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0篇
肿瘤学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71.
目的 :探讨门诊治疗Ⅲ期内痔减少并发症 ,提高治愈率的方法。方法 :采用射频治疗法与硬化剂注射相结合的方法治疗 6 4例Ⅲ期内痔。结果 :与同期单独用射频治疗 74例和用硬化剂注射治疗 6 7例Ⅲ期内痔对比分析 ,总有效率 96 .82 % ,治愈率 88.71% ,明显优于其它两种方法 ,差异显著 (P <0 .0 0 5和P <0 .0 0 5 ) ,并发症也明显降低。结论 :理化结合的方法治疗Ⅲ期内痔可以吸取各自的优点 ,克服和减少不足 ,提高门诊治疗Ⅲ期内痔的治愈率 ,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72.
目的:总结骨盆骨折合并直肠肛管损伤的诊治经验。方法:本组18例,男16例,女2例,年龄16-54岁,平均34.6岁。救治方法除积极抢救失血性休克外,主要是直肠肛管损伤的止血;采用彻底清创,填塞止血,引流以防止伤口的感染,必要时行双侧髂内动态结所术及结肠造瘘术。结果:18例中死亡1列,死亡原因为直肠肛管损伤周围感染,合并多器官衰竭,其余17例均治愈。结论骨盆骨折合并直肠肛管损伤诊治的关键是早期诊断与及时、正确的治疗;直肠肛管伤口应彻底清创,填塞止血,放置引流,对伤口较大,较深,清创不彻底的病人,应果断行结肠造瘘术,对合并大出血休克的病人,在抗休克治疗同时,采用局部填塞止血及髂内动脉结扎术。  相似文献   
73.
74.
<正> 我院自1964年至1984年共收治腹股沟疝3979例,其中腹股沟斜疝3831例,直疝148例。对2928例斜疝进行了手术,其中62例复发,复发率为2.2%。兹将其治疗效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引导麦默通(Mammotome)微创旋切术在治疗乳腺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对经高频超声诊断的320例患者412个乳腺病灶在高频超声引导下进行Mammotome微创旋切术治疗,所有标本送病理检查,术后3~6个月进行超声随访。结果 320例患者412个乳腺病灶在高频超声引导下均被成功切除。术后病理显示409个良性病灶,3个恶性病灶,诊断符合率97.6%。术后5例出现局部血肿,3例皮下淤血,4例乳腺囊肿患者术后复发。结论 高频超声引导Mammotome微创旋切术对治疗乳腺良性疾病有重要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探讨重组腺病毒介导的KDR启动子驱动的CD/TK融合双自杀基因系统(以下简称Ad-KDRP-CD/TK)对乳腺癌及其血管生长的抑制作用. 方法扩增、纯化重组腺病毒Ad-KDRP-CD/TK,获得的病毒滴度达2.0×1011 pfu/mL.建立荷人乳腺癌的裸鼠动物模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Ⅰ组:注射重组腺病毒Ad-KDRP-CD/TK与前药5-氟胞嘧啶(5-FC)和更昔洛韦(GCV);Ⅱ组:仅注射前药5-FC、GCV;Ⅲ组:仅注射重组腺病毒Ad-KDRP-CD/TK;Ⅳ组:空白对照,不施加任何处理.观察各治疗组的治疗效果,微血管密度计数(MVD)分析该系统对乳腺癌血管形成的影响,用RT-PCR法检测各组的肿瘤组织内CD/TK融合基因的表达.结果 Ⅰ组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Ⅱ、Ⅲ、Ⅳ组肿瘤迅速生长.MVD:Ⅰ组为(2.60±1.14),Ⅱ、Ⅲ、Ⅳ组分别为(13.20±2.16)、(16.00± 1.58)、(16.80±1.92).Ⅰ组MVD显著低于Ⅱ、Ⅲ、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Ⅱ、Ⅲ、Ⅳ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T-PCR检测发现转染Ad-KDRP-CD/TK的肿瘤细胞有融合基因CD/TK的表达.结论 Ad-KDRP-CD/TK联合前药5-FC及GCV在体内可明显抑制裸鼠乳腺癌血管形成和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77.
甲状舌管囊肿术后复发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状舌管囊肿的术后复发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甲状舌管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手术标本均经病理学确诊。术后随访1年复发率为11.5%(3/26),2例因未切除舌骨中段及舌骨上盲管导致舌管残留,1例为遗漏舌管分支,均再次手术治愈。结论术前充分认知甲状舌管囊肿的解剖学特点,明确诊断,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操作轻柔,彻底切除舌管及其分支可减少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78.
目的评估老年糖尿病患者胃肠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血糖的影响。方法7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行胃肠手术后随机分为肠内营养、肠外营养组。术后第2天起分别给予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支持,并根据血糖情况配合胰岛素治疗。每天监测血糖,于术后第4、8天测各项营养、生化指标,观察临床恢复情况。结果肠内营养组血糖水平显著低于肠外营养组(P〈0.01)。术后第4天观察,营养指标(HGB、Alb、TP)EN组较PN组改善(P〈0.01),生化指标(TF、ALT、TBIL)EN组较PN组术后第4天升高(P〈0.01)。患者均可耐受术后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胃肠肿瘤手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是一个较好的方法,不会引起血糖较大波动,方便血糖调控,同时可促进体能恢复,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79.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TLR4)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29例,予以常规治疗+乌司他丁)和常规组(29例,予以常规治疗),同时选择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入院后第1、3、5、7、14天采集静脉血,对照组仅采血1次.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CD14的表达,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浆TNF-α、IL-6的浓度,并分析与TLR4表达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在入院第1天常规组和乌司他丁组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表达明显增高(P<0.01),两组在入院后第3、5天TLR4表达逐渐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乌司他丁组与常规组相比,入院第1天治疗前,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入院后第3、5、7天乌司他丁组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的表达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血浆TNF-a、IL-6浓度的变化与TLR4变化一致.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TLR4的表达明显增高,乌司他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的拮抗和抑制作用与其抑制单核细胞表面Toll样受体4的表达从而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