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99篇
预防医学   24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21篇
  1篇
中国医学   58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13.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9月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患者分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组(SCOPD组,n=52)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组(AECOPD组,n=68);另将同期于我院体检中心接受体检的50例健康者纳入健康组。比较3组研究对象的第1秒用力呼出量/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出量/预计值、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以及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白细胞介素-1β水平。结果健康组、SCOPD组、AECOPD组的第1秒用力呼出量/用力肺活量分别为(85.10%±5.09%)、(57.44%±7.23%)、(48.31%±5.35%),第1秒用力呼出量/预计值分别为(99.15%±7.12%)、(66.10%±9.41%)、(56.37%±5.59%),均呈下降趋势,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组、SCOPD组、AECOPD组的辅助性T细胞-17分别为(2.45±0.66)×10~9个/L、(5.23±1.30)×10~9个/L、(6.48±0.82)×10~9个/L,呈上升趋势;调节性T细胞分别为(5.87±0.42)×10~9个/L、(4.12±0.31)×10~9个/L、(2.41±1.02)×10~9个/L,呈下降趋势;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分别为(0.50±0.16)、(1.44±1.02)、(2.78±0.81),呈上升趋势。3组的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组、SCOPD组、AECOPD组的白细胞介素-6分别为(10.58±5.11)pg/ml、(31.05±10.22)pg/ml、(70.33±14.75)pg/ml,呈上升趋势;白细胞介素-10分别为(8.15±1.12)pg/ml、(4.39±2.51)pg/ml、(3.61±0.64)pg/ml,呈下降趋势;白细胞介素-1β分别为(1.24±0.52)pg/ml、(5.56±0.41)pg/ml、(10.44±0.59)pg/ml,呈上升趋势。3组的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白细胞介素-1β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动态平衡被打破可能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和进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临床工作中,可将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作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监测指标,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防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背景 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与个体健康息息相关,低出生体质量是早期新生儿死亡的高危因素,而巨大儿的发生不仅可增加母婴产时并发症发生风险,还可增加个体成年后罹患各种慢性病的风险。因此,寻找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影响因素十分重要。 目的 探讨孕妇肠道菌群对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影响。 方法 以2017年1—9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出生的516例新生儿及其孕母为研究对象,根据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将其分为低出生体质量儿组(LW组,n=24)、正常体质量儿组(NW组,n=479)、巨大儿组(OW组,n=13)。采集孕母的肠道菌群参数及临床实验室检测指标,采用QIIME软件进行孕期肠道菌群组成分析和多样性分析;采用LEfSe分析,分别对三组孕妇肠道菌群属水平上的相对丰度进行两两比较,识别组间具有明显差异的菌群;通过线性模型MaAsLin进行多元分析,以捕获各实验室检测指标与微生物属之间的相关性;通过Boruta随机森林分类器模型分别基于实验室检测指标和肠道菌群分类操作单元(OTUs)构建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分类预测模型,探究孕妇肠道菌群对新生儿体质量的影响。 结果 三组孕母的肠道菌群组成分析发现,门水平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物种丰富度最高,属水平里普拉梭菌(Faecalibacterium)明显富集,三组间门水平的香农指数和辛普森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的LEfSe分析发现:与LW组比较,NW组链球菌(Streptococcus)和罗氏菌(Roseburia)明显富集(P<0.05),而芽孢杆菌(Bacillaceae)、萝卜属菌(Raphanus)、甲烷球形菌(Methanosphaera)、巴氏杆菌(Barnesiellaceae)、普雷沃氏菌(Paraprevotella)丰度明显降低(P<0.05);与NW组比较,OW组属巨单胞菌(Megamonas)、属粪球菌(Coprococcus)、韦荣氏菌(Veillonellaceae)、cc-115、梭菌(Closrtidiaceae)、另枝杆菌(Alistipes)明显富集(P<0.05),而布劳特氏菌(Blautia)和伊格尔兹氏菌(Eggerthella)丰度明显降低(P<0.05);与LW组比较,OW组Closrtidiaceae、Alistipes菌群明显富集(P<0.05),而Barnesiellaceae丰度明显降低(P<0.05)。基于实验室检测指标分类器模型、肠道菌群OTUs分类器模型,区分NW组与LW组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2、0.77,区分NW组与OW组的AUC分别为0.65、0.78。 结论 不同出生体质量新生儿对应孕母的肠道菌群存在差异,孕母肠道菌群OTUs模型可区分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大小,孕妇肠道菌群可能是预测新生儿体质量的一个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与电刺激治疗对急性出血性脑卒中(CVA)后吞咽障碍患者临床疗效及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CVA后吞咽障碍患者91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吞咽训练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疗法,观察组采取常规吞咽训练结合肌电生物反馈(EMGBF)疗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分级、临床疗效、表面肌电图(sEMG)检测结果、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及吞咽相关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洼田饮水试验法分级均明显改善,其中观察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P<0.05);两组sEMG平均波幅均明显升高,吞咽时限缩短,其中观察组变化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SSA评分低于对照组,SWAL-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EMGBF治疗急性出血性CVA后吞咽障碍患者临床疗效较NMES更明显,且能有效改善其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观察磷酸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LY294002对卵白蛋白(OVA)诱导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30只,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只:PI3K抑制剂治疗组(LY组),OVA组和正常对照组(NC组)。通过OVA多次腹腔注射致敏和反复雾化激发,建立哮喘小鼠模型。末次抗原激发后48h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骨髓标本,计数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Eos),并行肺组织学检查。结果与OVA组比较,LY组BALF中细胞总数及Eos绝对数明显减少(p<0.05);肺组织中细支气管、血管周围Eos浸润得到控制,气道粘液分泌减少。结论PI3K抑制剂(LY294002)对卵白蛋白(OVA)致敏的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输卵管癌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原发性输卵管癌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5例原发性输卵管癌病例.结果:患者平均年龄55岁.18例(72%)为绝经后妇女.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依次为盆腔肿块23例(92%),异常阴道流血10例(40%),阴道排液9例(36%)和腹痛9例(36%).组织学类型:浆液性腺癌20例(80%),混合性腺癌3例(12%),子宫内膜样腺癌2例(8%).细胞分化:低分化17例(68%),中-低分化5例(20%),中分化3例(12%).FIFO分期:Ⅰ期1例,Ⅱ期3例,Ⅲ期17例,Ⅳ期4例.结论:原发性输卵管癌临床表现多样且缺乏特异性,很少能在术前明确诊断.该病恶性程度高,临床多为晚期病例.手术及化疗是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9.
外伤致外阴、膀胱及直肠复合性损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30岁,已婚,因“摔倒后感外阴部疼痛,阴道流血2^+h”急诊转入本院。入院查体;T:36.7C,P:110次/min,R:22次/min,BP;70/35mmHg,神情淡漠,贫血貌,下腹部有轻压痛,无反跳痛。妇科检查:阴道后壁会阴裂伤深达直肠,直肠前壁全层裂伤,上延约10cm,阴道后壁裂伤上达阴道后穹隆,整个阴道穹隆环行裂伤,以前穹隆为主。血常规:WBC:10.6×10^9/L,N:76.9%,RBC:1.80×10^12/L,Hb:55g/L。X射线检查示:骨盆形态和骨质未见异常,未见骨盆骨折。人院诊断:①会阴Ⅲ度裂伤;②失血性休克。立即给予积极输血、输液、扩容治疗,并手术。术前导尿为血尿,经膀胱灌注美兰显示,阴道前穹隆与膀胱底部贯通伤,膀胱切开后可见膀胱底部损伤,膀胱三角后方静脉丛持续活动性出血,子宫及双附件无异常;手术行“会阴Ⅲ度裂伤修补术+膀胱阴道瘘修补术+会阴成形直肠前壁瘘修补术”,并于两侧输尿管开口放置输尿管支架。术后诊断为:①会阴Ⅲ度裂伤;②膀胱破裂;③膀胱阴道瘘;④失血性休克。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经积极抗炎及对症支持治疗,伤口愈合良好,于12d后带尿管出院,术后3周取尿管及输尿管支架。随访患者拔除尿管后小便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20.
总结基础腹腔镜手术技能教学培训方法。培训过程中采用理论讲解、模块练习,立体器官缝合打结,动物实验操作,参与手术,导师指导以及临床实践等综合运用方式提高进修医师的基础腹腔镜技术操作水平。经过上述培训方法,零基础进修医师能够在助手协助下顺利完成腹腔镜一、二级手术,能够在指导老师协助下完成三级手术。妇科基础腹腔镜手术技能教学培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