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8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3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脉僵硬度增加是血管病变的早期表现,随着对心血管疾病发生和发展机制的深入认识,动脉僵硬度增加被认为是收缩压和脉压升高导致心血管事件最重要的病理生理因素;动脉僵硬度是心血管事件独立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2.
1资料 患者,男,58岁,长途货运司机,因"腰痛1月余"入院。2010年5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腰痛,伴乏力,当地医院行腰椎CT检查,考虑"骨质增生",经活血止痛等治疗,症状逐渐加重,为求进一步诊治入院。症见:腰部持续性胀痛,无放射,  相似文献   
3.
降压舒心胶囊逆转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降压舒心胶囊逆转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入选标准纳入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病人80例,采用1: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降压舒心胶囊1次4粒,每日3次;对照组给予开博通片1次12.5 mg~25.0mg,每日3次.2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2个~3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血压、中医证候、左心室肥厚及血浆血管紧张素Ⅰ(AngⅠ)、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内皮素(ET)等神经内分泌激素指标,并测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血压平均降低9/7mmHg,与对照组相近.超声心动图左心室肥厚治疗组显效9例,有效21例,总有效率75.00%;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18例,总有效率72.50%,总有效率接近.对眩晕、头痛、胸闷憋气等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显示了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P<0.01).对血浆AngⅠ、AngⅡ、ALD、ET等均有不同程度影响(P>0.05).整个观察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降压舒心胶囊在降压的同时,能够明显改善中医证候,逆转左心室肥厚,为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病人,尤其是不能耐受西药治疗者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高琳  王佳  潘立敏  刘坤 《吉林中医药》2021,41(11):1420-1422
叶天士为温病大家,治杂病亦擅长.总结叶天士18则眩晕医案,从肝论治最多,从痰辨证甚详,兼顾下元衰与中土虚,重虚实,分缓急,辨六经,一人一方,做到了机圆法活,方随法立,法从证出,每出新意,且源于经典,可为后世效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左心室超微结构、胶原改变特点及天麻舒心方干预效果。方法将50只SHR随机分为天麻舒心方高、中、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并以10只Wistar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天麻舒心浸膏、氯沙坦钾片混悬液、蒸馏水。18周后,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变化,测量OD值,计算心肌胶原含量。结果模型对照组心肌肌丝多处断裂、溶解,排列扭曲,粗细不等,线粒体肿胀、变形、聚集,嵴模糊排列混乱;阳性对照组及中药各剂量组上述结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心肌胶原含量显著增加(P0.05);而各给药组胶原含量较模型对照组均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HR心肌超微结构显著受损,心肌胶原蛋白含量显著升高,天麻舒心方可改善高血压心肌超微结构的损伤,对心肌胶原代谢具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6.
活血化瘀治疗高血压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高血压病血瘀辨证的中医理论依据、高血压病血瘀证本质研究、临床及实验研究现状等几个方面,对十余年来的文献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检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并对其行心脏彩超检测;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变化与左室肥厚之间的关系。方法 (1)收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2)使用无创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ABPM)检测出研究对象24小时血压;计算24 h脉压(24 hPP)、24小时收缩压变异(24 hBPVs)、24小时舒张压变异(24hBPVd),以此将研究对象分组:①根据24 hPP水平分为3组:24 hPP60 mm Hg组;②根据收缩压变异值分:24 hBPVs15组;③根据舒张压变异值分:24 hBPVd15组。(3)用VP-1000动脉弹性检测仪测定测定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M)。(4)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5)采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经(LVDd),左心室后壁厚度(PWT)和室间隔厚度(IVST),评价左室肥厚。结果 (1)在不同脉压分组中的高血压病患者,随着脉压增大,其FMD逐渐减小,baPWV、LVMI逐渐增大;线性分析示各组中baPWV与FMD呈负相关、baPWV与左室质量指数呈正相关、FMD与左室质量指数呈负相关,提示baPWV和FMD反映动脉弹性具有一致性,不同脉压的高血压病患者(包括正常脉压患者)的动脉僵硬度与左室肥厚呈正相关(P<0.01),早期检测动脉僵硬度对左室肥厚有明显预测性。(2)在不同血压变异性分组中的高血压病患者,随着血压变异性增大,其FMD逐渐减小,baPWV、LVMI逐渐增大,其中收缩压变异性分组中各组的FMD、baPWV、LVMI差异性较舒张压变异性分组的显著;线性分析示各组中baPWV与FMD呈负相关、baPWV与左室质量指数呈正相关、FMD与左室质量指数呈负相关,提示baPWV和FMD反映动脉弹性具有一致性,不同血压变异性的高血压病患者的动脉僵硬度与左室肥厚呈正相关(P<0.01),早期检测动脉弹性对左室肥厚有明显预测性。(3)非条件logisti逐步回归分析,高血压病患者动脉僵硬度增加是影响脉压、血压变异性、左室重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1)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肥厚程度与动脉僵硬度呈正相关,动脉僵硬度是左室肥厚的独立预测因子。(2)动脉僵硬度与脉压、血压变异性呈正相关,动脉僵硬度通过影响脉压及血压变异性引起或加重左室肥厚。(3)应用无创方法测定动脉僵硬度,评估存在多种危险因素的患者,有助于在各种恶性心血管事件发生之前即可进行危险分层,提供早期动脉病变的证据和信息,指导早期的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证候特点及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对117例符合入选标准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统计,证候分型运用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证型可归纳为痰浊证、肝肾阴虚证、血瘀证;肝肾阴虚证、血瘀证以双侧病变较为多见(P0.05),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颈动脉最大斑块厚度两指标均表现为血瘀证肝肾阴虚证组痰浊证组,血瘀证发病随年龄增高而呈现明显的增加趋势。合并糖尿病、腔隙性脑梗死、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脑动脉硬化时,血瘀证的患病率最高;合并高脂血症时,痰浊证患病率最高;合并高血压病时,肝肾阴虚证的患病率最高。结论痰浊证、肝肾阴虚证、血瘀证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最常见证型;血瘀证贯穿始终,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病机。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天麻舒心方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动脉管壁形态及血浆和肠系膜动脉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管紧张素1-7[Ang(1-7)]含量的影响。【方法】将75只SH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西药对照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5只;另将16只Wistar大鼠设为正常对照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给予天麻舒心浸膏液(分别对应剂量为11.16、5.58、2.79 g·kg^-1·d^-1)灌胃;西药对照组给予氯沙坦钾混悬液(剂量为17.5 mg·kg^-1·d^-1)灌胃;模型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给予同体积蒸馏水灌胃。共18周。期间给予动态血压监测。给药结束后,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肠系膜动脉形态学变化,125I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及血管组织的AngⅡ、Ang(1-7)水平。【结果】给药前,模型对照组血压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给药2周后,中药高、中剂量组及西药对照组血压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给药14周后,各中药组及西药对照组血压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SHR肠系膜动脉形态学明显改变;而各中药组及西药对照组可明显改善SHR肠系膜动脉形态学变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血浆和血管AngⅡ水平显著增高(P<0.01),血浆和血管Ang(1-7)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中药组及西药对照组血浆及血管局部AngⅡ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中药高、中剂量组血浆Ang(1-7)显著升高(P<0.01),各中药组及西药对照组血管局部Ang(1-7)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SHR大鼠存在血管重塑。组织局部AngⅡ增高可能是高血压阻力血管重塑的可能机制之一。天麻舒心方可能通过增加整体及阻力血管局部Ang(1-7)发挥降低血压、改善SHR阻力血管富营养重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潘立敏  徐新 《心脏杂志》2011,23(4):555-557
动脉僵硬度增加是血管病变的早期表现,随着对心血管疾病发生和发展机制的深入认识,动脉僵硬度增加被认为是收缩压和脉压升高导致心血管事件最重要的病理生理因素;动脉僵硬度是心血管事件独立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