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6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47篇
耳鼻咽喉   88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55篇
口腔科学   47篇
临床医学   211篇
内科学   97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199篇
外科学   135篇
综合类   434篇
预防医学   179篇
眼科学   15篇
药学   142篇
  7篇
中国医学   153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138篇
  2009年   115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若不及时治疗,将严重影响患者的功能恢复,严重者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存。通过对32例脑梗死或脑出血患者进行吞咽训练和膳食疗法,探讨吞咽训练法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2.
目的评估欧洲评分Ⅱ是否能够有效预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夹层孙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探索孙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方法自2009年12月至2012年2月共240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纳入研究。术后呼吸机机械通气时间超过48 h定义为机械通气时间延长。计算所有患者的欧洲评分。欧洲评分的区分能力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校正能力采用Hosmer 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估。结果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孙氏术后院内总体病死率为10.0%(24/240),术后平均呼吸机机械通气时间为17.0(12.5,56.0)h。共74例患者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欧洲评分Ⅱ的区分能力(ROC曲线下面积=0.52)及校正能力(Hosmer Lemeshow,P〈0.05)均不佳。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比值比(OR)=2.88, P=0.00]、脑卒中病史(OR=1.04,P=0.03)、外周血白细胞计数(OR=3.19, P=0.00)、发病至手术时间小于1周(OR=3.68,P=0.001)、体外循环时间(OR=1.96,P=0.02)为术后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Logistic多因素分析年龄大于48.5岁(OR=3.85,P=0.00)、术前外周静脉血白细胞计数超过13.5×109/L(OR=4.05, P=0.00)、发病至手术时间小于1周(OR=3.75, P=0.002)是孙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术前白细胞计数超过13.5×109/L、发病至手术时间小于1周是孙氏手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欧洲评分Ⅱ不能有效预测急性Stanford A型夹层孙氏手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术前及术中采取措施减少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减轻炎性反应可能是一种潜在的主动脉手术脏器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63.
鼻息肉动物模型的成功建立是研究该病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的重要手段,然而目前尚无被广泛接受的造模方法。本文主要就鼻息肉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病动物模型的成功建立及鼻息肉的实验研究提供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4.
人CDK2-AP1(DOC-1)酵母双杂交诱饵质粒自激活作用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验证诱饵质粒pBD—DOC-1在酵母双杂交系统的自激活性及毒性作用,为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yeasttwo—hybrid system)筛选与p12DOC-1/CDK2-AP1相互作用的蛋白建立实验基础。方法将诱饵质粒pBD—DOC-1转化到酵母细胞MAV203中,检测诱饵蛋白有无毒性和自激活作用。同时利用对照质粒组筛选组氨酸(His)本底表达抑制剂3AT(3-氨基.1,2,4-三唑)的合适工作浓度。结果诱饵质粒pBD.DOC—1成功转化到酵母细胞MAV203中,对宿主酵母细胞无毒性,对报告基因无自激活作用。确定了组氨酸(His)本底表达抑制剂3AT(3-氨基-1,2,4-三唑)的合适工作浓度。结论诱饵质粒pBD—DOC-1可以用于酵母双杂交实验,为进-步运用酵母双杂交技术在人类组织cDNA文库中筛选与之相互作用的蛋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5.
患者女,55岁,因左耳听力下降40余年,于2006年6月人院.患者40余年前发现左耳听力下降,未进一步诊治.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鼻流清水样涕,当地医院诊断为变应性鼻炎,给予对症治疗.2个月前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当地医院诊断为"化脓性脑膜炎",经治疗后痊愈,但左鼻仍间断流清涕,当地医院颞骨CT显示"左中耳乳突炎".体格检查:神志清楚,智力正常,头面部无畸形,神经系统检查阴性.  相似文献   
66.
辨证分型为主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临床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观察以中医辨证论治结合降糖西药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共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38例55只眼,其中单纯型31只眼,增殖型24只眼,并对治疗前后的视力、眼底病变的情况进行了比较。结果:显效17只眼(30.9%)有效25只眼(45.5%,无效11只眼(20.0%),恶化2只眼(3.6%),总有效率76.4%。  相似文献   
67.
目的观察围刺治疗对实验性增生样皮损模型鼠皮损组织学的影响。方法外用二硝基氟苯在鼠背部建立增生样皮损动物模型,应用围刺治疗与外用药(艾洛松)比较真皮内单核细胞计数和表皮厚度指数的变化。结果(1)单核细胞计数(P=0.001,P〈0.05)说明三组间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间相比较(P=0.012,P〉0.05)说明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2)表皮厚度指数(P=0.001,P〈0.05)说明三组间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间相比较(P=0.719,P〉0.05)说明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可认为不同的治疗方法对增生样皮损动物模型的治疗没有差别。结论围刺治疗增生样皮损动物模型有效。  相似文献   
68.
高血压危象包括高血压急症和高血压亚急症.高血压急症的特点是血压严重升高,BP 180/120 mmHg,并伴发进行性靶器官功能不全的表现.高血压亚急症是高血压严重升高但不伴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69.
目的观察冯氏捏积手法与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小儿缺铁性贫血诊断标准的38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1例与对照组186例。治疗组采用捏积手法,对照组口服富马酸亚铁咀嚼片,两组均治疗4周。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7.6%,对照组为74.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85.6%,对照组为41.1%,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前、后血红蛋白改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冯氏提积手法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脾胃虚弱证)疗效优于富马酸亚铁咀嚼片。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桡骨小头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 自2002-2006年以来,我院对(MasonⅡ型)桡骨小头骨折121例采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疗效满意.结果 121例患者术后经6~12个月随访,均复位固定成功,骨折愈合,其中优103例,食18例,无一般及不良病例.结论 可吸收螺钉治疗桡骨小头骨折的方法虽无法完全解决内固定的术后并发症,但在现有的医疗水平下仍为较佳的治疗方法.且具有以下优点:①操作简单.②无金属的腐蚀反应,不干扰放射影像.③内固定材料可吸收,省去第2次手术,减少患者的痛苦,总体费用低.④无明显的排异反应及感染.⑤愈合相对较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