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1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6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1篇
  1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了解徐州城乡教师职业性疾病的患病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自编问卷调查徐州城乡患病教师696人。将教师分城市组与乡镇组,利用卡方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处理数据。结果城乡教师在咽炎、痔疮、关节炎、偏头痛、高血压、肝胆疾病、糖尿病的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乡患病教师在文化程度、职称、每周在校工作时间、教龄、上班期间保持坐姿时间、家庭人均年收入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徐州城乡教师职业性疾病的因素有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称、任教的学段、教授的班级数目、对教师工作感受劳累程度、是否是班主任、每天在校工作时间、下班后用于工作时间、上班保持坐姿状态、每周上课节数、每周体育锻炼次数(每次30min)、睡眠质量、每天的睡眠时间。结论徐州城乡教师职业性疾病构成差异显着,疾病受多种因素影响,可从多方面预防教师职业性疾病。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探讨颅内静脉血栓形成(DVST)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误诊原因、治疗方法,以减少误诊率,提高治愈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分析该病病因、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影像学检查资料及治疗情况。结果 颅内静脉血栓形成临床少见,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诊断困难,易误诊,死亡率高。结论 对起病较急的颅高压伴或不伴神经、精神功能障碍的患者,应高度怀疑颅内静脉血栓形成,应尽早行MRI、MRA或DSA检查,对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以抗凝、溶栓为主,应注意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讨徐州地区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s syndrome,GBS)发病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73例GBS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发病的时间规律、年龄特点、临床表现及医院感染发生率。结果 徐州地区GBS发病以5~8月为高发季节,1~10岁为高发年龄,病前有诱因者占54%,呼吸肌受累者占发病人数的18%,颅神经受累占发病人数的42%,肌电图有改变者占74%,脑脊液有细胞-蛋白分离者占62%,GBS医院感染率21.6%明显高于其他疾病的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64.
目的:评价针刺治疗荨麻疹随机对照试验的质量.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F)、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筛选合格文献,运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CONSORT声明、STRICTA标准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RCT56篇.18篇(32.14%)采用了科学的随机序列产生方法,分配隐藏和盲法运用匮乏.只有1篇(1.79%)文题能够识别是随机试验,对科学背景和试验理由、样本量估计、随访情况、基线图表、统计学方法、试验局限性、可推广性、试验注册情况等均报告不充分.治疗场所和对病人的解释只有1篇(1.79%)报告,进针深度、治疗师背景、对照措施的合理性等报告的篇数也较少.结论:目前针刺治疗荨麻疹随机对照试验的质量水平总体较低.建议加强对临床试验科学规范的学习和要求.  相似文献   
65.
目的:观察应用抗细胞间黏附分子1单克隆抗体阻断大鼠缺血再灌注后由细胞问黏附分子1介导的的炎症反应,对缺血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04/2004—04在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病学实验室进行。将造模成功的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①脑缺血组: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②再灌注组:同前造模,于缺血6h回抽尼龙线开始再灌注。⑨抗细胞间黏附分子1单克隆抗体组:处理同再灌注组,再灌注同时经颈内动脉注入抗细胞间黏附分子1单克隆抗体1mg/kg。每组随机取5只大鼠于再灌注48h在麻醉状态下处死,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各组大鼠脑内细胞间黏附分子1阳性血管数,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大鼠脑内白细胞浸润数,炎症反应;各组剩余3只大鼠同时间麻醉状态下处死,四氮唑红测定大鼠脑梗死体积占脑半球的百分率。结果:24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脑内细胞间黏附分子1阳性血管数:抗细胞间黏附分子1单克隆抗体组低于再灌注组,与脑缺血组无差异[(298&;#177;35),(450&;#177;73),(417&;#177;46)个/mm^2]。②脑白细胞浸润数:抗细胞间黏附分子1单克隆抗体组低于再灌注组和脑缺血组[(8.5&;#177;1.7),(28.7&;#177;5.9),(16.3&;#177;4.6)个,P〈0.05]。⑨脑梗死体积占脑半球的百分率:抗细胞间黏附分子1单克隆抗体组低于再灌注组,与脑缺血组无差异[(26.4&;#177;2.5)%,(42.5&;#177;3.5)%,(36.6&;#177;4.1)%]。结论:抗细胞间黏附分子1单克隆抗体对脑缺血后所伴发的炎症反应有抑制作用;可减轻缺血后脑组织的损伤,缩小脑梗死体积,在炎症损伤环节上可延长大鼠脑梗死的溶栓治疗时间窗。  相似文献   
66.
徐州市社区老年人认知障碍与相关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与相关疾病的关系,了解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为预防老年人痴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级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使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对徐州市鼓楼区60岁以L的社区老年人进行认知功能检查,同时了解其并存的其他疾病,找出其间的联系。结果:完成认知评估532名,有认知障碍148名(27.8%),其中躯体健康老人14名,合并躯体疾病134名,其中大多合并脑卒中、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卒中和糖尿病与认知功能障碍关系密切(P〈0.05)。结论:脑卒中和糖尿病是徐州市社区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应加强对社区老年人脑卒中和糖尿病的管理,防止其进展为老年期痴呆。  相似文献   
67.
大鼠脑缺血不同时间再灌注脑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了解大鼠脑缺血不同时间再灌注神经细胞坏死情况,进一步探讨溶栓时间窗问题。方法 应用SD大鼠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脑缺血模型,分脑缺血再灌注组(缺血1/2、1、2、3、4、5、6h再灌注2,4、48、72h)、脑梗死组、永久缺血组及假手术组,于再灌注后24、48、72h处死大鼠取脑,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细胞间粘附因子1(ICAM-1)表达、TTC测定脑梗死体积。结果 缺血1/2h,再灌注24h时ICAM-1表达开始增加,随着脑缺血时间的延长,ICAM-1表达呈上升趋势;ICAM-1表达高峰的缺血时间为3h。每个缺血时间点内,ICAM-1表达高峰的再灌注时间是48h。缺血1h再灌注可降低ICAM-1表达,减轻脑梗死面积,但缺血3h后再灌注增加ICAM-1的表达且增加脑梗死面积。结论 ICAM-1参与了脑缺血后的炎症反应,促使缺血后继发脑损伤。一般情况下,血管再通应在缺血3h内进行,否则再灌注损伤带来的副面影响将远远大于恢复血流本身。  相似文献   
68.
刘国萍  吴文君  项洁  程海燕  卜瑞芳 《临床荟萃》2012,27(22):1977-1979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一种逐渐被认识的慢性肝脏疾病,包括从单纯的肝脂肪变性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以致最终发展为肝硬化,甚至演变为肝细胞癌[1-2]。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NAFLD与代谢综合征(MS)的各个组分密切相  相似文献   
69.
帕金森病是渐进性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退行性变导致的疾病,康复治疗可以延缓病情进展,改善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康复训练改善帕金森病症状的机制复杂,涉及多种分子学机制,本文系统阐述康复训练对帕金森病症状的改善作用,以及神经递质、营养因子、突触可塑性和免疫系统等方面的分子学机制。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新诊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波动特点。方法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22例新诊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和12例糖耐量正常的老年人进行(72±10)h血糖监测。结果新诊断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总体水平高、波动幅度大,可同时有餐前和凌晨低血糖。结论新诊断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凌晨血糖接近正常、空腹血糖升高,进餐后血糖明显升高达高峰,个别患者同时有低血糖存在,血糖波动幅度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