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21.
带袖套的左颈内静脉置管误入纵膈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置管误入纵膈是颈内静脉置管的严重并发症,较罕见.我们成功处理1例带袖套的左颈内静脉置管误入纵膈患者,且保留了左颈内静脉置管,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2.
动静脉内瘘形态改变是影响透析的首要原因,及早发现能改善血液透析,同时延长内瘘使用寿命.我们采用CT血管重建评估动静脉内瘘形态,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3.
移植血管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graft,AVG)指用一人工材料制成的血管桥接于动、静脉之间形成的内瘘,是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重要形式之一.血管狭窄是AVG最常见的并发症.我院对234例次AVG狭窄进行了超声介入治疗,即超声监视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4.
目的 利用放射性核素示踪方法研究内外源性镉、铬与毛发结合的机制,从分子水平探讨目前常用的头发预处理方法能否有选择地清除外源性而保留毛发中内源性镉、铬的含量。方法 提取含有内源性的放射性核素镉、铬的大白鼠鼠毛及外源性放射性核素镉、铬的人发蛋白质,利用柱层析将毛发蛋白质分组,分别测定不同蛋白组分中的放射性镉、铬的活度来确定与镉、铬相互结合的毛发蛋白组分。比较与内外源性镉、铬相结合的蛋白组分来分析核素与毛发结合机制。结果 内外源性镉、铬核素均以与毛发蛋白质相互结合的方式存在于毛发中,而且所结合的蛋白质组分的相对分子量相同。lAEA法和海鸥洗涤剂对内外源性的镉、铬有轻度地洗脱,但Ⅱ玎AN啦和稀硝酸溶液对两种核素有强力的清除效力。结论 由于内外源性镉、铬核素与毛发蛋白质结合的相似性,实验中头发样品的预处理方法在清除外源性核素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头发内源性的核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球囊扩张联合覆膜支架植入治疗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AVG)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选取15例经皮腔内血管成型术(PTA)疗效欠佳的AVG狭窄患者,且具备以下特点:狭窄长度不超过7 cm,狭窄程度大于50%;PTA后3个月内狭窄复发2次或以上;扩张后残余狭窄>30%或狭窄部位立即弹性回缩.所有患者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行球囊扩张后植入不同内径的聚四氟乙烯覆膜支架.结果 男3例,女12例,平均年龄(66±12)岁.支架植入前内瘘平均使用时间为(19.5±15.0)个月.共植入支架16枚,技术成功率100%,植入部位为静脉吻合口9例(9/15);静脉流出道6例(6/15),其中头静脉3例,肱静脉2例,腋静脉1例.首次开通率3个月为40%,6个月为19%,12个月为13%.再次开通率3个月为93%,6个月为88%,12个月为87%.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4.9±5.3)个月,再窄狭率为87%(13/15).术后PTA 36例次,支架内狭窄36% (13/36);支架远端狭窄8% (3/36);支架近端狭窄22%(8/36);与支架无关的狭窄33% (12/36).AVG中位生存时间为25个月.结论 球囊扩张联合覆膜支架植入治疗AVG狭窄技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首次开通率不高,但再次开通率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6.
药物是导致急性间质 -小管性肾炎的最常见原因 ,其发生常与药物的剂量无关 ,潜伏期长短不一 ,临床表现多样 ,极易误诊。笔者对我科13例经肾活检确诊的药物致急性间质 -小管性肾炎患者作一病理和临床分析 ,以供临床参考。1.1一般资料1995年1月~2002年10月我院肾病科600例肾活检患者中确诊为药物致急性间质 -小管性肾炎13例 ,均排除原发性肾炎和继发性肾病所导致肾小管间质病变 ;有明确的药物使用史 ,用药至确诊时间为5~14d ,平均 (9.87±3.98)d。其中男性8例 ,女性5例 ;年龄18~65岁 ,平均 (42.00±14.57)岁。1.2方法观察患者临床表现和实…  相似文献   
27.
成人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并IgA肾病支架植入治疗血尿一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患者男性,22岁,发热、肉眼血尿2个月。1年前曾有类似发作,经抗生素治疗后缓解。体查瘦长体型、心、肺、腹无异常。尿常规:蛋白2 ,RBC4 形态均一。肝肾功能、心电图、胸片正常。肾血管多普勒:左肾静脉(LRV)经腹主动脉(A0)与肠系膜上动脉(SMA)夹角处内径为1.7mm,血流速度1.18米/秒,夹角近左肾处最宽处内径6.8mm,血流速度O.13米/  相似文献   
28.
D-二聚体评价主动脉夹层不同类型及预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浓度与不同类型主动脉夹层(AD)在诊断、预后等方面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经动脉三维血管成像(CTA)检查确诊为AD的患者35例;将其分为Stanford A型(A组,16例)和Stanford B型(B组,19例)两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浆DD水平并统计学分析。结果 (1)35例患者有27例DD>0.5μg/ml,诊断敏感性为77.14%。(2)血浆DD浓度值Stanford A型大于Stanford B型[(2.31±1.25)μg/mlvs(1.23±0.89)μg/ml,P<0.05]。(3)24h内死亡患者DD值高于生存患者([3.19±0.74)μg/mlvs(1.36±0.98)μg/ml,P<0.05],A组死亡率高于B组死亡率(37.5%vs10.5%,P<0.05),A组死亡患者DD水平高于B组死亡患者水平([3.40±5.17)μg/mlvs(1.9±0.00)μg/ml,P<0.05)]。结论 Stanford A型血浆D-二聚体浓度高于Stanford B型。血浆D-二聚体浓度升高提示主动脉夹层撕裂范围增大,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9.
目的比较双重滤过血浆置换(DFPP)和血浆置换(PE)治疗重症自身免疫性疾病(SAID)的差异。方法 27例SAID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DFPP和PE进行治疗,对疗效、并发症、费用、住院时间、实验室指标等进行比较。结果 PE组平均治疗2.2次、住院时间42.5d、治疗费用3.95万元,DFPP组平均治疗2.88次、住院时间41.94d、治疗费用4.99万元。PE组显效50%,好转30%,无效20%;DFPP组显效52.94%,好转35.29%,无效11.76%;两组疗效相当。PE组并发症发生率45.45%,DFPP组并发症发生率8.16%,DFPP组并发症明显少于PE组(P0.05)。PE后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血钾、血肌酐、尿素氮、谷丙转氨酶、白蛋白、球蛋白、免疫球蛋白A(IgA)、IgG、IgM、C3没有差异(P均0.05),只有血钠略有上升(P0.05)。DFPP后白细胞、血红蛋白明显升高,白蛋白、球蛋白、IgA、IgG、IgM、C3明显降低(P均0.05),血小板、血钾、血钠、血肌酐、尿素氮、谷丙转氨酶变化不大(P均0.05)。结论 DFPP在治疗SAID中的作用与PE相当,并发症和风险较小,治疗更有保障。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