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1.
韩霖  孙早喜 《山东医药》2009,49(36):105-106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中有相当一部分病例在病程早期就出现难以控制的器官功能障碍,此类SAP称早期特重型急性胰腺炎,即暴发性胰腺炎(FAP)。FAP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病死率高达40%-50%。现就我院收治的FAP患者的救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渔业生产是最危险的职业之-[1],但鲜见我国关于渔民伤害的研究报道.为此本研究于2010年6月对海口地区常住渔民进行现况调查,以了解该地区渔民职业伤害特征,为预防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为常住海口地区渔民村出海捕捞的渔民,调查其-般情况及在过去1年各种伤害的发生和处理情况.  相似文献   
13.
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后并发十二指肠坏死在临床上罕见,发病突然,病情变化快,不易作出早期判断。我们从1990年12月至2005年12月收治4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胰腺癌 (pancreaticcarcinoma,PC)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 ,早期诊断率和手术切除率均较低。胰腺癌细胞对放化疗不敏感 ,以往的生物免疫治疗很不满意 ,因而胰腺癌的治疗十分棘手 ,预后十分恶劣 ,被列为二十一世纪医学顽固堡垒 ,所以 ,以提高胰腺癌总体疗效为目的规范化综合治疗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在综合治疗中显得特别重要 ,已知DC是人体内最具潜能的抗原提呈细胞 ,能提呈抗原给MHC Ⅰ (classⅠmajorhistocompatibilitycomplex ,MHC Ⅰ )类限制性CD8+ T淋巴细胞和MHC Ⅱ (classⅡmajorhisto…  相似文献   
15.
绿色通道手术病人为急危重病人必须无条件地以最快的速度救治,救治中,涉及到医护人员、医疗机构、政府和社会。在新的历史时期,应将现行的医院紧急事件指挥系统、院前急救绿色通道建设和建立医院灾难医学救援体系结合起来,使严重多发伤病人在伤后1h内得到有效救治者的死亡率大大低于1h以后救治者。现将2002年12月~2004年2月收治的严重创伤绿色通道手术病人的救治和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静脉导管置管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静脉导管置管引流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中的作用。方法2002年8月至2004年5月我院共收治SAP患者113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静脉导管腹腔引流组(简称静脉导管组,45例)和常规治疗组(68例),两组常规治疗一致。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APACHEⅡ评分,并监测腹腔引流和腹内压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入院时APACHEⅡ评分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第2天和第5天,静脉导管组的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00)。静脉导管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00),囊肿发生率低于常规治疗组(P=0.000),死亡率(8.9%)与常规治疗组(19.1%)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导管组的腹内压与腹腔引流量、住院时间及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52、0.748和0.923,P=0.000。结论静脉导管置管引流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树突状细胞的扩增及培养上清液对胰腺癌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体外观察胰腺癌(PC)患者树突状细胞(DC)增生成熟,DC分泌的细胞因子及DC诱导免疫效应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对胰腺癌细胞PC3的凋亡作用。方法 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获取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贴壁法获取DC和去DC的单核细胞(即免疫效应细胞),分别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1 000 U/ml,人白细胞介素-4(IL-4)500 U/ml,肿瘤坏死因子(TNF)-α 500 U/ml、PC3肿瘤相关(TAA)和人 IL-2 100 U/ml培养 DC和免疫效应细胞,观察 DC生长状况,检测DC表型(CD1a、CD80、CD83、CD86)及DC培养上清液对PC3细胞的凋亡作用。结果 体外多种细胞因子和肿瘤相关抗原能有效引起胰腺癌患者 DC增殖 0.5×10~5~1.0×10~5个/ml,高表达CD80、CD83、CD86。DC培养上清液和DC混合免疫效应细胞培养上清液均能有效地引起PC3凋亡。结论 DC在胰腺癌免疫治疗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治疗基本有章可循。但暴发性胰腺炎(FAP)治疗无章可循,而SAP患者中约25%为FAP,FAP并发腹腔室膈综合征(ACS)时其病死率可高达60%,我们联合腹腔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并检测腹腔内压、多次短时血滤(SVVH)、呼吸机支持呼吸和胃肠道中药清洗对FAP时的ACS进行了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体内外比较多种细胞因子和(或)肿瘤相关抗原(tumorassocated antigen,TAA)培养的正常人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对肝癌BEL7402和胰腺癌PC3的生长抑制.方法体外用人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人白介素-4(IL-4)、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BEL7402和PC3肿瘤相关抗原(TAA)和人白介素-2(IL-2)培养正常人DC和去DC的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即免疫效应细胞,5~6 d后混合培养DC和免疫效应细胞1~2 d.体外杀伤实验时效应细胞分无DC刺激组(A0组)、多种细胞因子培养的DC刺激组(A1组)、多种细胞因子和TAA培养的DC刺激组(A2组).体内实验时,裸鼠分肝癌BEL7402和胰腺癌PC3两大组,每一大组分三组:阴性对照组(Ⅰ)给等量的1640培养液;预防组(Ⅱ),于接种BEL7402或PC3前1~2 d给免疫效应细胞;治疗组(Ⅲ),待全部裸鼠移植瘤长出时给免疫效应细胞;组Ⅱ、Ⅲ于给予免疫效应细胞后再间断给予DC培养上清液.结果体外实验中,DC诱导免疫效应细胞对BEL7402的最大杀伤效率为81%,对PC3的最大杀伤效率为62.4%.体内实验中,两大组中的组Ⅰ、Ⅲ成瘤率为100%(观察12 d);肝癌组Ⅱ成瘤率或成瘤比为1:6(观察30 d);胰腺癌组Ⅱ成瘤率或成瘤比为2:6(观察30 d);于移植瘤产生后的第45天处死所有裸鼠并称瘤体的重量,肝癌组Ⅰ、Ⅱ、Ⅲ两两比较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胰腺癌组Ⅰ、Ⅱ、Ⅲ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两比较,组Ⅰ分别与组Ⅱ、Ⅲ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组Ⅱ与组Ⅲ有显著性意义(P<0.05).肝癌组和胰腺癌组比较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正常人DC诱导群体免疫效应细胞对恶性肿瘤的抑制有广谱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陈旧性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61例桡骨远端陈旧性骨折病患,随机分为28例普通钢板内固定组(对照组)和33例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组(观察组).结果:对照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为12~20 w,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为12~16 w,观察组的愈合时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学评价和功能性评价,观察组的优良率分别为84.8%和78.8%,面对照组优良率分别为78.6%和71.4%.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桡骨远端陈旧性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