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60篇
  免费   1326篇
  国内免费   541篇
耳鼻咽喉   64篇
儿科学   238篇
妇产科学   61篇
基础医学   594篇
口腔科学   344篇
临床医学   2000篇
内科学   1243篇
皮肤病学   110篇
神经病学   245篇
特种医学   508篇
外科学   1215篇
综合类   3711篇
现状与发展   5篇
预防医学   2138篇
眼科学   184篇
药学   1558篇
  18篇
中国医学   1494篇
肿瘤学   59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193篇
  2021年   320篇
  2020年   370篇
  2019年   179篇
  2018年   252篇
  2017年   372篇
  2016年   329篇
  2015年   596篇
  2014年   910篇
  2013年   1218篇
  2012年   1805篇
  2011年   2058篇
  2010年   1708篇
  2009年   1365篇
  2008年   1382篇
  2007年   1102篇
  2006年   858篇
  2005年   514篇
  2004年   286篇
  2003年   173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91.
目的分析Ebstein畸形的再次手术策略及中远期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阜外医院2002年7月至2017年7月因三尖瓣反流行再次三尖瓣手术的23例Ebstein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期手术共421例),其中男9例(39.1%)、女14例(60.9%),中位年龄28.0(19.0,45.0)岁。结果8例(34.8%)患者行瓣膜再修复,15例(65.2%)行瓣膜置换。入组患者中,2012年之前的瓣膜修复率16.7%,2012年采用Cone重建技术后,瓣膜修复率54.5%(P=0.089)。瓣膜修复组中,采用Danielson或Carpentier技术成形3例(37.5%),Cone重建5例(62.5%)。无手术死亡,早期并发症3例(37.5%)。中位随访时间6.9(3.0~15.1)年,无不良事件。瓣膜置换组中,7例(46.7%)行机械瓣置换,8例(53.3%)行生物瓣置换。无手术死亡,早期并发症3例(20.0%)。中位随访时间6.5(2.5~15.3)年,死亡1例(6.3%),远期并发症4例(26.7%)。结论Ebstein畸形再发三尖瓣关闭不全的二次手术近、远期生存状况良好,再手术率低。Cone重建技术增加了瓣膜二次修复成功的可能性,降低了瓣膜置换的几率。三尖瓣置换术仍是可选的替代方法,生物瓣较机械瓣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92.
目的:分析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女性梗阻性生殖道畸形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9月~2019年10月使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完成的梗阻性生殖道畸形手术患者7例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不同生殖道畸形的分类、临床表现、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月经恢复情况和性生活满意度等.结果:7例患者中,宫颈发育异常者6例,阴道完全闭锁者4例,阴道下段闭锁者1例,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者6例,合并泌尿系统畸形者1例.所有患者均保留了有功能子宫,6例行宫颈成形术,5例行阴道成形术;所有患者均恢复规律月经,2例有性生活者性生活均满意.结论:对于梗阻性生殖道畸形的患者,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能更好地重建生殖道解剖结构,保留有功能子宫.  相似文献   
93.
目的 了解体质指数(BMI)正常人群多代谢异常与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情况。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健康体检人群为研究对象,以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制订的MS诊断标准,符合纳入标准的正常BMI对象共5 781名(男3 069名,女2 712名)。根据BMI的四分位数将调查对象分成Q1~Q4组计算性别、年龄别MS的患病率。结果 5 781名对象的MS患病率为12.71%(男性9.22%,女性16.67%,χ2 = 71.92,P<0.001)。专业技术人员的MS患病率较其它职业人群显著增高(χ2 = 19.76,P = 0.001),低学历人群的MS患病率较高学历人群显著增高(χ2 = 10.79,P = 0.005)。男性随BMI升高(Q1~Q4)MS患病率由3.21%增至17.54%(χ2 = 87.11,P<0.001);女性(Q1~Q4)MS患病率由7.32%增至29.78%(χ2 = 147.66,P<0.001)。男性各个BMI组MS患病率均低于女性(Q1:3.21% vs 7.32%,χ2 = 10.31,P<0.001;Q2:6.35% vs 10.26%,χ2 = 8.64, P<0.001;Q3:9.72% vs 19.27%,χ2 = 27.39, P<0.001;Q4:17.54% vs 29.79%,χ2 = 28.11,P<0.001)。男性随年龄升高(≤40岁~≥60岁)MS患病率由3.43%增至13.15%(χ2 = 67.09,P<0.001)、女性(≤40岁~≥60岁)MS患病率由10.72%增至24.25%(χ2 = 54.43,P<0.001);随BMI升高(Q1~Q4),伴有MS组分异常的患病率由28.51%增至40.56%(χ2 = 77.39,P<0.001)。结论 BMI正常人群仍有一定多代谢异常和MS患病率,要注意BMI正常人群的代谢性健康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94.
目的 通过已建立的小鼠睾丸体外培养系统,研究四种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EDCs)对男性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方法 将新生小鼠的睾丸组织在体外环境中培养24h,而后在培养基中分别加入浓度为0.1μM, 1μM, 10μM and 100μM的四种(DEHP、MEHP、NP、p, p’-DDE)内分泌干扰物并培养72h,同时设置对照组;培养结束后进行组织学观察,测定冻存培养基中睾酮和抑制素βB (INH-βB)的分泌水平,同时测定细胞色素P450侧链裂解酶(P450Scc)、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β-HSD)、细胞色素P45017α-羟化酶(P450C17)和波形蛋白(vimentin)的基因表达情况。 结果 所有剂量组中睾酮的分泌水平均发生改变;P450Scc、3β-HSD、P450C17和INH-βB蛋白质的表达及mRNA水平均受到四种内分泌干扰物的影响(P<0.05);DEHP和MEHP降低了波形蛋白的mRNA水平(P<0.05),而NP和p, p’-DDE对波形蛋白没有显著影响(P>0.05)。 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体外培养新生小鼠睾丸模型中,所选的四种已知EDCs改变了两种睾丸激素水平,三种类固醇合成酶以及与支持细胞功能相关的波形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95.
目的 通过对桂花提取物Osthin的免疫功能进行研究,促进其在食品、保健品等领域的开发。方法 将SPF级雌性昆明小鼠1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组(50、150、450 mg/kg bw)。灌胃Osthin 4周,分别进行脏器/体重比值测定、抗体生成细胞实验、脾淋巴细胞转化实验、迟发型变态反应实验、小鼠碳廓清实验、血清溶血素测定和脾细胞的Treg/Th17比值分析。结果 与植物油对照组相比,一定剂量的桂花提取物Osthin对小鼠的胸腺系数(F = 8.440,P<0.01)和脾脏系数(F = 4.710,P<0.01)有增强作用;对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有促进作用(F = 5.991,P<0.01)以及可增强迟发型变态反应(F = 4.213,P<0.05);提高小鼠的吞噬指数a(F = 3.901,P<0.05);使抗体生成细胞数增加(F = 5.192,P<0.01)。同时,随着桂花提取物Osthin浓度的升高,小鼠脾细胞的Th17细胞比例下降(F = 5.203,P<0.05)、Treg细胞比例上升(F = 7.369,P<0.05),Treg/Th17比值也随之增大(F = 8.377,P<0.01)。结论 桂花提取物Osthin具有较好的免疫增强作用,可能通过影响Treg/Th17的平衡调节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6.
目的 评价2019年广东省不同地市(除中山市)的公共卫生资源配置状况。方法 从《2019年广东省卫生健康统计年鉴》中选取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数、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床位数、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执业(助理) 医师数、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注册护士数和每万人口公共卫生人数五个评价指标,利用加权秩和比法综合评价广东省不同地市的公共卫生资源配置差异。结果 WRSR与Probit的回归方程为[AKY^5]=0.250Probit-0.745(F=362.461,P<0.05,R=0.980);将不同地市公共卫生资源配置分为四档,肇庆市、广州市、佛山市、深圳市四市公共卫生资源配置处于较高水平,则汕尾市、潮州市则较为落后。结论 广东省公共卫生资源整体上逐年提升,但每万人口公共卫生人数与目标相比还具有差距;不同地区间公共卫生资源配置差异大,人均获得资源不均衡。  相似文献   
97.
目的研究比较不同浓度、剂量,等比重布比卡因对产妇的麻醉效果及新生儿的影响,为临床麻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初次足月妊娠拟择期剖宫产手术孕妇80例,随机分为A、B二组,每组各40例。均在左侧卧位下行腰-硬联合穿刺,L2-3进针,见脑脊液外流后,针斜面向下注入等比重布比卡因:A组:8mg(0·5%,1·6ml;配法:0·75%布比卡因2ml+脑脊液1ml);B组:9·6mg(0·6%,1·6ml;配法:0·75%布比卡因2ml+脑脊液0·5ml),20s注药完毕。记录麻醉前(基础值)和脊麻注药后1、3、5、7、10、15min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合度(SpO2)。测定并记录麻醉起效时间、平面固定时间、最高麻醉平面点(胸,T)、麻醉完全消退时间、下肢阻滞的最大程度、麻醉并发症等。结果A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长于B组(69·27±21·48vs52·43±27·61s,P<0·05);两组最高阻滞平面(T4·50±1·44vsT4·10±0·57)及最高阻滞平面的固定时间(7·69±1·36vs7·35±1·22min)相似(P>0·05)。A组麻醉完全消退时间快于B组(218·40±18·57vs256·22±16·72min,P<0·05);Bromage评分A组明显小于B组(2·03±0·68vs2·93±0·21,P<0·05);麻醉后B组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5)。两组病人的麻醉效果均优,肌松满意。所有新生儿的Apgar评分均在7分以上,无组间差异。结论两组病人均产生了良好的脊麻效果,权衡利弊剖宫产脊麻时应用8mg(0·5%,1·6ml)布比卡因更为安全合理。  相似文献   
98.
目的 研究Homer1b/c蛋白在谷氨酸诱发的细胞自噬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选用小鼠海马细胞系HT22细胞,通过500 ?mol/L谷氨酸处理建立细胞损伤模型。用siRNA慢病毒转染方式下调Homer1b/c表达和10 ?mol/LBAPTA-AM(1,2-双(2-氨基苯氧基)乙烷-N,N,N`,N`-四乙酸四乙酸甲酯,钙离子螯合剂)、10 mmol/L4-PBA(4-苯基丁酸,内质网应激抑制剂)分别抑制细胞内钙离子释放和内质网应激后,使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Homer1b/c,自噬蛋白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以及内质网应激标志蛋白CHOP(人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GRP-78(葡萄糖调节蛋白78)的表达水平。每组实验均进行3次,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谷氨酸处理HT22细胞12 h后,Beclin-1表达和LC3-Ⅱ/LC3-Ⅰ比值均升高(P<0.05),下调Homer1b/c表达可降低Beclin-1表达和LC3-Ⅱ/LC3-Ⅰ比值的升高程度(P<0.05)。抑制细胞内钙离子释放和抑制内质网应激均能降低Beclin-1表达和LC3-Ⅱ/LC3-Ⅰ比值的升高程度(P<0.05)。然而在下调Homer1b/c表达后,抑制细胞内钙离子释放和抑制内质网应激未能进一步降低Beclin-1表达和LC3-Ⅱ/LC3-Ⅰ比值的升高程度(P<0.05)。结论 Homer1b/c能够调节谷氨酸诱导的自噬,其调节作用可能与内质网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99.
目的:研究人乳头瘤病毒6b结构蛋白(HPV6b L1)在昆虫细胞系统的表达及其作为特异性诊断抗原的可行性,为HPV感染的血清学诊断及基因工程疫苗研究作准备。方法:采用HPV6b L1重组杆状病毒感染sf-9昆虫细胞制备HPV6b L1,经氯化梯度离心纯化,Western blot分析及电镜观察鉴定;用1μg、5μg和20μg三种剂量免疫小鼠,以检测小鼠血清抗体反应;并用HPV6b L1作为诊断抗原检测HPV感染者(尖锐湿疣及宫颈癌)和健康对照者共112例血清特异性抗体。结果:HPV6b L1在昆虫细胞中得到表达,并可自行组装形成VLPs,且予1μg剂量免疫小鼠就能产生阳性血清抗体反应,HPV6b L1 VLPs特异性抗体对HPV6感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8.6%和97.1%。结论:HPV6b L1 VLPs具较强的免疫原性和抗原性,血清中检测到的HPV6b L1抗体对HPV6感染具较高的特异性,可进一步用于HPV感染的血清学诊断及防治尖锐湿疣的基因工程疫苗研究。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基于福建省南靖县土楼地区大家系,探索静息心率和常见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单表型遗传度和双表型遗传度。方法 研究对象来源于2015年8月至2017年12月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土楼地区塔下村、曲江村、南欧村募集的张姓居民及其亲属,以及草坂村、图美村、背岭村募集的陈姓居民及其亲属。研究共纳入了来自452个大家系的1 563名研究对象。家系关系确定依据为家系信息登记及家谱。采用方差组分模型估计连续性变量的单表型、双表型遗传度,采用易患性-阈值模型估计二分类变量的单表型、双表型遗传度。结果 家系重建纳入了1个七代家系,2个五代家系,23个四代家系,186个三代家系和240个二代家系。研究对象的平均年龄为57.2岁,男性占39.4%。研究对象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患病率分别为49.2%、10.0%、45.2%。单表型遗传度估计显示,静息心率遗传度为0.263(95%CI: 0.120~0.407),高血压遗传度为0.404(95%CI: 0.135~0.673), 血脂异常遗传度为0.799(95%CI: 0.590~1)。收缩压、舒张压、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的遗传度分别为0.379、0.306、0.393、0.452、0.568、0.852、0.387。双表型遗传度分析显示,静息心率与高血压、糖尿病、舒张压、血糖、甘油三酯存在表型相关性。双表型遗传度显示,静息心率与血糖(遗传相关性0.485,95%CI: 0.120~1,P<0.05)和糖尿病(遗传相关性0.795,95%CI: 0.181~0.788,P<0.05)具有较强的遗传相关性。结论 静息心率是一个可遗传性状,其与常见慢性病及其相关指标存在相关性。静息心率与糖尿病和血糖值具有较强的遗传相关性,提示静息心率与糖尿病和血糖之间可能存在共同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