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5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DNA修复基因XPD rs13181(codon751A/C,Lys751Gln)、rs238406(codon156C/A,Arg156Arg)、XPC rs2279017(i11C/A)和XRCC4 rs3734091(codon247T/C,Ala247Ser)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易感性的关系。  方法  采用TaqMan技术对2013年4月至2016年1月北京肿瘤医院收治的338例结直肠癌患者(病例组)和315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多态位点基因型的检测。  结果  XPD rs13181基因型GT和等位基因G增加个体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GT>TT,adjusted OR=1.69,95%CI:1.15~2.47,P=0.007;G>T,adjusted OR=1.77,95%CI:1.19~2.64,P=0.005);XRCC4 rs3734091基因型GT和等位基因T增加个体结直肠癌的易感性(GT>GG,adjusted OR=9.02,95%CI:5.61~14.50,P<0.001;T>G,adjusted OR=4.06,95%CI:2.49~6.61,P<0.001);XPD rs13181和rs238406的单倍体型GT显著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adjusted OR=0.39,95%CI:0.18~0.85,P=0.018)。XPCrs2279017等位基因G和XRCC4 rs3734091等位基因T的联合效应(adjusted OR=28.43,95%CI:6.85~117.95,P<0.001)以及XPD rs13181等位基因G和XRCC4 rs3734091等位基因T的联合效应(adjusted OR=10.24,95%CI:4.69~22.35,P<0.001)显著增加个体结直肠癌的易感性。  结论  XPD rs13181和XRCC4 rs3734091位点的多态性与结直肠癌的易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xpc基因多态性与胃癌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提取202例胃癌患者(胃癌组)及327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外周血基因组 DNA,分别用 PCR-PFLP、PCR 方法检测 xpc exon8 Ala499Val、exon15 Lys939 Gln和intron9 PAT位点的基因型,以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其多态性及相关单倍型与胃癌发生风险的关系。结果 xpc exon8 Ala499 Val、exon15 Lys939 Gln和intron9 PAT多态性位点基因型频率在胃癌组与正常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这3个多态性位点所构建的8个单倍型在胃癌组与正常对照组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结论 xpc基因多态性与胃癌发生风险无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Fas-1377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提取234例胃癌患者(观察组)及321例健康献血者(对照组)的外周血基因组DNA,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确定Fas-1377基因型。结果Fas-1377AA、GA、GG基因型在观察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13.25%、44.44%、42.31%和12.15%、47.04%、40.81%,组问比较元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Fas-1377基因多态性与胃癌发生风险无关。结论Fas-1377基因多态性与华北地区胃癌发生风险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丹参和黄芪注射液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丹参和黄芪注射液治疗活动期的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除常规治疗外,加用丹参注射液0.8~1.2 ml/kg/日及黄芪注射液0.6~1.0ml/kg/日静脉滴注,每疗程14天.并与常规治疗方法对照比较.结果丹参、黄芪组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时间为12.7±5.6天,明显短于常规治疗组17.3±7.8天(P<0.05);丹参、黄芪组糖皮质激素使用剂量也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常规治疗组有2例出现严重并发症,而丹参、黄芪组无1例出现.结论丹参和黄芪注射液治疗活动期中重度UC有较好疗效,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药物性肝病5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弥漫性肝癌的诊断依据以及提高其临床诊断符合率。方法 以患者临床表现为线索,以B 超包括CDFI 为主要手段,结合其它影像学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 大部分病人表现为不同于普通肝病的发热、乏力、黄疸、肝区疼痛和肝脏肿大;B 超示肝形态增大、饱满,尤以原本硬化、萎缩的右肝为著;门静脉平均为17-4 ±3-1m m ;尤其是原本无回声的门静脉系统出现了实质组织回声的图像,即门静脉癌栓(PCT) ,它分为三种类型:光团状、枯枝状和絮片状;彩色超声多普勒(CDFI) 示其内有高频的动脉血流频谱。本文还讨论了PCT 与门脉血栓(PVT) 、PCT 与门静脉气泡的鉴别要点。结论 门静脉癌栓是诊断弥漫性肝癌最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门静脉导管保留术在肝癌门静脉癌栓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癌门静脉癌栓发生率较高,是肝癌治疗中尤为棘手的问题。应用门静脉导管保留术(Portal Reserve Catheter,PRC)对门静脉癌栓实施治疗,防治癌的肝内扩散具有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自1996年9月至1999年7月,对11例诊断为原发性肝癌并门静脉癌栓的中晚期患者行PRC灌注化疗。其中男9例,女2例。平均年龄43±9.3岁。1.2 方法 彩色多普勒超声仪为美国产AI-5200型,探头频率3.5、5MHz,导向穿刺架由机器附带。穿刺针及导管均为德国贝朗公司约定产品。1.2.1 操作方法 常规消毒铺洞巾,超声择点定位,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缺血性肝炎的发病机制,加深对缺血性肝炎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缺血性肝炎的临床资料,与同期肺源性心脏病和因消化道出血致低血压或休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作比较分析。结果 3组患者中缺血性肝炎组和消化道出血组均存有低血压或休克表现,但2组平均动脉压无显著性差异。26例缺血性肝炎中,除有19例患者有下肢水肿、少量腹水或胸水的表现,结合心电图、胸片、彩色多普勒考虑存在右心功能不全;61例因消化道出血致低血压或休克住院患者除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外,无右心功能不全的证据。其中仅有2例肝脏酶学明显升高,而合并诊断缺血性肝炎。结论低血压或休克是引起缺血性肝炎必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右心衰可能对发生缺血性肝炎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TIM-3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胃癌易感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肿瘤免疫调节基因TIM-3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胃癌的遗传易感性关联。方法提取190例胃癌患者及216例健康人群外周血基因组DNA,用PCR-RFLP方法检测2组人群中TIM-3基因启动子区-574G/T、-882C/T、-1516G/T3个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各多态位点的基因型与胃癌风险之间的相关性以OR值(odds ratio)及其95%CI(confidence intervals)表示;OR值及其95%CI以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均经各混杂因素校正后取得;所有的统计检验均为双侧概率检验,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1.5软件。结果 PCR-RFLP检测结果显示,TIM-3启动子区的3个多态性位点在检测人群中均存在,但3个位点的多态纯合形式在研究人群中几乎没有出现。190例胃癌患者与216例健康对照人群中3个多态性位点的基因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混杂因素的校正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3个位点的基因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74G/T位点:OR=3.92(95%CI:1.40-10.94);-882C/T位点:OR=3.20(95%CI:1.22-8.41);-1516G/T位点:OR=2.32(95%CI:1.23-4.40),P值均<0.05。结论 TIM-3启动子区的基因多态性对于胃癌的发生有着显著的易感关联,虽然该3个位点的多态性纯合基因型存在形式极低,但结果依然提示对于胃癌的发生,TIM-3启动子区的多态性仍是一个重要的易感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生长激素对大鼠重症肝炎肝细胞增殖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生长激素对重症肝炎肝细胞增殖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用四氯化碳诱导重症肝炎大鼠动物模型共 12 0只 ,随机分成 2组 :生理盐水对照组、生长激素 (GH)实验组 ,每组各 60只。观察两组大鼠肝功能变化和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从第3天起 ,GH组ALT、AST、TBil均下降 ,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 (P <0 0 5 ) ;而GH组前白蛋白明显升高 ,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P<0 0 5 ) ;GH组SPF(S期分数 )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5 ) :CyclinD1表达 ,随时间的延长均有增高趋势 ,GH组CyclinD1蛋白表达阳性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5 )。结论 在重症肝炎条件下 ,生长激素具有维持肝细胞膜的完整性、促进蛋白合成、促进细胞增殖作用 ,可能为重症肝炎的内科治疗带来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