EVB有更好的检出率,并且MSCTP与胃镜检查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因而对EVB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B型超声无创性指标在食管静脉曲张(EV)及其破裂出血(EBV)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肝硬化患者112例,应用胃镜检查EV程度,并分为无曲张组(n=15)、轻度组(n=25)、中度组(n=35)、重度组(n=37);并根据临床有无出血及出血程度分为无EV组(n=15)、EV无出血组(n=41)与EVB组(n=56)。采用B型超声进行检查,比较各组观察指标情况。结果 1 12例肝硬化患者中,97例(86.61%)有不同程度的EV。随着EV程度的加重,PC/Dpv、PC/SD、PC/SI呈下降趋势,而Ppv则呈升高趋势(P<0.05)。EVB组PC/Dpv、PC/SD、PC/SI均低于无EV组(P<0.05);而EV无出血组、EVB组Qpv、Ppv高于无EV组(P<0.05),且EVB组Qpv高于EV无出血组(P<0.05)。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及MeCalc软件分析,将PC/SD作为EV的预测指标,其≤9.05×109·L-1·cm-1时诊断EV的敏感性为91.2%,特异性为97.5%,阳性预测值99.6%,阴性预测值63.1%;将Qpv作为EVB的预测指标,其≥1098.36 ml/min时诊断EVB的敏感性为87.3%,特异性为93.1%,阳性预测值为92.7%,阴性预测值为88.0%。结论 PC/SD可较好地预测EV的严重程度,且Qpv可有效预测EV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