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65篇
预防医学   98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1.
RSR洁秩次直接计算方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相似文献   
32.
Curvelet变换是继小波和脊波变换之后一种新的多尺度图像表示方法,具有高度各向异性特性,非常适合于对图像边缘进行描述。Curvelet变换理论自提出至今的几年里,其理论研究在取得很好发展的同时,实际应用也获得了很大成功。本文从图像融合、去噪、压缩传感及纹理特征提取四个方面介绍了Curvelet变换在医学图像中的应用现状。这对发展Curvelet变换的理论,探讨医学图像处理更有效的方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3.
医学生医学统计学教学及考核改革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学统计学是医学各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为提高学生的理解及掌握水平,增强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在教学中尝试引入案例教学及错误案例辨析,并将平时错误案例查找及辨析部分加入到考核成绩中,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比较并分析北京市海淀区和平谷区0-6岁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的特点及差异性.方法 采用多级整群抽样方法,对海淀区2 970名和平谷区2 558名0-6岁儿童进行伤害现况调查,并对伤害发生率进行差异性比较.结果 共调查5 528例,伤害发生率为8.65%(478/5 528).海淀区0-6岁儿童非致命性伤害发生率为10.54%(313/2 970),平谷区为6.45%(165/2 558).海淀区伤害发生率高于平谷区,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9.081,P<0.001).依据年龄、性别和严重程度分层分析:两区高年龄段(3-6岁)不同年龄组间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率经比较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性别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率海淀区均高于平谷区(男童χ2=9.145,P=0.002;女童χ2=21.973,P<0.001);海淀区重度伤害发生率为0.13%,平谷区为0.51%,其差异性亦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255,P=0.012).结论 两区0-6岁儿童的伤害情况均较为严重,应根据城乡伤害发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干预措施,预防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35.
  目的  分析2011―2017年北京市院前急救创伤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全面综合的创伤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收集2011―2017年北京市急救中心的急救创伤病例,针对不同创伤原因,分别从不同人群、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对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593 453例创伤患者,男女比例为1.40:1,高发年龄段为35~64岁,占总例数的36.63%;其次为15~34岁,占总例数的31.96%。按致伤原因分类,交通事故伤占比最大(28.19%)。 < 65岁人群以交通事故为主要致伤原因,≥65岁人群以跌倒为主要致伤原因。创伤患者例数总体呈逐年增长趋势,且城区多于郊区。创伤发生与人群活动密切相关,白天明显多于夜晚,上午7:00-8:00是跌倒伤和交通事故伤发生的高峰期。  结论  北京市院前创伤急救具有较明显的人群、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对于指导医院急救资源合理配置以及制定有效的创伤防控措施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6.
目的分析2017-2018年北京市初中生近视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开展学生近视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7-09/2018-05采用多级抽样法抽取北京市初中一年级学生1 405人,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眼科检查,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近视的影响因素。结果北京市初一年级学生近视患病率为68.89%。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母一方近视(OR=1.879)、父母双方近视(OR=3.245)、使用手机或其他电子设备距离<1尺(OR=1.310)、近距离用眼主动休息频率>30 min且≤60 min(OR=1.544)、近距离用眼主动休息频率>60 min(OR=1.527)、无法保证每天做眼保健操(OR=1.633)、每周户外活动时间≥4.17 h且<6.67小时(OR=1.740)、每周户外活动时间<4.17 h(OR=5.070)是北京市初中学生近视的危险因素。结论北京市初中学生患近视与遗传因素及用眼行为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7.
在医学科研中,正确、合理地运用统计学,不仅可缩短科研周期,减少人力、物力的浪费,还可大大提高科研工作的水平和质量,有利于增强科研工作的科学性。然而,统计学运用的质量却令人十分担忧。从实验设计、数据的收集与表达、统计分析方法的选择,到统计分析结果的解释,都能找到许多错误的实例。国内外曾有学者对医学期刊做过专门调研,发现其误用率相当高。本刊以往发表的论文也存在此类问题。为了提高本刊作者的统计学意识和素质,提醒作者投稿时进一步把好稿件的统计学处理质量关,以保证论文的严谨性、科学性和可靠性,编辑部特约请北京军医学院数学教研室主任、统计学专家郭秀花教授对本刊2002年发表论文中存在的统计学错误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给出了正确的统计处理方法,希望引起读者的重视。目前,本刊对牵涉到统计学处理方面内容的来稿,均先请统计学专家审稿,对存在严重统计学错误的稿件一律退稿,请作者见谅。  相似文献   
38.
目的了解去北京市西城(南)区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门诊求询者,对艾滋病知、信、行的情况,为更好地开展VCT服务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10月1日至2010年3月31日,自愿接受调查的VCT求询者进行现场调查,运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描述。结果共调查149名求询者,获取艾滋病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网络,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95.30%。在有非婚异性性行为史的求询者中,有36.45%的人从不使用安全套,有男男同性性行为史的求询者中,有21.05%的人从不使用安全套。有71.14%的人来咨询门诊前存在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心理状态。结论人们对艾滋病知、信、行的态度并不统一,在加强艾滋病防控知识宣传的同时,还应积极倡导正确的防艾生活方式,倡导正确对待艾滋病感染者或病人的态度。在规范宣传内容的同时,还应进一步提高VCT门诊的心理咨询服务技能。  相似文献   
39.
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康复住院日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连续选取北京博爱医院2002 年1 月~2011 年12 月住院康复脑卒中患者共3049 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秩和检验、二分类Logistic 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住院日的影响因素。结果脑卒中患者康复住院日中位数为82 d,2010 年、2011 年住院日有明显下降趋势。Logistic 回归共筛选出13 个变量,手术、肌肉痉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增加值、发病时间、院内感染、并发症、言语障碍、卒中类型、住院次数、付费方式为住院日的危险因素,年龄段、步行功能分级、Fugl-Meyer 评分为保护因素。结论降低住院日要以康复效果为参照指标,通过改善医院管理流程,加强并发症预防和院感控制,早期康复介入,从而降低住院日。  相似文献   
40.
目的 评价阅读时戴低度凸透镜对小学生近视的干预效果。 设计 前瞻性队列研究。 研究对象 594例1~5年级的近视高危(双眼裸眼视力≥4.7,-1.0 D≤双眼等效球镜值≤2.0 D)的小学生。阅读时戴低度凸透镜者286例为干预组,平均年龄(7.81±1.48)岁;未戴低度凸透镜者308例为对照组,平均年龄(8.44±1.59)岁。方法 2010年底(基线)和2011年底(终线)分别对594例1~5年级的小学生行屈光度检查。根据终线时的检查结果(取右眼数据),以近视进展情况(终线右眼等效球镜-基线右眼等效球镜)、近视发病情况作为结局指标,分别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干预效果,并且按照性别和年级(1~3年级VS 4~5年级)进行分层分析。主要指标 右眼等效球镜度数。结果 干预前后干预组右眼等效球镜变化(-0.35±0.76)D,较对照组(-0.56±0.71)D少(P=0.004)。女生干预组较对照组有效(P=0.003),男生干预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317)。1~3年级干预组较对照组有效(P<0.001),而4~5年级干预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678)。终线时,干预组和对照组近视发病率分别为14.3%和29.5%。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近视发病的OR值为0.593(95%CI=0.371~0.946);按性别分层,男生和女生干预组近视发病的OR值分别为0.704 (95%CI=0.358~1.385)和0.450(95%CI=0.227~0.894);按年级分层,1~3年级和4~5年级干预组近视发病的OR值分别为0.440(95%CI=0.238~0.813)和1.143(95%CI=0.478~2.731)。结论 阅读时戴低度凸透镜,尤其是女学生和低年级学生,可以减缓近视发展的进程,降低近视发病率,对小学生近视防治起到积极的作用。(眼科,2016, 25:294-2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