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2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156例正常人群IGFBP—1IRMA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62.
目的测定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IGFBP-1及IGFBP-3水平,了解其变化特点及其与胰岛素(Ins)、生长激素(GH)的关系.方法以IRMA及RIA测定135例患者空腹血清IGFBP-1,IGFBP-3,Ins和GH水平,并与正常人对照.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IGFBP-1水平明显升高[DM组(77.19±37.89)ng/ml, 对照组(49.42±32.03)ng/ml,P=0.000 1],与Ins水平呈负相关(r=-0.24,P=0.02),但与GH相关不显著;IGFBP-3水平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与Ins及GH无线性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IGFBP-1水平升高,与Ins呈负线性相关.IGFBP-3水平无明显变化,与Ins及GH没有明显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3.
目的评价智能化高胰岛素-正常葡萄糖钳夹(简称葡萄糖钳夹,IGC)技术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应用IGC技术对20例实验对象[正常糖耐量(NGT)16例,糖耐量减低(IGT)4例,其中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2例]进行试验,3例NGT者在1月内重复试验。结果(1)23例次钳夹试验进入稳态期时间为105.57±26.72min;(2)稳态期血糖离散值为0.10±0.06mmol/L;血清胰岛素水平94.64±13.72pmol/L;(3)3例NGT者重复试验稳态葡萄糖利用率(GUR)差值为-0.19±0.91mg·kg^-1·min^-1(P=0.754);(4)IGC测定的GUR与HOMA1-IR的线性相关系数为R=0.614(P=0.011),与HO-MA2-IR线性相关系数为R=0.593(P=0.02)。结论IGC技术操作相对简捷,较快进入稳态,血糖钳夹精确性高,稳定性和重复性好。HOMA-IR指数与钳夹技术测定的GUR有显著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64.
吸烟、饮酒的糖尿病危险性分析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目的:了解吸烟、饮酒在糖尿病发病风险中的作用,及其对糖尿病及IGT患者餐后血糖、血压、BMI及WHR的影响。方法:利用广东省1998年对全省11742名抽样 群进行的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做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和广义线性模型方差分析。结果:调查人群中,糖尿病主要独立预测因素为年龄(OR=2.053,1.568-2.687)、家族史(OR=3.210,2.019-5.104)职业运动量(OR=1.644,1.217-2.221)、WHR(OR=2.255,1.690-3.008)、BMI(OR=2.538,1.905-3.381)和高血压(OR=3.088,2.246-4.245)。吸烟和饮酒的独立风险作风不显著,调整年龄,运动、家族史、经济水平等其他因素后,每日吸烟>25支或每周饮酒7次的相对危险度(OR)分别为1.037(0.367-1.535)和1.261(0.718-2.214)。但吸烟、饮酒和年龄、职业反动量及家族史有明显的相乘交互作用,每日吸烟>25支明显增加50岁以上人群和低职业运动量人群的糖尿病患者病险,每周饮酒>7次除增加职业运动量较低人群患病风险外,使50岁以下人群的患病危险性增加1.42倍,并大幅增加糖尿病家族史人群的相对危险性(OR=8.61,2.14-34.63),在糖尿病及IGT患者中,当前吸烟者的BMI低于已戒烟和不吸烟者,WHR则高于不吸烟者,当前饮酒者BMI较已戒酒者低,但WHR差异不明显。结论:大量吸烟、饮酒是糖尿病可变的、非独立的危险因素,与年龄、少运动和家族史等主要危险因素有明显的相乘交互作用,吸烟可能导致糖尿病及IGT患者体脂异常分布。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IGF-Ⅰ、IGF-Ⅱ、IGFBP-1、IGFBP-3与糖尿病神经病变(DNP)的关系。方法:138例2型糖尿病病人,行神经肌电图分析病人神经传导速度,其中DNP组90例,非DNP组48例,正常对照组156例。观察对象空腹取血检测IGF-Ⅰ、IGF-Ⅱ、IGFBP-1、IGFBP-3,采用免疫放射测定法(IRMA)检测。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2型糖尿病人无论有否DNP,空腹血清IGF-Ⅰ均较低[(256.1±13.43)(正常对照组)vs(176.4±11.50)(DNP组),vs(183.6±17.23)(非DNP组)ng/mL,P<0.05],DNP组与非DNP组两组间无明显差异;(2)IGF-Ⅱ测定结果与IGF-Ⅰ类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患者IGF-Ⅱ水平较低[(863.8±21.55)vs(789.3±29.23),vs(649.1±32.17)ng/mL,P<0.05],DNP组与非DNP组两组间无明显差异;(3)DNP组血IGFBP-1水平显著高于非DNP组及正常对照组(均P<0.05),非DNP组及正常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54.06±2.69)vs(72.23±4.85),vs(52.64±5.05)ng/mL];(4)IGFBP-3水平3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糖尿病患者血浆IGF-Ⅰ、Ⅱ显著下降,但合并DNP者伴随IGFBP-1明显升高,由于IGFBP-1是调节游离IGF浓度的主要结合蛋白,提示IGF活性的下降(游离IGF减少)可能与DNP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66.
目的分析内分泌代谢专科住院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特征。方法提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内分泌科住院2型 糖尿病1187 例次患者共58 565 次床边血糖监测系统(BGMS)数据,按患者年龄分为<45 岁(128 例次)、45~64 岁(594 例次) 和≥65岁(465例次)3组,通过3组对比,分析老年患者住院期间低血糖发生率及时段分布特征。结果随年龄增加,低血糖发生 风险逐渐增加,≥65 岁组低血糖密度、患者占比和患者-住院日占比分别是<45 岁组的2.38、2.57、2.54 倍(0.95% vs 0.40%, 28.17% vs 10.94%,4.48% vs 1.76%,P<0.001);凌晨是老年组低血糖高发时段,相比<45岁和45~64岁组,≥65岁组凌晨的低血糖 密度分别是其2.44和1.40倍(2.66% vs 1.09% vs 1.90%,P<0.05),患者占比分别是其3.86和1.55倍(14.57% vs 3.77% vs 9.42%, P<0.02);≥65岁组反复低血糖(≥2次)患者占比是其他两组的5.70倍和1.41倍(13.33% vs 2.34% vs 9.43%,P<0.05)。结论65 岁及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风险显著高于非老年组,凌晨和反复低血糖情况最为突出。应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制订差异 化血糖监测和管理策略,以提高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67.
老年糖尿病住院患者病死率及死因分析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目的:了解老年糖尿住院患者病死率及主要死亡原因,方法:回顾和总结1992年至1999年间的住院患者中,老年糖尿病患者住院情况及248例死亡病例的死亡时间和原因,并与非老年糖尿病患者比较,结果:8年中,老年糖尿病病患者占糖尿病住院患者的比例呈显著增加趋势(1992-1995年为59.93%,1996-1999年为67.63%,P<0.001),老年糖尿病死亡病例占有所有糖尿病死亡病例的85.8%,老年糖尿病患者病死率(7.8%)明显高于非老年糖尿病患者(2.3%,P<0.001),并随年龄增加而显著上升(60-69岁组4.72%,70-79岁组11.34%,80岁以上组23.60%,P<0.001),男性病死率(9.61%)显著高于女性(5.82%,P<0.001),老年糖尿中层得前5位死因顺序是: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胖发肿瘤,糖尿病肾病,感染,死于心,脑,肾疾病的病例中,76.6%伴高血压,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病死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男性显著高于女性,心,脑,肾并发症是其最重要的死亡原因,高血压是其主要危险因素,严格控制高血糖的早期控制血压,对防治糖尿病并发症和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及其结合蛋白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放射分析法测定28例合并DR、68例无DR的2型糖尿病患者以及156例正常对照者的空腹血清IGF-Ⅰ,Ⅱ,IGFBP-1,3水平.结果 ①与正常对照人相比,2型糖尿病患者无论有否DR,血清IGF-Ⅰ(ng/ml)降低[256.1±163.99(对照组),184.73±110.97(DR组),163.12±11.97(NDR组),P<0.05],糖尿病合并与不合并DR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②与正常对照相比,糖尿病患者不伴DR者IGF-Ⅱ(ng/ml)水平较低(863.82±268.27 vs 703.31±295.12,P<0.05),正常对照组与糖尿病合并DR组之间,糖尿病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③糖尿病无论是否合并DR血IGFBP-1水平(ng/ml)都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糖尿病二组间差异无显著性(54.06±30.85,75.81±58.91,68.17±36.54);④IGFBP-3水平三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糖尿病患者血浆IGF-Ⅰ,Ⅱ,IGFBP-1,3水平与DR的关系不明确,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9.
目的分析住院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利用医用SureStepFlexx床边血糖管理系统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3634例住院不同糖尿病分型的患者共203802次血糖监测数据中的低血糖发生的特点,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两组或多组间率的比较采用列联表分析。结果研究期间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患者共3634例(男/女:1805/1829例)。平均年龄为(59±15)岁。血糖监测共203802次,监测密度最大为早餐前(33567/203802,16.5%),最小在凌晨(17701/203802,8.7%),午餐前(21271/203802,10.4%)亦较低。共发生低血糖事件2453次,发生密度为1.2%。凌晨(506/2453,20.6%)及午餐前(406/2453,16.5%)低血糖发生率最高。有近1/3患者(1127/3634,31.0%)住院期间发生过低血糖,其中单次低血糖占52.4%(590/1127),2~3次低血糖为32.8%(370/1127),4次以上者达14.8%(167/1127)。以逐步筛选法进行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住院低血糖的主要危险因素是:1型糖尿病(OR:2.478,95%CI:1.067~5.754)、多次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泵:2.254(1.283~3.959)、三或四段胰岛素:2.307(1.310~4.065)、预混胰岛素:2.119(1.179~3.808)、糖化血红蛋白(HbAlc)〈7.0%:2.008(1.560~2.583)]。结论住院期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最多发生在凌晨,其次到午餐前,恰是血糖监测密度最少时段,关注凌晨及午餐前血糖监测有利于及时发现低血糖。对于1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及HbAlc〈7.0%患者在控制血糖达标同时要特别注意防止低血糖发生。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及其结合蛋白(IGFBP)在2型糖尿病肾脏病变中的变化及其相关关系。方法2000-02~2003-05对广东省人民医院的130例(男52例、女78例),年龄在37~75岁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了IGFs、IGFBPs、血脂、空腹和餐后2hC肽(CP0、CP120)等与血、尿α1和β2-微球蛋白(MG)的相关性,比较不同肾脏病变组间的IGFs和IGFBPs改变。结果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血α1-MG主要相关预测因子为IGF-2、TC、年龄(r=0.492,P=0.0001);尿α1-MG为IGF-2、年龄(r=0.307,P=0.007);血β2-MG为IGFBP-1、HDL、年龄(r=0.528,P=0.0001);尿β2-MG为IGFBP-1、CP120、年龄(r=0.407,P=0.0001);血肌酐(Cr)为IGFBP-1、CP0、年龄(r=0.499,P=0.0001)。IGF-2和IGFBP-1在糖尿病肾病组显著升高[IGF-2:(889.48±65.94)μg/L对(711.57±28.73)μg/L,P=0.03;IGFBP-1:(94.91±17.48)μg/L对(54.81±5.04)μg/L,P=0.009]。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IGFBP-1、IGF-2水平与血、尿微球蛋白水平有密切的相关性,糖尿病肾病的IGFBP-1和IGF-2明显升高。糖尿病的胰岛功能改变、IGF与IGFBP系统以及脂代谢异常,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