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4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 ,19岁 ,1年前因怕热、多汗、心悸、突眼、颈前肿大、失眠、乏力、消瘦 ,在当地医院查T3 、T4增高、TSH降低 ,诊断为“甲亢” ,给予抗甲状腺药物治疗 ,因患者不规则用药 ,病情未能有效控制。2 0 0 1年 10月起自行停用抗甲状腺药物 ,11月 3日因上述症状较前明显加重 ,伴眼眶剧痛 ,畏光流泪 ,视野缩小及活动后气促收入本院治疗。查体 :T 3 6 7℃ ,R2 6次 /min ,HR 13 0次 /min ,BP 198/89mmHg。神清 ,查体欠合作 ,甲状腺呈Ⅲ度肿大 ,质地中等 ,未触及结节 ,随吞咽活动 ,可闻血管杂音 ,颈前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双肺可闻及湿性罗音及…  相似文献   
2.
甲状腺功能减退危象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华章 《实用医学杂志》1997,13(12):817-818
甲状腺功能减退危象(甲减危象)又称粘液性水肿昏迷,是甲减未能及时得到诊治,病情进一步发展的晚期阶段,虽然临床发病率较低,但其病死率极高,可达50%,如能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大多数病人能转危为安。本文就我院近年收治的2例典型甲减危象患者的诊治结合文献进行探讨。1病例介绍例1女,54岁。因反复乏力、纳差、消瘦、浮肿3年,加重1月,昏迷10小时入院。患者约于3年前无明显诱因渐起乏力、纳差、逐渐消瘦,伴四肢浮肿,因症状逐渐加重到我院门诊及住院治疗。查血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素(T、T。)明显降低,甲状腺微粒体抗体…  相似文献   
3.
集中西降糖药物之长于一体的消渴丸广东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崔炎棠,杨华章关于糖尿病的治疗,目前仍以三类基本疗法为基础,包括饮食、运动和降血糖药物在内的综合疗法而进行终身性治疗。口服降糖药有纯西药、纯中药和中西结合药物三种类型。口服降糖西药主要有磺脲类和双...  相似文献   
4.
对8例正常人和6例腺垂体功能减退症患者进行13NNH3正电子断层(PET)显像,发现腺垂体功能减退症患者垂体显影延迟,影像缩小,垂体血流灌注减低,垂体组织摄取13NNH3减低,13NNH3PET显像对腺垂体功能减退症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对40例非肥胖的糖耐量减低(IGT)者伴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与40例非肥胖IGT者不伴NAFL的研究显示,非肥胖的IGT伴NAFL患者有更显著的胰岛素抵抗,而且在非肥胖的IGT者中,胰岛素抵抗是NAFL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胰岛素抵抗是糖尿病特别是 2型糖尿病的一个重要致病因素。有学者认为在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有获得性及遗传性两种 ,1型主要是获得性的 ,当血糖得到良好控制后可纠正 ;2型则主要是遗传性的 ,仅靠控制血糖及体重不能有效地改善胰岛素抵抗。因此 ,通过使用胰岛素增敏剂来改善对血糖的控制 ,就可良好地控制血糖 ,减低糖尿病治疗中发生低血糖的危险 ,并可有效控制并发症。自 1982年开始探讨如何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以来 ,对很多药物均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其中噻唑烷二酮类药物被认为是有效和理想的很有前途的胰岛素增敏剂[1] 。噻唑烷二酮类包括…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CAN)患病情况及其特点,比较Ewing试验及心率变异性(HRV)两种常用评价方法对诊断CAN的差异。方法以2009年5月至2010年12月广东省4家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9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为糖尿病组,其中男58例,女32例,平均年龄(47±1)岁。以同期4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其中男21名,女19名,平均年龄为(45±2)岁。所有受试者均接受Ewing试验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分析HRV指标以诊断CAN,对比两种方法的结果差异。计量资料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结果(1)Ewing试验显示糖尿病组CAN阳性率[22.2%(20/90)]高于对照组[7.5%(3/40),X2=4.12,P〈0.05];糖尿病组Ewing试验总评分(92.5分)高于对照组(7.0分,Z=-3.72,P〈0.01),Ewing试验各指标(Valsalva指数、深呼吸心率差、立卧位心率变化及血压差)评分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99、-2.23、-1.99、-2.36,均P〈0.05)。(2)HRV分析显示糖尿病组CAN阳性率[34.4%(31/90)]高于对照组[12.5%(5/40),X2=6.66,P〈0.05];糖尿病组HRV中反映副交感神经功能的指标[全部正常窦性心搏问期(N—N)的标准差、连续5min正常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及低频功率]均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06、2.24、6.48,均P〈0.05),而代表交感神经功能的指标(全程相邻N.N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相邻R—R间期差异≥50ms的百分数、高频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27、0.15、1.40,均P〉0.05)。结论Ewing试验和HRV检测均显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中CAN阳性率较高,且以副交感神经损害为主;HRV检测较Ewing试验的CAN阳性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盐酸吡格列酮治疗前后体内总体水含量与药物时效、量效的关系。方法随机人选我院门诊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原降糖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吡格列酮口服,起始剂量为15mg/d,每4周随访并根据血糖调整剂量,共随访12周。分别检测治疗前后的空腹/餐后2小时血糖、空腹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体质量,根据Watson公式计算总体水含量。结果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符合入组条件的2型糖尿病患者男28例、女29例,年龄25~69岁。实际完成51例,治疗后空腹血糖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方差分析发现服药4周、8周和12周的总体水含量与基线的差值均数(ATBW)之间存在组间差异,△TBW12均数随盐酸吡格列酮剂量分组值的增加而增加,并呈线性趋势(P=0.013)。两两比较提示ATBW12分别较△TBW4、△TBW8增多。男性总体水含量高于女性、女性2型糖尿病受试者ATBW4、ATBW8和ATBW12值呈线性趋势.30mg组和45mg组的△TBW12明显高于△TBW4,男性2型糖尿病受试者各组△TB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盐酸吡格列酮可以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紊乱,但随着治疗时间延长或剂量增大,机体总体水含量增多,尤以女性明显。评价是否存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相关的水潴留,采用Watson公式估算总体水含量可能是临床可行的筛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干预生活方式治疗糖尿病128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运动、饮食、教育、监测综合防治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的作用。方法将糖耐量异常(IGT)者110例和轻型糖尿病1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其中治疗组采用严格的饮食控制,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反复的糖尿病基本知识讲座,定期的血糖监测。对照组仅发放宣传手册及定期复查。观察时间2年。结果对照组有10例IGT病人恶化为DM。发生率为18.18%,而治疗组有3例恶化DM,发生率为5.45%。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适当运动、饮食治疗能阻止IGT病人发展为DM,及有效地降低血糖、血脂、体重、血压,减少发生慢性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IGFs和IGFBPs改变及二甲双胍治疗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痛患者血清IGFs和IGFBPs水平的改变,以及二甲双胍治疗的影响.方法选择新发或病程少于3年、无并发症2型糖尿病66例,单纯饮食控制5~7天后,测定空腹及餐后2小时IGF-1、IGF-2、IGFBP-1、IGFBP-3、血糖、胰岛素和C肽.对其中29例予二甲双胍治疗2周后,再次测定上述各指标.另外测定90例正常人群空腹血清IGFs和IGFBPs水平作为对照.结果(1)与正常对照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清IGF-1明显降低(P<0.05),IGFBP-1显著升高(P<0.01),IGF-2和IGFBP-3则未见统计学差异;调整年龄、性别后,IGF-1与空腹C肽正相关(r=0.29,P<0.01),IGFBP-1与C肽负相关(r=-0.323,P=0.01).(2)二甲双胍治疗2周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空腹IGFBP-1均明显下降,其中空腹IGFBP-1水平下降接近正常对照,餐后IGFBP-1改变不明显.其余指标无显著改变.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清IGF-1下降、IGFBP-1升高,与胰岛功能改变相关;接受二甲双胍治疗后,在不刺激胰岛素分泌情况下,血糖及空腹IGF-BP-1下降,但对餐后IGFBP-1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