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8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24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30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3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探讨2,2',4,4',5,5'-六氯联苯(PCB153)对体外培养胰岛β细胞株(INS-1)细胞毒性作用及机制.方法 PCB153设3个剂量组(1、3、6μmol/L),二甲基亚砜(DMSO)为溶剂对照组,染毒INS-1细胞24 h后,检测细胞存活率、凋亡、活性氧(ROS)水平、Caspase 3和Caspase 12等凋亡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3、6 μmol/L PCB153剂量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80.9±8.7)%和(42.2±4.3)%,与对照组比较均有下降(P<0.05);3μmol/L PCB153剂量组ROS为(9.2±0.4)、凋亡率为(30.7±3.4)%,6μmol/L PCB153剂量组ROS为(13.7±1.6)、凋亡率为(40.4±1.3)%,与对照组比较,ROS水平和细胞凋亡率均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3 μmol/L PCB153剂量组Caspase 3及3、6μmol/L PCB153剂量组Caspase 12基因表达水平均有增加(P<0.05).结论 PCB153可诱导INS-1细胞凋亡,氧化应激和内质网信号通路可能参与PCB153对INS-1细胞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32.
背景:研究表明,白细胞介素12是一种强有力的抗肿瘤细胞因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易于外源基因的导入和表达,且具有较弱的免疫抗原性和免疫调节功能,因此,利用携带白细胞介素12基因的间充质干细胞对于肿瘤的治疗具有极大的发展前景.目的:构建人白细胞介素12 5型腺病毒载体(Ad hIL-12),感染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检测白细胞介素12的表达.方法:提取成熟的树突状细胞的总RNA,用RT-PCR方法获得hIL-12 p35和p40基因cDNA,p35和p40 cDNA通过脑心肌炎病毒内部核酸进入位点连接,构建pDC515 hIL-12 p35/IRES/p40腺病毒穿梭质粒.采用Ad MaxTM腺病毒载体体系,pDC515 hIL-12 p35/IRES/p40穿梭质粒与pBHGfrt△E1,3FLP骨架质粒共转染至293细胞,通过重组酶位点特异性重组获得Ad hIL-12.Ad hIL-12感染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经γ射线照射使细胞失去增殖能力,用hIL-12p70 ELISA试剂盒检测细胞上清中白细胞介素12的水平.结果与结论:经测序证实,RT-PCR所获得的hIL-12 p35和p40基因cDNA序列与GenBank NM_000882(762 bp)和NM_002187(987 bp)提供的序列完全一致.用Ad MaxTM腺病毒载体体系可高效、快捷地获得所要包装的腺病毒载体,通过IRES连接hIL-12的两个亚基p40和p35可有效地表达IL-12p70蛋白;Ad hIL-12腺病毒载体感染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可持续高水平分泌白细胞介素12,在以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载体细胞的基因治疗中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细胞)联合白介素-2(IL-2)治疗难治性淋巴瘤的护理。方法对8例难治性淋巴瘤患者行CIK细胞及IL-2的回输治疗时进行专科护理,观察其临床疗效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CIK细胞联合IL-2治疗过程中副作用较小,所有患者均能耐受,治疗效果确切,在治疗中加强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症状的改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CIK细胞联合IL-2治疗安全有效,为难治性淋巴瘤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的免疫治疗手段,血液专科护士应及时掌握这种新疗法的方法和护理并积累经验,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34.
淋巴瘤化疗后行DC治疗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治疗淋巴瘤化疗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例化疗结束后完全缓解的淋巴瘤患者进行DC培养,然后通过淋巴结区皮下注射后监测治疗前后的效果。结果DC治疗过程中副作用较小,所有患者均能耐受,随访至今,患者均未见复发。结论DC治疗安全有效,为化疗后淋巴瘤患者提供了1种新的有效的免疫治疗手段,具有潜在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差异表达基因在经典型Kaposi肉瘤(KS)中的作用,为揭示KS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采集经典型KS肿瘤组织、来源于同一患者的正常皮肤组织及血清。运用巢式PCR检测是否感染了人类8型疱疹病毒(HHV-8)。利用抑制性差减杂交(SSH)技术分析KS肿瘤组织差异基因表达谱。结果患者HHV-8检测阳性,在KS肿瘤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基因28条,包括基因CD164,c-myc。结论基因CD164,c-myc在KS发病机制中可能发挥一定作用,此作用可能与HHV-8病毒感染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36.
RCC2(regulator of chromosome condensation 2),也被称为TD-60(telophase disc protein of 60 kD),是一种高度保守的核蛋白质,结构与RCC1类似.RCC1是Ras相关核蛋白(Ras-related nuclear protein, Ran)的鸟...  相似文献   
37.
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对鬼箭锦鸡儿进行提取,得到浸膏和挥发油两部分.对其挥发油部分采用GC-MS-计算机联用技术进行分析,共分离得到51个成分,其中姜烯含量最高(35.78%),α-雪松醇其次(14.34%).  相似文献   
38.
谭晓华  李冬妹  杨磊 《农垦医学》2004,26(6):400-402
目的:探讨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与卡波氏肉瘤(Kaposi‘s sarooma,KS)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nzyme-linked immunoadaordent assay,ELISA)检测了13例KS患者和52例对照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6,IL-6)浓度。结果:KS患者TNF-α,IFN-γ,IL-6和VEGF均高于对照组。血清TNF-α,IFN-γ,IL-6浓度在KS患者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VEGF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血清细胞因子TNF-α,IFN-γ,IL-6水平增加可能在KS发病中发挥一定的作用。VEGF与KS的关系有待扩大样本量后进一步检测,才能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39.
在生活组织中,单个细胞受其内在基因编程的调节,通过主动的生化过程而自杀死亡的现象,称程序化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在形态学上以细胞凋亡(Apoptosis)为特征,在含溴化乙锭的琼脂糖凝胶电泳  相似文献   
40.
患者,男性,31岁。患者因在干重体力活时,突然出现上腹部剧痛,随之呕吐,接着频繁干呕,全身大汗淋漓,发病后约6小时,被急送入院。查体:急性痛苦面容,精神软,心肺无异常,上腹部膨隆,有压痛,轻微反跳痛,肝浊音界正常,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减弱。X线平片示:胃明显扩张,可见两个液平面。体会:本例病人诊断为:急性胃扭转,经综合保守治疗,痊愈出院。随访5年未见复发。本人有如下体会:急性胃扭转病人不一定都需手术治疗,关键是掌握病情,逐步处理。①若病程短,病人无休克,腹膜炎体征不明显,则先镇静、解痉。②插胃管,若插入约50cm受阻,不能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