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76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2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8篇
  1篇
中国医学   38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1.
每季度末召开一次护理质量分析会,由护理部主任主持,全体护士长及科室质控组长参加,分析研究护理质量情况,总结经验,奖优罚劣,制定改进措施。护理质量分析会在护理管理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1 临床资料选择2004-05-2006-10我院门诊及住院已确诊原发性痛经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年龄14~25岁,平均19.7岁,病程3~78个月;对照组40例,年龄13~27岁,平均20.4岁.病程4~81个月.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9年上海市卫生局、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制订的<妇产科诊疗常规>.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妇科学>[1].  相似文献   
13.
夏翔先生认为脾胃升降失常、肝失疏泄是慢性胃炎的基本病机,调畅气机是治疗慢性胃炎的基本大法.辨治中强调标本兼顾、病证结合、脏腑相关.重视理气药物的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4.
百岁方颗粒剂对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百岁方颗粒剂对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1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对照组80例,分别服用百岁方及尼莫地平,疗程为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中医症状、神经功能缺损中国中风量表(CSS)的积分改变及血液流变学、纤维蛋白原等各项指标.结果:临床观察表明,百岁方能提高脑梗死患者MMSE积分,降低中医症状积分,降低CSS积分,改善血液流变学.两组中医症状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8.7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中医症状积分、CSS积分、血黏度高切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百岁方颗粒剂是改善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的有效中药制剂.  相似文献   
15.
参麦针剂协同腹腔化疗治疗进展期大肠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参麦针剂(Shenmai Injection,SMI)协同腹腔化疗(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IPC)治疗进展期大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疗效.方法:进展期大肠癌根治术后行腹腔化疗患者58例,分成IPC组(22例)和SMI IPC组(36例).IPC组行单纯腹腔化疗(5-氟尿嘧啶联合顺铂);SMI IPC组采用参麦针剂协同腹腔化疗治疗.每4周为1个疗程,共4~6个疗程.近期疗效观察临床症状、生存质量,治疗前后血白细胞计数、肝肾功能、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活性、T淋巴细胞亚群中T辅助与T抑制细胞比值(CD4/CD8);远期疗效观察无瘤生存率.结果:SMI IPC组近期总有效率为83.33%,IPC组为63.6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SMI IPC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维持血白细胞的稳定,提高NK细胞活性和CD4/CD8的比值,与IPC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SMI IPC可提高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结论:参麦针剂协同腹腔化疗是治疗进展期大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亚甲蓝与可见光联合作用对血浆中病毒核酸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RT—PCR方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CV)RNA,以了解亚甲蓝与可见光联合作用对HCV RNA的影响。结果,向含HCV血浆中加1μmol/L亚甲蓝,经可见光(3 000 Lux)照射15 min或30 min,HCV RNA含量随照射时间延长而减少;仅加亚甲蓝不经光照者,与阳性对照者基本相同。说明仅甲亚蓝对HCV RNA基本无损伤作用,结合可见光照射时才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抗EB病毒衣壳抗原(EBV-CA)IgG抗体亲合力对EB病毒(EBV)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诊断价值及患儿免疫状态的变化。方法选取行抗EBV-CA IgG抗体亲合力及抗EBV-CA IgM抗体检测的儿童5 882例,其中IM 500例、非IM 5 382例,检测抗EBV-CA IgG抗体亲合力、抗EBV-CA IgM抗体、EBV DNA载量、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简称异淋)比例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抗EBV-CA IgG抗体亲合力、抗EBV-CA IgM抗体、异淋比例和EBV DNA单项及联合检测诊断IM的效能,并观察IM患儿的免疫状态。另选取临床诊断为IM并检测EBV DNA和淋巴细胞亚群的患儿502例,探讨EBV DNA阳性及阴性IM患儿的细胞免疫状况。结果在5 882例儿童中,抗EBV-CA IgG抗体亲合力、抗EBV-CA IgM抗体、EBV DNA和异淋比例4项指标任意1项阳性的患儿为1 031例(17.53%),其中IM的发生率最高(38.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抗EBV-CA IgG抗体亲合力、抗EBV-CA IgM抗体、异淋比例和EBV DNA诊断IM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3、0.729、0.788和0.664,4项指标联合检测的AUC为0.847。依据年龄将1 031例患儿分为婴儿组(1岁)、幼儿组(1~3岁)、学龄前期组(4~6岁)和学龄期组(7~17岁)。除婴儿组外,其他3组中的IM患儿CD3-CD16~+CD56~+自然杀伤(NK)细胞比例、CD3-CD19~+B细胞比例、CD3~+CD4~+T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显著低于非IM患儿(P0.01),CD3~+T细胞比例、CD3~+CD8~+T细胞比例显著高于非IM患儿(P0.01)。婴儿组中的IM患儿CD3-CD19~+B细胞比例显著低于非IM患儿(P0.01),CD3~+T细胞、CD3~+CD8~+T细胞比例显著高于非IM患儿(P0.01),而CD3-CD16~+CD56~+自然杀伤(NK)细胞比例、CD3~+CD4~+T细胞比例、CD4~+/CD8~+比值IM患儿与非IM患儿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BV DNA阳性IM患儿与阴性IM患儿比较,上述变化更明显。结论抗EBV-CA IgG抗体亲合力对IM的诊断价值优于异淋比例、抗EBV-CA IgM抗体和EBV DNA。IM患儿细胞免疫功能明显紊乱,EBV DNA阳性的IM患儿紊乱程度更严重。  相似文献   
18.
应用新鲜全血对多台血液分析仪比对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原  郑岚  杨剑敏  倪桂英  张泓 《检验医学》2008,23(3):295-297
目的应用正常人新鲜全血对多台血液分析仪进行比对,使血液分析仪各参数之间具有可比性。方法用Sysmex XT-1800i血液分析仪作为规范操作检测系统,对正常人新鲜全血进行定值,分别对2台Sysmex KX-21和1台KX-21N血液分析仪进行比对。结果3台血液分析仪比对前偏倚超过允许范围的参数占53.3%(8/15),比对后偏倚超过允许范围的参数占13.3%(2/15)。结论比对后各参数之间可比性增加,同时提高了检测结果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预热处理对环氧乙烷灭菌物品温度的影响,采用移动式温湿度传感器进行了测量。结果,经过预热处理物品的温度,在灭菌开始时(35.3~44℃)、过程中(39.2~46.6℃)与结束时(42.0~47.3℃)均分别高于未经预热处理者(16.1~18.9℃、24.2~34.1℃、29.7~41.4℃);在试验范围内,物品温度与预热时间呈正相关,材料结构疏松或原温度较高的物品升温较快。因此,预热可提高环氧乙烷灭菌效果,应根据物品性质。环境温度选择适当的预热处理温度与处理时间。  相似文献   
20.
亚甲蓝光化学法降解丙型肝炎病毒核酸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亚甲蓝光化学法(methylene blue photochemistry,MB-P)降解病毒核酸的作用机制,为该方法在临床血液制品病毒灭活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丙型肝炎病毒(HCV)为研究对象,选择HCV基因组中相对保守的5′-NCR为模板,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观察不同处理时间HCV RNA降解情况。同时,对体外转录的同区段的HCV RNA在无蛋白成分的代血浆(羟乙基淀粉20-氯化钠注射液)及PBS缓冲液中的降解模式进行分析。结果MB-P处理条件下,HCV RNA含量呈对数形式下降,该方法对体外转录RNA的灭活效率低于对血浆中病毒颗粒的灭活效率。结论亚甲蓝能作用于病毒核酸,在光照条件下使RNA迅速降解,从而达到病毒灭活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