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7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5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4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55篇
综合类   52篇
肿瘤学   6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6 毫秒
31.
肝脏少见原发性间叶性肿瘤101例的临床病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肝脏少见原发性良、恶性间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以提高病理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于1982年1月至2002年12月间经手术切除、组织病理和免疫病理诊断证实的原发性间叶性肿瘤共性18种101例(不包括肝海绵状血管瘤)。结果:肝良性间叶性肿瘤有7种48例,占47.5%(48/101),男女之比为1:1.8,平均31.2岁;以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最为常见,占70.8%(34/48);该组患者术后至今全部生存,无1例复发。肝恶性间叶性肿瘤有11种53例,占52.5%(53/101),男女之比为1.2:1,平均44.1岁;其中最常见者为肝淋巴瘤[20.8%(11/53)],全部见于男性,且63.6%(7/11)的患者有HBV感染史,2例合并肝细胞癌;该组患者术后2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61.9%(13/21)和33.3%(7/21)。结论:肝脏可以原发大部分类型的软组织肿瘤,良、恶性肿瘤患者之间的性别和年龄分布有所不同,值得在诊断时参考。在做出病理诊断之前必须结合临床排除转移;鉴别诊断应首先排队肝细胞癌与肝内胆管癌的梭形细胞型或局部内瘤样化等变异类型;科学、合理地使用免疫组化染色谱具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2.
MTT比色法对40例原发性肝癌的化疗药物体外敏感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MTT比色法对40例原发性肝癌的化疗药物体外敏感试验研究王皓,王一,陈汉,吴孟超,丛文铭,张秀忠为探讨原发性肝癌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个体差异及抗药性规律,我们采用短期原代培养的肝癌细胞毒性试验对6种常用的化疗药物:阿霉素(ADM)、丝裂霉素(MMC)、...  相似文献   
33.
脾囊肿合并肝囊肿和卵巢囊肿一例报告张秀忠,丛文铭,吴伯文,陈汉,吴孟超1临床资料患者,女,46岁,体检时B超发现肝占位性病变,CT检查提示:肝、脾、卵巢均有囊性占位性病变。于1985年1月入院。患者曾于1983年作左侧甲状腺癌切除术,否认其他特殊病史...  相似文献   
34.
TIP30基因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98年肖华等亦发现一种分子量为30kD的转录共分子,可特异性地提高HIV-1增殖调节蛋白Tat的转录,并命名为TIP30(Tat interacting protein30)。序列分析发现与CC3为同一蛋白。近年来的研究表明,TIP30基因具有抑制肿瘤转移、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血管形成等作用。目前TIP30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可能存在的作用未见有文献报道。本实验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了  相似文献   
35.
我国是肝癌高发国家之一。随着肝脏外科诊治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肝癌临床病理诊断学得到了快速提高,在肝癌病理标本的数量和类型上具有明显优势。为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提高肝癌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36.
肝穿刺活检已成为临床诊断肝移植(OLT)术后并发症的主要手段之一.由于OLT术后急性排异等并发症常需要临床立即诊断和处理,因而需要在送检肝穿刺组织后尽可能早地发出病理诊断报告,但常规冷冻切片质量难以满足OLT组织病理学诊断的要求.为此,近几年来,我们逐步摸索出一种能达到与常规HE切片质量相似并明显优于常规冷冻切片的快速石蜡制片方法,为实施快速的OLT病理诊断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技术支持.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7.
夏春燕  刘惠敏  丛文铭 《肝脏》2009,14(6):439-441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三种主要并发症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变化规律及其与临床病理表现的对应关系,了解其在肝移植术后并发症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9例肝移植术后病理诊断为急性排斥反应(AR)、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及胆道狭窄(BDS)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肝穿刺前5d和肝穿刺后3d期间共9个时段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直接胆红素(DBil)和总胆红素(TBil)5项肝功能指标检测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配对分析。结果IRI组的AST及γ-GT的波动幅度显著高于AR组(P〈0.05),而ALT的波动幅度显著高于BDS组(P〈0.05);BDS组的DBil及TBil波动幅度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原位肝移植术后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变化能反映AR、IRI和BDS等并发症的基本病理生理特点,将这些特点与肝穿刺病理检查相结合,有助于对AR、IRI和BDS的发生和发展进程以及治疗转归做出客观评估。  相似文献   
38.
Two spatially-clos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 (HCCs) in close proximity to each other could be either one single primary tumor with an intrahepatic metastasis or two independent primary tumors. The authors present a case of a 48-year-old man who underwent a right hepatectomy for two nodule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distributed in a sprouting-like pattern mimicking suggestive of satellite nodules, measuring 13.2×9 cm and 4.7×4.3 cm, respectively. Microscopically, the larger HCC showed was (well/moderately/ poorly differentiated) with thick trabecular morphology with grade Ⅲ appearance, and the smaller tumor presented wasa (well/moderately/ poorly differentiated) with a thin trabecular patternn with grade Ⅱhistology. Clonality studies for both nodules by microsatellite-based analysis of loss of heterozygosity (LOH) showed distinctive LOH patterns between them that clearly demonstrated that the two nodules were derived from two separate primary tumor clones. THere, the authors recommend the routine that clonality determination of clonality for multiple satellite-like tumors could providebecause it may provide useful information that will help tofor selecting individual therapeutic options and predicting postoperative outcomes.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CDH1基因C-160A多态与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和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发病风险和肿瘤分级分期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 检测374例CRC与324名对照以及180例HCC与209名对照的CDH1 C-160A基因型分布及差异.结果 CDH1 C-160A基因型分布在CRC-对照和HCC-对照人群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然而,高TNM分期(Ⅲ Ⅳ)CRC组中A基因型(CA AA)频率显著低于低TNM分期者(Ⅰ Ⅱ)(P=0.008);淋巴结转移阳性CRC组中A基因型频率显著低于转移阴性者(P=0.016);远处转移阳性CRC组中A基因型频率也低于转移阴性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9).高T分期(T2~T4)HCC组中A基因型频率低于T1期者,但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66).结论 CDH1 C-160A与CRC和HCC的发病风险无关,但-160A可能对CRC肿瘤进展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0.
小鼠高低转移性肝癌细胞系基因组不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细胞癌(HCC)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涉及染色体杂合子丢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和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染色体转位、点突变和基因扩增等多步遗传改变。近交系小鼠由于其具有高度的遗传学稳定性、表型均一性,所有等位基因均为纯合性等特点,为研究肿瘤不同阶段分子遗传学的可比性、可重复性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