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59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5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31.
目的分析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对冠心病患者反杓型血压及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12月在汕头大学附属粤北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199例,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83例、双支病变组62例、三支病变组54例。比较三组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血压昼夜节律及Gensini积分;变量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及偏相关分析;绘制ROC曲线以评价Lp-PLA2对冠心病患者反杓型血压及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的诊断价值。结果 (1)三组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分级、2型糖尿病发生情况、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体质指数(BMI)、LpPLA2、血压昼夜节律及Gensini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Pearson相关分析及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Lp-PLA2与冠心病患者高血压分级(r=0.26)、BMI(r=0.24)、hs-CRP(r=0.40)、血压昼夜节律(r=0.30)及Gensini积分(r=0.28)均呈正相关(P0.05)。(3)Lp-PLA2诊断冠心病患者反杓型血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51、最佳临界值为301.5μg/L,诊断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的AUC为0.593、最佳临界值为225.0μg/L。结论 Lp-PLA2与冠心病患者高血压分级、BMI、hs-CRP、血压昼夜节律及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冠心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及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且对冠心病患者反杓型血压及冠状动脉重度狭窄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改良加压包扎在经桡动脉冠脉介入(TRI)术后前臂血肿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将126例TRI术后出现非穿刺点前臂血肿的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差异分为超声指导下改良加压包扎组和单纯改良加压包扎组,比较其临床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两组临床情况匹配。与单纯改良加压包扎组比较,超声指导下改良加压包扎组在一次性止血成功率(96.8%vs.85.7%,P=0.027)和张力性水疱发生率(4.8%vs.17.5%,P=0.023)均有显著的优势,并且没有病例需进一步行CTA检查(0 vs.6.3%,P=0.127)或介入止血(0 vs.3.2%,P=0.476)。两组均没有病例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结论超声指导下改良加压包扎操作简单经济,效果显著,可作为治疗TRI术后非穿刺点前臂血肿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3.
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并发症分析广东省粤北人民医院(512026)唐良秋冠状动脉造影术是目前诊断冠心病最可靠的方法,因该方法为介入性诊断技术,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我院自1995年10月至1997年12月共行冠状动脉造影术100例,现就发生的并发症分析报告如...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基因沉默后能否抑制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分形趋化因子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表达。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共孵育,及预先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转染pGenesil-1 LOX-1 shRNA后再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刺激,半定量RT-PCR、Western blot及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分形趋化因子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能呈浓度依赖性诱导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分形趋化因子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mRNA和蛋白表达(P<0.01)。用RNA干扰抑制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的表达后,显著抑制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分形趋化因子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mRNA和蛋白表达(P<0.01)。结论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能呈浓度依赖性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分形趋化因子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这种诱导作用可以被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基因沉默抑制。  相似文献   
35.
目的通过检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并对其行心脏彩超检测;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变化与左室肥厚之间的关系。方法 (1)收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2)使用无创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ABPM)检测出研究对象24小时血压;计算24 h脉压(24 hPP)、24小时收缩压变异(24 hBPVs)、24小时舒张压变异(24hBPVd),以此将研究对象分组:①根据24 hPP水平分为3组:24 hPP60 mm Hg组;②根据收缩压变异值分:24 hBPVs15组;③根据舒张压变异值分:24 hBPVd15组。(3)用VP-1000动脉弹性检测仪测定测定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M)。(4)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5)采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经(LVDd),左心室后壁厚度(PWT)和室间隔厚度(IVST),评价左室肥厚。结果 (1)在不同脉压分组中的高血压病患者,随着脉压增大,其FMD逐渐减小,baPWV、LVMI逐渐增大;线性分析示各组中baPWV与FMD呈负相关、baPWV与左室质量指数呈正相关、FMD与左室质量指数呈负相关,提示baPWV和FMD反映动脉弹性具有一致性,不同脉压的高血压病患者(包括正常脉压患者)的动脉僵硬度与左室肥厚呈正相关(P<0.01),早期检测动脉僵硬度对左室肥厚有明显预测性。(2)在不同血压变异性分组中的高血压病患者,随着血压变异性增大,其FMD逐渐减小,baPWV、LVMI逐渐增大,其中收缩压变异性分组中各组的FMD、baPWV、LVMI差异性较舒张压变异性分组的显著;线性分析示各组中baPWV与FMD呈负相关、baPWV与左室质量指数呈正相关、FMD与左室质量指数呈负相关,提示baPWV和FMD反映动脉弹性具有一致性,不同血压变异性的高血压病患者的动脉僵硬度与左室肥厚呈正相关(P<0.01),早期检测动脉弹性对左室肥厚有明显预测性。(3)非条件logisti逐步回归分析,高血压病患者动脉僵硬度增加是影响脉压、血压变异性、左室重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1)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肥厚程度与动脉僵硬度呈正相关,动脉僵硬度是左室肥厚的独立预测因子。(2)动脉僵硬度与脉压、血压变异性呈正相关,动脉僵硬度通过影响脉压及血压变异性引起或加重左室肥厚。(3)应用无创方法测定动脉僵硬度,评估存在多种危险因素的患者,有助于在各种恶性心血管事件发生之前即可进行危险分层,提供早期动脉病变的证据和信息,指导早期的干预。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386例住院患者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后,分为心律失常组(n=217)及非心律失常组(n=169),检测患者血压、空腹血糖、血脂、尿酸、baPWV及踝臂指数(ABI)等指标,并对两组患者上述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另将心律失常患者分为单一心律失常亚组及两种以上心律失常亚组,并对两亚组患者baPWV、ABI进行比较。结果心律失常组在年龄、总胆固醇、baPWV等方面与非心律失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校正年龄因素后,心律失常组与非心律失常组baPWV差异仍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单一心律失常亚组及两种以上心律失常亚组baPWV差异亦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但ABI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律失常患者baPWV增加,而ABI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37.
摘要:目的 探索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血浆水平在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高危人群的临床价值,以及冠状动脉支架术对其血浆水平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包括对照组:即经冠脉造影证实无冠脉狭窄者28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 患者27例、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 患者28例。所有研究对象入院时抽取血液标本,肝素抗凝后离心分离血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血浆中的LP-PLA2和MMP-9的表达水平,ACS患者除入院时采集血液标本外,还于冠脉介入治疗术后1月再采集血液标本,肝素抗凝后离心分离血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血浆中的LP-PLA2和MMP-9的表达水平。结果 1、急性冠脉综合征组患者LP-PLA2血浆水平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706.00±149.91ng/ml vs 427.75±44.58ng/ml,P<0.001)和健康对照组(706.00±149.91ng/ml vs 267.69±92.67ng/ml,P<0.001),同样急性冠脉综合征组患者MMP-9血浆水平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7.06±6.22ng/ml vs 2.45±1.23ng/ml,P<0.001)和健康对照组(7.06±6.22ng/ml vs 1.84±0.46ng/ml,P<0.001);2、在ACS组中,冠脉支架术后1月患者LP-PLA2和MMP-9血浆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706.00±149.91ng/ml vs 520.00±30.36 ng/ml;7.06±6.22ng/ml vs 2.52±1.54 ng/ml,均P<0.001);3、ACS患者组中血浆LP-PLA2与MMP-9水平呈正相关性(r=0.018,F=6.032,P<0.05)。结论 (1)冠心病患者尤其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LP-PLA2和MMP-9水平升高,提示LP-PLA2和MMP-9作为炎症因子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相关;(2)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中的LP-PLA2和MMP-9水平有显著相关,提示二者可以联合作为ACS的生物标记物;(3)ACS患者PCI术后LP-PLA2和MMP-9下降,提示ACS患者经积极冠脉PCI治疗后,冠脉病变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38.
对胸腹痛合并早期复极变异1例分析如下. 1 病历摘要 男,27岁.因突发胸腹痛6 h于2010-05-09入院.患者于当天起床后突感胸骨后及剑突下疼痛,持续性压榨样,吸气、平卧或侧卧时疼痛明显,坐位时减轻.心电图未见异常.中午进食后胸痛加重,伴呕吐.急测BP 210/110 mm Hg,HR 120次/min,强迫坐位,剑突下轻压痛.  相似文献   
39.
患者,男,61岁,因反复劳累后胸痛4年,再发伴加重3 h,于2011年11月10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未正规治疗。体格检查:脉搏51次/min,血压70/39 mmHg;患者意识稍模糊,体格检查欠合作,肢体湿冷,双唇紫绀,叩诊心界不大,心音低钝,各瓣膜区未闻及明显杂音,心率51次/min,律不齐,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循环中Galectin-3及BNP浓度变化与其危险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入院后24 h内检测外周血Galectin-3浓度,所有患者均定期随访6个月,观察外周血Galectin-3及BNP浓度与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关系。结果与健康对照组(40例)相比较,AMI组外周血Galectin-3及BNP浓度明显升高(P<0.01),且Galectin-3表达水平高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P<0.05)。结论 AMI组外周血半乳糖凝集素-3及BNP的表达水平可反映AMI的严重程度,可作为心血管事件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