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71.
CAPE对人神经胶质瘤细胞株U251凋亡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咖啡酸苯乙酯(caffeic acid phenethyl ester,CAPE)在人神经胶质瘤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建立人神经胶质瘤细胞株模型,观察CAPE在体外神经胶质瘤凋亡的影响。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APE对胶质瘤细胞株U251的作用。结果通过对细胞株模型的观察,发现CAPE可以促进神经胶质瘤细胞株的凋亡。结论 CAPE可以促进神经胶质瘤细胞株U251的凋亡,可能对神经胶质瘤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2.
慢性肾衰(简称CRF)患者常伴有多脏器功能代谢紊乱,功能衰竭。本文通过对65例慢性肾衰患者平均尺桡骨矿物质密度(BMD)与血清降钙素(CT)、甲状旁腺激素(PTH)含量联合测定,定量分析,了解CT、PTH两参数与骨质代谢的关系,从而对肾衰患者所致骨质疏松的发病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3.
目的 研究LRIG1诱导神经胶质瘤细胞的凋亡作用,探讨LRIG1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信号转导通路抑制效应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Lipofectamine介导的基因转染技术,将质粒pcDNA3.1-LRIG1转染原代神经胶质瘤细胞,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转染后胶质瘤细胞LRIG1和EGFR mRNA与蛋白水平的变化,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神经胶质瘤细胞PKCα、Bax、bcl-2蛋白水平的变化.MTT法和流式细胞技术分析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的变化.结果 细胞中转染pcDNA3.1-LRIG1组中以LRIG1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水平较未处理组和转染空载体组明显升高,而EGFR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和转染空载体组明显降低,PKCα、Bax表达上调,bc1-2表达下降,胶质瘤细胞生长受到抑制,凋亡显著增强.结论 LRIG1可能通过参与形成EGFR的负反馈环,从多种途径抑制了肿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74.
亚低温治疗重性颅脑损伤157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使用亚低温治疗的效果,研究亚低温治疗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保护作用及方法。方法我科自2002年1月至2006年8月共收治314例重型颅脑患者,入选为GCS 3~8分无其它严重并发症未手术者。随机分为亚低温组与对照组,亚低温组患者入院后行亚低温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GOS评分。结果亚低温组157例患者,恢复良好62例,中残25例,重残及植物生存31例,死亡39例。对照组157例患者,恢复良好48例,中残27例,重残及植物生存28例,死亡54例。结论通过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有较好的脑保护作用,使其预后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75.
脉络宁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有较好的疗效,已为临床证实。我们对用药患者进行甲襞微循环监测,证实脉络宁具有明显的改善微循环的作用。现就我院对6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治疗前后微循环各项指标的变化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6.
银蒲四逆四妙散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银蒲四逆四妙散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50例用银蒲四逆四妙散内服加外敷下腹部和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40例用红霉素肠溶胶囊口服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2.0%、对照组62.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银蒲四逆四妙散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7.
目的了解天津市男性性工作者(MSWs)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开展针对性的有效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2014年12月至2015年6月,依托艾滋病综合干预服务站,通过网络动员和干预现场动员招募MSWs,签署知情同意书,然后进行人口学、性行为、药物滥用等问卷调查及HIV抗体检测。对人口学及各种行为与HIV感染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330名MSWs,平均年龄24.0岁(18~47岁);91.8%(303名)为未婚/离异/丧偶,96.4%(318名)为汉族,90.6%(299名)来自外省,66.9%(200/299)在天津生活的时间3个月。MSWs的HIV感染率为11.5%(38/330)。统计分析显示,少数民族[比值比(OR)=5.348,95%可信区间(CI):1.565~18.276]、使用伟哥/玛卡等助性剂(OR=2.288,95%CI:1.071~4.887)是HIV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天津市MSWs年龄较小,流动性大,少数民族HIV感染率较高。滥用药物的比例较大,尤其是使用伟哥/玛卡等助性剂和HIV感染关系密切。今后在干预工作中要关注MSWs中的少数民族群体和助性剂的使用问题。  相似文献   
78.
目的系统评价复方丹参滴丸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2013年第3期)、美国医学文摘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和万方数据库,检索年限均为1990年1月—2014年5月,公开发表的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肾病的随机对照研究,提取资料后采用Rev Man 5.2统计学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篇随机对照试验,合计1010名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复方丹参滴丸能显著减少糖尿病肾病的尿微量蛋白排泄率〔MD=-14.78,95%CI(-21.11,-8.45),P<0.01〕、尿微量白蛋白〔MD=-60.36,95%CI(-68.92,-51.80),P<0.01〕和血总胆固醇水平〔MD=-0.99,95%CI(-1.51,-0.46),P<0.01〕,但不能显著降低24 h尿蛋白定量〔MD=-0.12,95%CI(-0.22,-0.03),P=0.01〕和血甘油三酯水平〔MD=-0.61,95%CI(-1.10,-0.12),P=0.01〕。结论文献数据表明,复方丹参滴丸能减少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蛋白和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79.
目的 观察自制偏瘫步行矫正带对慢性期脑卒中患者典型伸肌偏瘫步态的运动学参数及时空参数影响。 方法 选取慢性期脑卒中后偏瘫患者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步行矫正带组,每组患者15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步行训练,训练时根据患者下肢的异常情况予以口头指令和必要时的手法辅助,每日训练1次,每次训练30 min,每周训练5次,连续训练3周。步行矫正带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步行矫正带辅助下的步行训练,每日1次,每次训练30 min,每周训练5次,连续训练3周。于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治疗后)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简易三维步态分析测试以获得步态的运动学参数和时空参数。 结果 治疗后,步行矫正带组偏瘫侧下肢关节角度的屈髋峰值和屈膝峰值分别为(37.7±5.9)°和(40.6 ±7.5)°,与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步速、步频、步幅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步行矫正带组治疗后的步速、步频、步幅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偏瘫步行矫正带可显著改善偏瘫侧摆动相屈髋和屈膝的幅度,提高偏瘫患者的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80.
目的评价系统交互模式在高血压防治规范化中的培训效果,构建并完善有效的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方法以知情同意志愿的原则选取2017年我院规培学员103人及10名带教纳入培训系统,以问卷调查形式调查评价收效。结果培训后,带教的高血压防治相关知识更加全面,高血压相关知识正确率均达到100%;学员的正确率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年龄分层分析中,仅≤35岁组学员培训后对高血压诊断、药物治疗及病案分析知识回答正确率明显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5岁以上组学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交互模式在基层医生高血压防治知识规范化培训中能促进带教与学员共同提升,但是学员年龄对培训效果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