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57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26篇
口腔科学   17篇
临床医学   51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62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35篇
中国医学   41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31.
目的 :探讨婴儿肺炎时呼吸系统静态顺应性 (Crs)及阻力 (Rrs)的变化。方法 :用美国森迪公司的 2 6 0 0型肺功能仪 ,利用被动流速容量技术 (PFV)对 2 7例重症肺炎、5 2例普通肺炎及 37例正常婴儿进行每公斤呼吸系统静态顺应性 (Crs/kg)及Rrs。结果 :重症肺炎组、普通肺炎组无论大于 6个月或小于 6个月婴儿Crs/kg均较正常对照组降低。Rrs较正常组增高 ,3组的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婴儿肺炎时Crs/kg降低 ,Rrs增高 ,且随病情愈严重改变愈明显。PFV无需患儿主动配合 ,且无创伤性 ,能为婴儿肺炎时病情的严重程度及肺功能的损害程度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32.
介入治疗术中应用皮下埋置药盒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技术,对晚期肿瘤的局部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我院自1994年下半年起开展介入埋置药盒术,11例病人中原发性晚期肝癌5例、转移性肝癌5例、子宫癌术后复发1例。出现术后创伤面大量渗血5例,出血量均在150~200毫升左右。全部病例经过局部加压包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广州地区儿童感染的博卡病毒基因组分子结构特点和基因型类型.方法 参考GenBank上的博卡病毒BJ3064株(DQ988933)基因组设计分段扩增引物,进行PCR分段扩增博卡病毒基因组,PCR产物直接送测序公司测序,序列测定,用ClustalW/X和MEGA5.0等软件分析基因组序列.结果 博卡病毒全基因组为...  相似文献   
34.
黄旭强  何春卉  邓力  陈晨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9):2904-2906
目的 研究1~3岁健康幼儿肺功能状况.方法 将115例1~3岁健康幼儿分组:<2岁组和2~3岁组,观察婴幼儿肺功能的潮气量、大小气道指标和呼吸系统静态顺应性(Crs)、总气道阻力(Rrs)、功能残气量(FRC).结果 1~3岁健康幼儿各项功能测定值男、女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岁组与2~3岁组呼吸频率(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7次/min与26次/min,t=1.512,P>0.05).2~3岁组潮气量(TV)水平显著高于<2岁组(0.123 L与0.091 L,t=8.586,P<0.01),但经体质量校正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091与0.0087,t=1.958,P>0.05).2~3岁组潮气呼气峰流速(PTEF)水平显著高于<2岁组(0.159与0.135,t=3.788,P<0.01).呼气时间/总呼吸时间(Ti/Tt)、呼出气量/潮气量(%V-PF)、呼出75%潮气量时的呼气流速/潮气呼气峰流速(25/PF)和潮气呼气中期流速/潮气吸气中期流速(ME/MI)等,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2岁组潮气呼气峰流速/潮气量(PF/Ve)水平显著高于2~3岁组(1.257与1.095,t =2.099,P<0.05).<2岁组Rrs水平显著高于2~3岁组(2.698与2.071,t=3.762,P<0.01);2~3岁组Crs水平显著高于<2岁组(0.353与0.254,t =4.296,P<0.01),但经体质量校正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26与0.024,t=1.051,P>0.05);2~3岁组FRC水平显著高于<2岁组(0.272与0.212,t=8.469,P<0.01),但经体质量校正后,差异无统计学意(0.0198与0.0198,t=0.000,P>0.05).TV、FRC、Crs和PTEF随年龄增大而增大,尤与体质量密切相关,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γ=0.572、0.849、0.457、0.319,均P<0.01).结论 健康幼儿TV、FRC、Crs和PTFF与体质量呈正相关,符合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  相似文献   
35.
目的 研究雷洛昔芬(raloxifene,RLX)对兔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健康新西兰大白兔80只,雌性44只,雄性36只,体重1.9~2.1 kg.取72只动物制备左前肢桡骨中段0.5 cm骨缺损模型,按给药不同分为4组,每组18只(雌性10只,雄性8只).A、B、C组分别于术后第2天给予7.5、15.0、30.0mg/(kg·d)RLX至50d,D组不作处理.剩余8只不作任何处理,作为血清骨钙素检测正常对照.于术后不同时间点行骨密度、生物力学测定、X线片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测定血清雌二醇、血浆胆固醇含量、血清骨钙素水平及子宫干重/体重比.结果 术后20 d各组骨密度达峰值,A、B、C组骨密度均高于D组(P<0.05);但A、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50 d,A、B、C组最大破坏载荷和最大位移均较D组大(P<0.05);A、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0、30d,A、B、C组骨折X线评分较D组高(P<0.05);50 d时B、C组与D组间及A、C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50 d,A、B、C组骨折愈合处新骨面积百分比均高于D组(P<0.05).术后30d,B、C组骨折愈合处Col Ⅱ蛋白分泌较D组增多(P<0.05),A、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 d时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30及50 d各组血清骨钙素水平均较正常对照动物明显增高(P<0.05);B、C组均较D组高(P<0.05);A组与D组比较,A、B、C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 d,各组血浆胆固醇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50 d时A、B、C组均明显降低,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50 d,B、C组血清雌二醇含量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50d,B、C组子宫干重/体重小于D组(P<0.05),A、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7.5 mg/(kg·d)剂量口服RLX可安全有效促进兔桡骨缺损骨折模型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注射心脏毒素后肌损伤的肌卫星细胞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受体4(CXC chemokinereceptor 4,CXCR4)的表达情况,为进一步研究肌肉退行性疾病的分子学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取C57雄性小鼠12只,于左侧股四头肌局部注射心脏毒素(5 μg/只),建立小鼠肌损伤模型:右侧股四头肌作为自身对照.于注射后1、4 d及1、2、4、6周处死小鼠,分离两侧股四头肌,取材行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RT-PCR检测分析CXCR4表达情况.结果 HE染色示肌肉组织从损伤修复到再生的全过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示注射心脏毒素后1、4 d和1、2、4、6周,肌肉组织内CXCR4表达分别为1 955.6±150.3、2 223.2±264.3、2 317.6±178.7、3 066.5±269.6、1 770.9±98.7和1 505.7±107.1,与正常肌肉组织(640.3±124.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RT-PCR检测显示,正常肌肉组织、注射心脏毒素后1、4 d和1、2、4、6周肌肉组织内CXCR4 mRNA表达分别为0.349±0.006、0.822±0.013、0.882±0.025、1.025±0.028、1.065±0.041、0.837±0.011和0.777±0.015;肌损伤后各时间点与正常肌肉组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CXCR4可能在肌肉损伤修复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7.
成骨细胞条件培养液对BMSCs诱导分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鼠成骨细胞条件培养液对同种大鼠BMSCs的成骨诱导分化作用,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获得寻找一种新方法 . 方法 健康1周龄SD大鼠10只,雌雄不限,体重20~30 g,采用贴壁法和酶消化法分别获得BMSCs和成骨细胞,并进行鉴定.无菌条件收集第1~5代成骨细胞培养液上清,与完全培养基1:1混合,制备成骨细胞条件培养液,与第2代BMSCs共培养为诱导组,相同代次BMSCs与完全培养液共培养为对照组.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共培养后BMSCs形态变化,MTT法检测BMSCs生长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共培养后BMSCs的ALP、Col Ⅰ、骨钙素(osteocalcin,OCN)蛋白的表达,采用RT-PCR检测Col Ⅰ、OCN mRNA的表达. 结果 诱导组共培养7 d BMSCs体积变大,细胞由长梭形展开为扁平形和多边形,并带有突起;9 d细胞呈集落状生长.细胞生长曲线示BMSCs数量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加,对照组增殖能力较诱导组强;诱导培养4~7 d,对照组细胞数量与诱导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组培养12 d,ALP染色呈阳性表达;18 d 出现钙结节;21 d Col Ⅰ和OCN呈阳性表达;对照组均呈阴性表达.RT-PCR检测示诱导组培养21 d有Col Ⅰ、OCN mRNA表达,对照组未见表达. 结论 体外大鼠成骨细胞条件培养液有明显的诱导同种大鼠BMSCs向成骨样细胞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SIS覆盖的聚丙烯补片(polypropylene mesh,PPM)修复重建兔气管缺损的可行性,及SIS在促进气管纤毛柱状上皮再生、减少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作用.方法 取12只新西兰大白兔,体重1.8~2.0 kg,制备大小为1.2 cm×0.6 cm的气管前壁、侧壁4~6环全层缺损模型.根据修复材料不同,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只.PPM修复组采用大小为1.4 cm×0.8 cm的单纯PPM修复缺损;SIS-PPM修复组采用预先紧密缝合的大小为1.4 cm×0.8 cm的SIS和PPM修复缺损.术后观察动物一般情况,于4、8、12周取材进行大体观察、HE染色及扫描电镜观察重建区域情况.结果 术后SIS-PPM修复组动物均存活至实验完成,无感染、皮下气肿、呼吸困难发生.PPM修复组分别于术后6 d及18 d因气道感染及气道分泌物潴留死亡1只兔,其余动物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颈部皮下气肿.两组动物重建气管均无塌陷、狭窄.组织学观察:术后各时间点两组动物气管腔内均未见明显肉芽及瘢痕,8、12周时重建气管表面有气管黏膜覆盖,SIS-PPM修复组纤毛组织和杯状细胞多于PPM修复组.扫描电镜观察:术后8周SIS-PPM修复组重建气管中心区域大部分被较成熟的纤毛覆盖,PPM修复组重建中心区域大部分为幼稚纤毛覆盖;12周时SIS-PPM修复组纤毛方向性好,纤毛无明显分泌物附着;PPM修复组纤毛凌乱,纤毛表面有大量分泌物附着.结论 SIS和PPM修复重建气管缺损能充分维持修复重建后的气道形态和生理功能,并能获得良好的上皮化.SIS具有促进气管黏膜修复愈合,减少术后皮下气肿、气管狭窄的作用,有望用于临床修复重建气管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CT导向下经皮肺穿刺活检(TNB)对儿童肺周围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童医院8例肺周围性病变患儿,其中呼吸内科住院患儿7例,胸外科住院患儿1例。所有病例均采用自制标记物行CT扫描标记。在穿刺前对病灶行局部CT扫描,在静脉复合麻醉下,根据病灶部位、大小、穿刺入路及体位等选择穿刺平面、进针点和进针角度并计算合适的进针深度。将CT激光灯按选定层面投照于体表(横断面定位),使用黑色记号笔描记,将自制标记物贴于描记线上再次行CT扫描,选择符合要求的标记点(纵断面定位)作为穿刺点,由介入科医生使用活检针进行穿刺获取病变组织2~3条。固定后送病理学检查。结果术后未见咯血、气胸及肺内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无一例因CT导向下TNB死亡。8例患儿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恶性肿瘤3例,良性肿瘤2例,肺结核2例,肺脓疡1例。结论CT导向下TNB对明确儿童肺周围性病变的性质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40.
目的 观察大鼠去卵巢后体质量变化对股骨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采用6月龄雌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2组,一组切除双侧卵巢,另一组行假手术.术后监测体质量变化,喂养8周后处死,取股骨检测骨密度(BMD).结果 去卵巢后动物体质量增加明显.去卵巢组阴道细胞学无明显的动情周期,表现为低雌激素状态;子宫横切面积较假手术组显著缩小,且子宫内膜厚度、内膜上皮高度、内膜腺体面积百分比等形态计量指标均小于假手术组(P<0.05).去卵巢组的BMD、骨矿含量(BMC)均低于假手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鼠单位体质量的BMC在去卵巢组明显降低(P=0.003).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BMC与第8周体质量正相关、体质量差负相关;标化BMC与体质量差负相关.结论 成功建立去卵巢后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去卵巢后大鼠一定体质量的增加可能部分减缓去卵巢所致骨量下降,但过度的体质量增加可能导致单位体质量BMC的下降,引起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