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5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37篇
外科学   63篇
综合类   66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1.
背景:已有实验提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系统可能参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目的:实验进一步验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Flk-1在糖尿病鼠肾脏中的表达变化及厄贝沙坦对其影响和可能的机制.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材料:雄性封闭群SD大鼠18只,体质量150-200 g,标准化饲养.方法:实验于2006-08/2007-04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实验室完成.建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分为糖尿病肾病组、厄贝沙坦干预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6只大鼠.采用10 g/L链脲霉素按55 mg/kg体质量一次性腹腔内注射诱导造模,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的枸橼酸缓冲液,干预组在成模后按3 mg/(kg·d)给予厄贝沙坦.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Flk-1的表达,检测尿蛋白、肾小球面积和体积,并分析数据相关性.主要观察指标:①肾脏病理以及尿蛋白、肾小球面积和体积.②肾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Flk-l mRNA表达.③肾脏免疫组织化学检查.④相关分析.结果:①肾脏苏木精-伊红染色病理榆查显示糖尿病肾病组出现明显.肾小球增大,系膜基质增多,系膜细胞增多,小管扩张,干预组病变轻于糖尿病肾病组.精尿病肾病组尿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糖尿病肾病组肾重/体质量、肾小球面积和体积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蛋白尿、肾重/体质量、肾小球面积和体积均低于糖尿病肾病组(P<0.01).②糖尿病肾病组16周时肾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Flk-1 mRNA表达均明显上调,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16周时肾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Flk-1 mRNA表达也有上调,高于对照组(P<0.05),但低于糖尿病肾病组(P<0.05).③糖尿病肾病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着染明显强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着染也强于对照组(P<0.01),但与糖尿病肾病相比较,干预组着染明显减少(P<0.01).Flk-1着染也有类似变化.④血管内皮生长因子、Flk-1与尿蛋白、肾小球面积和体积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Flk-1在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过度表达导致肾脏损伤,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厄贝沙坦具有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Flk-1异常表达这一非血流动力学的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2.
目的对危重患者应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过程中低磷血症的防治进行初步分析与探讨。方法选择危重患者30例,按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不同分为2组(<15分13例为A组,≥15分17例为B组)。两组均行CVVH治疗,置换液速度A组2 000 ml/h、B组4 000 ml/h,持续时间8~12 h/d;补充甘油磷酸钠A组10~20 ml/d,B组为30~40 ml/d;治疗前、24小时、48小时、72小时检测血清磷的浓度、进行APACHEⅡ评分,并作血磷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分析,计算磷清除率。结果B组磷清除率大于A组[(42.76±2.39)ml/min vs(23.84±3.05)ml/min,P<0.05];治疗前B组血磷浓度低于A组[(0.78±0.19)mmol/L vs(1.25±0.27)mmol/L,P<0.05];第24小时两组血磷浓度均开始下降,补磷后第48小时A组血磷浓度正常,B组为轻度低磷血症,经调整补磷剂量后,第72小时恢复正常;CVVH治疗后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均有降低的趋势;血磷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分析提示两者呈负相关。结论危重患者易发生低磷血症,且与病情危重程度相关,采用CVVH治疗更易加重低磷血症,补磷应做到个体化,且不必拘泥于常规剂量限制,同时通过密切监测血磷变化来调整。  相似文献   
23.
目的 对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过程中不同抗凝技术进行评价。方法 选择危重患者48例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其中出血倾向12例,设为A组,采用局部枸橼酸钠抗凝法;活动性出血者17例,设为B组,采用无肝素抗凝技术;其余患者19例。设为C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抗凝。3组置换液速度均为3000ml/h,持续时间12h/d,碳酸氢盐置换液前稀释方式输入。计算溶质下降率,治疗前后检测电解质、酸碱指标、凝血指标;记录心率、平均动脉压、跨膜压及滤器寿命。结果 3组治疗后血尿素氮、肌酐均显著下降,但组间比较溶质下降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电解质、酸碱指标在治疗后均趋于稳定。A、B组各凝血指标在治疗后无显著改变,C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显著延长(P〈0.05)。整个治疗过程中,3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均较稳定。跨膜压明显升高的时间点:A组〉C组〉B组。滤器平均寿命:A组〉C组〉B组(P〈0.05)。结论 CVVH中3种抗凝技术各有优缺点,只有个体化地选择抗凝技术,才能使CVVH更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危重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24.
出血是肾活检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特别严重的出血甚至需要外科手术来解决。运用血管造影明确出血部位及进一步使用超选择性介入栓塞治疗在国内鲜有报道。这类报道多是由肾穿术后肾动静脉瘘所引起,而本文报告我院肾穿术后第三天出现的由于假性动脉瘤致严重出血及使用介入方法成功救治患者一例。1临床资料患者女,34岁。因反复血尿1个月,于2005-04-04入院。1个月前血尿最初为终末期肉眼血尿,鲜红色不伴血凝块,伴尿频、尿急、尿痛,无牵涉痛,当地诊为“尿路感染”,予左氧氟沙星治疗,尿路刺激症状缓解,但血尿呈全程无痛性洗肉水样,伴双侧腰部胀痛,…  相似文献   
25.
目的 观察高糖刺激对体外培养人肾小球内皮细胞(HRGECs)膜表面多糖-蛋白复合物厚度及对HRGECs表面核心蛋白Syndecan-1和Glypican-1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HRGECs,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高糖组(30 mmol/L D-葡萄糖)、正常糖浓度组(5 mmol/L D-葡萄糖+25 mmol/L甘露醇)、甘露醇组(30mmol/L甘露醇),分别培养72 h后,用特异性异硫氰酸盐荧光标记的麦胚凝集素(WGA-FITC)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共聚焦激光显微镜(CLSM)进行三维(3D)重建,观察HRGECs表面多糖-蛋白复合物厚度的变化.利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各组HRGECs膜表面核心蛋白Syndecan-1和Glypican-1免疫荧光染色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细胞Syndecan-1和Glypican-1 mRNA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Syndecan-1和Glypican-1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糖浓度组相比,高糖组HRGECs表面多糖-蛋白复合物厚度减少36.8%(P<0.05).高糖组HRGECs表面Syndecan-1和Glypican-1免疫荧光染色弱于正常糖浓度组和甘露醇组.高糖组HRGECs Syndecan-1和Glypican-1表达弱于正常糖浓度组和甘露醇组(P<0.05),且未检测到高糖组Glypican-1蛋白的表达.结论 高糖可导致HRGECs表面多糖-蛋白复合物的缺失(厚度减少)和HRGECs膜表面核心蛋白Sydecan-1和Glypican-1的表达减弱.  相似文献   
26.
目的 研究高糖在刺激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转分化过程中对相关骨基质蛋白如核心结合因子α-1(cbfα-1)和骨钙索(OC)表达的影响,并探讨高糖在诱导血管钙化发生过程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原代培养VSMC,分为正常糖浓度组(5 mmol/L D-葡萄塘)、高糖组(25 mmol/L D-葡萄糖)和甘露醇组(5mmol/L D-葡萄糖+25 mmol/L甘露醇),在不同时间点检测各组VSMC的钙沉积指标;茜素红染色了解各组VSMC钙化程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cbfα-1和OC的mRMA水平和蛋白表达变化;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碱性磷酸酶(ALP)的活性.免疫组化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水平.结果 与正常糖浓度和甘露醇对照组相比较,高糖组VSMC钙沉积和钙化染色均明显增强,cbfα-1和OC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α-SMA蛋白表达下降(P<0.05),均呈时间依赖性.高糖刺激后VSMC的ALP的活性比对照组增加了近2倍.结论 高糖介导的平滑肌细胞钙化可能与高糖促进VSMC分泌骨基质蛋白cbfα-1和OC水平增加有关;高糖在促进VSMC钙化同时,使VSMC的α-SMA表达水平降低,促进其向成骨样细胞转分化.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群蜂螫伤致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方法对肾内科收治的群蜂螫伤致ARF合并MODS病人25例,使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联合间断血液透析(IHD)治疗。分析其肾脏及肾外表现,治疗及预后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分别发生肝脏,心脏,胃肠道,凝血,代谢或呼吸功能障碍。所有病人均接受规律血液透析,其中有13例患者接受从20~170小时不等的CRRT治疗。7~28天所有病人进入多尿期。1例死于上消化道大出血,3例死于MODS,余病人均好转出院。结论群蜂螫伤致ARF并MODS患者预后严重,CRRT联合IHD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早期糖尿病肾病(DN)肾小球系膜细胞(GMC)中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4、p21mRNA表达变化及其与GMC肥大的关系。方法大鼠1097系膜细胞株分为高糖组、甘露醇组、不同浓度胰岛素组、高糖加不同浓度胰岛素组、正常对照组。用RT-PCR法检测各组GLUT4mRNA、p21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测各组GMC体积大小。结果正常对照组GMC有一定GLUT4mRNA、p21mRNA表达。高糖组GLUT4mRNA表达明显下降,p21mRNA表达明显增加。胰岛素刺激GMCGLUT4mRNA表达存在浓度依赖关系。p21mRNA表达越高,细胞前向角度散射光(FSC)越强,GMC体积越大。结论高糖刺激导致GMC肥大,GMC的p21mRNA表达上调和GLUT4mRNA表达下调与DN早期GMC肥大-肾小球肥大有关。  相似文献   
29.
作者测定了27例终末期肾功能衰竭(ESRF)患者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时的血清胰多肽(SPP)水平。结果显示ESRF患者的SPP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透析治疗不能纠正ESRF患者的高胰多肽血症;同种异体肾移植后SPP可完全恢复正常;SPP水平与血糖和血清胰岛素水平无明显相关。肾脏是胰多肽代谢的重要场所,ESRF患者SPP浓度升高与其肾功能衰竭有关,而高胰多肽血症可能是ESRF患者消化道症状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0.
目的 观察N-糖链抑制剂衣霉素(TM)对肾小球系膜细胞(GMC)β1整合素以及其下游重要信号分子粘着斑激酶(FAK)和细胞周期正调控蛋白cyclinD1表达的影响。了解衣霉素在抑制高糖刺激GMC增殖中的重要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的大鼠系膜细胞株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组,甘露醇组,高糖加不同浓度衣霉素(TM)组。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B1整合素的表达;免疫组化方法测定FAK和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的表达,四唑盐比色(MTT)法测定细胞增殖。结果 正常系膜细胞中B1整合素、FAK和cyclin D1均有一定表达,高糖作用24h可以使3者表达明显升高,细胞增殖能力增强,且与渗透压无关。衣霉素(TM)可呈浓度依赖性的抑制高糖的这种作用。结论 N-糖链抑制剂TM通过阻断细胞表面糖蛋白的糖基化过程,形成脱糖蛋白,从而抑制β1整合素的表达,并进一步影响细胞FAK和cyclin D1表达,使高糖诱导的细胞增殖受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