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1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53篇
内科学   3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97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93篇
预防医学   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6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评价64排VCT及其后处理技术在诊断颅颈交界处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5例怀疑颅颈交界处病变患者使用64排VCT对颅颈交界处行横断位容积扫描并将数据传至工作站进行后处理重建,与CT横断位图像对比。结果颅颈交界处外伤24例,发育畸形11例,应用薄层扫描及后处理重建显示颅颈交界处全貌及关节形态、骨折或脱位的程度细节非常清晰、直观。结论应用64排VCT及其后处理技术诊断颅颈交界处病变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2.
目的:利用64层螺旋CT三维最大密度投影法重建显示SPN与其肺内血管关系进行分析并分型,探讨其对判断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37例SPN患者,行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后行3D MIP重建观察结节与血管关系并分型.结果:37例3D MIP重建图像中,35例与血管关系显示良好,其中恶性22例,良性15例,表现为Ⅰ型表现...  相似文献   
43.
螺旋CT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螺旋CT在胃癌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9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于手术前1周内行螺旋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照病理结果,分析其CT征象.结果:①螺旋CT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为84.75%(50/59),敏感性为92.31%(36/39),特异性达70.00%(14/20).②胃癌淋巴结螺旋CT呈融合型、强化密度差值≥80 Hu、不均匀强化及直径≥9 mm者,病理转移的阳性率较高(X2=14.12、37.10、7.00和23.72,P均<0.05).结论:螺旋CT町较准确地检出胃癌转移淋巴结.  相似文献   
44.
食管胃重复癌的X线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食管胃重复癌的X线特征高剑波陈学军杨学华李荫太曹东重复癌亦称多原发癌(multipleprimarycarcinoma,MPC)。是同一器官或系统不同部位,同时或先后发生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发病灶。50年代以前,关于食管胃MPC的报道较少,随着检查技...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螺旋CT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性肾上腺腺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68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性肾上腺腺瘤的螺旋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肿瘤的大小、边界、内部结构及其与同侧肾上腺的关系 ,测量肿瘤平扫和增强后CT值及强化程度。结果 :肿瘤呈类圆形或椭圆形 ,最大直径 0 .8~ 3 .2cm ,密度均匀 ,未见坏死、出血及钙化 ,肿瘤均与同侧肾上腺相连或相邻层面可见相对正常的肾上腺 ,平扫CT值 -5 3~ 2 0 .9HU ,增强后CT值 12 .8~ 5 6.8HU ,增强程度 15 .5~ 40 .7HU ,2 0个病灶边缘呈薄纸样环形强化。螺旋CT诊断正确率 97.1%。结论 :螺旋CT结合临床及化验资料 ,可以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性肾上腺腺瘤做出正确的定性及定位诊断。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咽旁间隙多形性腺瘤的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咽旁间隙多形性腺瘤17例,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对肿瘤的部位、大小、边缘、形态、强化程度及方式进行分析。结果:17例病灶均位于咽旁茎突前间隙,所有病变均为单发,体积较大,病灶最长径为3~7cm,12例来源于腮腺深叶,5例来源于迷走的涎腺组织,病变增强动脉期均呈轻中度强化,15例(15/17)静脉期呈轻中度延迟强化。结论:咽旁间隙的多形性腺瘤诊断需依靠病变所在位置、茎突的移位情况及强化方式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对失地居民中糖尿病高危人群实施“三位一体”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方法 从失地居民中筛选出糖尿病高危者10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教育,观察组进行以医院、社区、家庭联合的“三位一体”健康教育,干预1年后,分别测评空腹和餐后2h血糖、甘油三酯、血压、体质量指数、腰围、健康行为等指标并进行评价.结果 “三位一体”健康教育后失地居民中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健康行为明显加强,空腹和餐后2h血糖、甘油三酯、血压、体质量指数及腰围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失地居民中糖尿病高危人群实施“三位一体”健康教育,在疾病早期进行综合干预,可使高危人群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改善糖脂代谢异常,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8.
<正>血管淋巴管瘤属于淋巴管和微静脉的混合畸形,最常见于头颈部[1],少见于胰腺、脾、小肠及阑尾等部位。胰腺血管淋巴管瘤发生率较低,迄今,仅见9例血管淋巴管瘤累及胰腺的个案报道[2-3]。胰腺血管淋巴管瘤的临床症状多不典型,易与胰腺其他囊实性或囊性肿瘤相混淆,术前确诊较为困难。笔者通过分析1例胰腺血管淋巴管瘤的CT及临床特征,并回顾性总结相关文献,旨在提高该病CT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9.
目的:初步探讨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合并胃癌(gastric carcinoma, GC)的双病灶的CT灌注成像特点。方法结合1例HCC合并GC灌注参数特点,与既往文献中单发HCC或GC的灌注参数特点比较,分析多发癌与单发癌的灌注参数的差异。结果肝脏病变:AF=347.1ml/min/100ml、PF=31.5ml/min/100ml,PI=91.1%、BV=37.0ml/min/100ml、BF=31.1 ml/100ml、Clearance(CL)=17.21/s,这些参数与文献中单发的肝癌的灌注参数差异不明显;胃窦部病变:AF=96.1ml/min/100ml、BV=4.2ml/min/100ml、BF=2.4ml/100ml、CL=2.21/s,这些参数均处于所统计的32例中分化腺癌的灌注参数范围之内。结论 HCC合并GC病例少见,双病灶的灌注参数与单发的肝癌、胃癌的灌注参数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50.
目的 分析肝细胞腺瘤多排螺旋CT表现,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肝细胞腺瘤多排螺旋CT表现.结果 9例肝细胞腺瘤平扫呈等或稍低密度影,边缘清楚.增强后9例动脉期明显均匀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持续强化,1例无明显强化,始终为相对低密度影,1例呈环状强化.1例病灶较大(171 mm×109 mm),内见片状坏死和出血,增强扫描动脉期实质部分呈轻度强化,囊变坏死及出血无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实质部分持续强化,且强化程度高于动脉期.另外1例有乙肝病史,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不均匀强化,门脉期持续强化,但强化程度有所下降.结论 多排螺旋CT平扫加三期增强扫描对肝腺瘤诊断颇具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