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23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37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31.
目的探讨"桥接法"在闭合性椎前区胰腺损伤合并胰管断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成都军区总医院全军普外中心2008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28例椎前胰腺损伤合并胰管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2012年5月前采用胰十二指肠切除或胰肠吻合术的13例患者设为常规手术组,2012年5月后,采用"桥接法"的15例患者设为"桥接法"手术组。观察手术时间、手术相关出血量、胃管拔出时间、ICU入住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桥接法"手术组与常规手术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2.6±1.4)h和(5.8±3.9)h;"桥接法"手术组与常规手术组手术相关出血量分别为(147.3±79.2)mL和(160.3±75.6)mL,胃管拔出时间分别为(3.4±1.2)d和(4.2±1.3)d,ICU入住时间分别为(1.2±0.4)d和(2.5±1.1)d,住院时间分别为(8.3±3.3)d和(11.7±5.9)d,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桥接法"手术组与常规手术组术后胰瘘(6.7%vs.7.3%)、腹腔感染(13.3%vs.14.7%),术后出血(13.3%vs.15.3%)、肺部感染(33.3%vs.30.7%),术后腹泻(6.7%vs.8.3%)及糖尿病(5.7%vs.6.7%),上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桥接法"在闭合性椎前区胰腺损伤合并胰管断裂的病例中不增加术后胰瘘、腹腔感染、出血、肺部感染以及随访当中腹泻、糖尿病等胰腺功能减退情况发生率,且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以及缩短胃管拔出时间、ICU入住时间、住院时间更加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32.
胰腺损伤的伤情复杂,病死率高,术后并发症多,住院时间长,花费巨大。加速康复外科策略是指应用一系列目前已证实的有益于减少手术应激反应、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加速康复进程的措施。在胰腺损伤治疗中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策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3.
目的 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联合SpyGlass系统治疗高危胆囊结石合并继发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7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总医院全军普外中心采用ERCP联合SpyGlass系统处置的4例高危胆囊结石合并继发胆总管结石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4例病人均手术成功,结石彻底清除;ERCP操作时间38~62 min,SpyGlass检查时间为17~33 min;术后不良事件较轻,1例病人出现急性胆囊炎,1例出现无症状高淀粉酶血症,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级均为Ⅱ级,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术后恢复流质饮食时间90~102 h,术后住院时间5~6 d;术后3个月复查彩超胆囊及胆总管均未见结石复发;同时行胆囊功能测定,结果显示胆囊收缩功能良好。 结论 针对高危外科手术的胆囊结石合并继发胆总管结石病人,采用ERCP联合SpyGlass系统的策略安全可行,值得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4.
噬血细胞综合征1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噬血细胞综合征(HS)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分析13例HS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资料及转归。结果:13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肝损害,如乳酸脱氢酶及胆红素增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低纤维蛋白原血症以及顽固性低钠血症。检测5例患者的甘油三酯及铁蛋白,其浓度明显增高。使用HS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富集涂片作瑞—姬氏染色及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发现成熟单核样组织细胞形态和吞噬血小板现象。本组感染相关HS患者死亡一例(1/6,16.6%);非感染相关HS死亡4例(4/5,80%)。结论:HS尤非感染相关HS预后凶险,顽固性低钠血症可能是HS较早期病变特点。多次动态观察外周血及骨随中噬血细胞数量变化以及行外周血白细胞富集涂片检查有利于HS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5.
目的 调查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耻感状况,探讨病耻感与精神症状的关系.方法 取北京安定医院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5例,北京东城区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152例,采用贬低-歧视感知量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对患者进行评估和测查.结果 研究对象“贬低-歧视感知量表”平均得分为(2.38±0.33)分,显著低于量表中点2.50分(t=-5.507,P<0.01);患者的贬低-歧视感知量表评分与阳性因子分(r=0.136,P<0.05)、PANSS总分(r=-0.152,P<0.05)、BPRS分(r=-0.185,P<0.01)均呈负相关.结论 ①精神分裂症患者未强烈感知到他人的贬低和歧视态度:②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越明显,感知到的病耻感就越少.  相似文献   
136.
脑卒中偏瘫患者能够独立安全的步行意味着患者生活中减少依赖,增强患者生活工作的参与性和自信心。步行能力取决于患者躯干下肢是否具有良好的肌力、平衡协调和重心转移能力,当然也跟患者的本体感觉和认知功能有关系。平衡运动控制训练是治疗时重要技术手段,目前临床上常用  相似文献   
137.
口服滔罗特预防保胆取石术后结石复发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选择性保胆取石术后口服牛磺熊去氧胆酸(滔罗特)预防胆囊结石复发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统计2004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保胆取石治疗胆结石患者共198例,均经微创保胆取石后保留功能良好的胆囊,其中40例术后间歇口服滔罗特;其余158例术后未服用药物。术后随访2年并统计分析以上胆结石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和结石复发率。结果 198例保胆取石术均获成功,口服滔罗特患者2年后胆绞痛、右下腹不适和腹胀症状相比未服药者明显改善(P<0.05),术后2年服药组结石复发明显减少(P<0.05)。结论保胆取石术后患者口服滔罗特对胆囊结石的复发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38.
背景 目前,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治疗缺乏有针对性的治疗结局评估。生活质量作为一种以患者价值为导向的次要结局,具有较高的评估价值,国内缺少关于评估抑郁障碍急性期不同治疗方案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大样本前瞻性队列研究。目的 探讨抑郁障碍患者急性期单药治疗和联合治疗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以期为抑郁障碍患者优化治疗结局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访队列研究,于2020年8月24日-2021年11月29日,在中国18个城市的22家医院中,纳入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抑郁发作或复发性抑郁障碍的患者1 330例。根据抑郁障碍急性期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单药治疗组(n=969)和联合治疗组(n=361)。分别于基线期、治疗半月末以及治疗1、2、3、6、9、12个月末,采用抑郁症状量表(IDS-SR30)、简明幸福与生活质量满意度问卷(Q-LES-Q-SF)、简明健康风险跟踪量表(CHRT)以及席汉残疾量表(SDS)进行评定,于治疗后各访视时间点进行频率、强度及负担自评量表(FIBSER)评定。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考查两组患者生活质量与自杀风险、不良反应以及社会功能损害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3个月末,单药治疗组Q-LES-Q-SF评分高于联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08,P<0.05)。两种治疗方案时间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111.393,P<0.01)。治疗3个月末,单药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Q-LES-Q-SF评分与CHRT和SDS评分均呈负相关(r=-0.660、-0.712、-0.634、-0.718,P均<0.01)。结论 单药治疗和联合治疗均有助于改善急性期抑郁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单药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可能优于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139.
目的 探讨主动脉腔内隔绝术(EVGE)的并发症及其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8年10月实施主动脉腔内隔绝术的82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71例,女性11例,年龄33~78岁,平均年龄49.2岁.主动脉央层66例,腹主动脉瘤16例.探讨其治疗效果、并发症及处理方法.结果 随访3~78个月,随访率90.1%.技术成功率90.3%,临床成功率94.1%.围手术期病死率2.4%,总病死率6.1%,与EVGE相关的病死率2.4%.共21例发生并发症,其中Ⅰ型内漏13例,腹主动脉十二指肠瘘1例,术后真腔狭窄2例,逆向撕裂为stanford A型夹层2例,腔内隔绝术后综合征12例,腹股沟切口愈合延迟5例,便秘3例,脑梗死1例.无截瘫、左锁骨下动脉缺血、造影剂肾病、缺血性结肠炎、神经缺血性损伤和动脉栓塞发生.二次手术4例,包括Ⅰ型内漏2例,术后真腔狭窄2例.结论 并发症是影响EVGE中远期疗效的重要因素,需要我们进一步提高防治技术和规范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0.
<正>下肢静脉曲张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疾病,其中以大隐静脉曲张最为多见,我国成年男女的患病率分别达10%~15%和20%~25%[1]。静脉曲张早期往往不受患者重视,就诊时多已有明显曲张静脉团、下肢皮肤瘙痒、色素沉着症状,甚至出现溃疡形成,因此手术治疗成为解决患者实际问题的首选[2]。近年来,针对下肢静脉曲张手术的新技术发展迅猛,泡沫硬化疗法、静脉腔内射频闭合(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以及腔内激光闭合(endovenous laser ablatio,EVLA)等微创手术方法正逐步取代传统手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