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8篇
儿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4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1.
脑卒中患者常用运动疗法技术的现状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92.
骨保护蛋白与骨质疏松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骨保护蛋白(osteoprotegerin ,OPG )是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umornecroticfactorreceptor ,TNFR)超家族成员之一,自1997年被发现以来,引起广大学者的极大关注。研究发现,OPG不仅涉及骨重塑、免疫调节、血管的发生等过程,而且是影响破骨细胞分化、生成及活性的最终途径,在骨质疏松的发生机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也为骨质疏松的治疗开辟了广阔的前景。1OPGOPG是1997年由Simonet等在对大鼠小肠cDNA测序分析时首次发现,为一种含40 1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具有调节骨密度作用。随后,几个不同的研究小组分别从不同细胞系中得到破骨细胞生…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脉冲电磁场(PEMFs)和/或阿仑膦酸钠(ALN)对脊髓损伤(SCI)后大鼠骨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2只3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其中假手术组仅行椎板切除术,SCI组、SCI+ALN组、SCI+PEMFs组及SCI+PEMFs+ALN组行脊髓完全横断术,后3组于术后1周时分别给予ALN和/或PEMFs治疗;于术后8周时取材,检测各组大鼠股骨骨密度值、生物力学指标以及胫骨近端骨组织形态计量学等指标。实验所得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析因分析。结果早期应用ALN和/或PEMFs均可使股骨骨密度、股骨弹性载荷、最大载荷等生物力学指标增高,胫骨近端骨小梁面积百分比也同时增大,骨小梁宽度增加。结论早期应用ALN和/或PEMFs均可抑制SCI后骨量丢失,增强抗骨折能力,阻止胫骨近端微观结构的退变,提示早期应用ALN及PEMFs有助于防治SCI后骨质疏松,但其具体治疗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4.
骨骼肌的收缩特性部分是由肌球蛋白重链(MHC)亚型决定的。脊髓损伤后损伤水平以下的骨骼肌MHC各亚型mRNA和蛋白水平发生适应性变化,表现为慢MHC-Ⅰ亚型表达下调,快MHC亚型表达上调。MHC-mRNA的适应性变化先于蛋白的变化。不同物种、不同肌肉MHC转化的程度与速度不同。脊髓损伤后短时间训练不能引起MHC亚型发生显著的转化,而长期负重步行训练能够减缓肌纤维MHC亚型表达发生由慢向快的转化。  相似文献   
95.
神经阻滞术治疗痉挛型脑瘫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A型肉毒毒素阻滞术和酚阻滞术缓解脑性瘫痪患儿痉挛的优劣。方法:8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分为A、B两组接受神经阻滞术治疗。年龄2—17岁,平均6.25岁。A组患儿38例,应用BTX—A治疗,用量为55—150IU,平均80.4IU。B组患儿42例,应用5%的酚溶液治疗,用量为0.5—4.6ml,平均2.2ml。结果:两组患儿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患儿的疗效持续时间长于A组患儿(P<0.001),B组患儿的副作用发生率高于A组患儿的副作用率(P<0.05)。结论:BTX—A神经阻滞术更安全、可靠,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6.
Fugl—Meyer量表在社区脑卒中康复疗效评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运用Fugl—Meyer量表评定社区脑卒中康复疗效、判断其可行性。方法:对313例社区脑卒中偏瘫的患者分康复治疗组和对照组,运用偏瘫实用训练技术进行康复治疗3个月。治疗组在康复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2个月、治疗3个月利用Fugl—Meyer量表对肢体功能进行评定。对照组仅做定期跟踪康复评定。评定内容同治疗组。结果:①康复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分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1)。②康复治疗组较对照组效果好,治疗2个月后两组间Fugl—Meyer评分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1)。结论:运用Fugl—Meyer量表可显示出社区脑卒中患者的康复疗效,该量表可以在社区作为评定标准使用。  相似文献   
97.
偏瘫实用训练技术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偏瘫实用训练技术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 将313例脑血管病偏瘫患者分为康复治疗组和对照组,运用偏瘫实用训练技术进行康复治疗3个月。康复治疗组在康复治疗前、治疗1个月、2个月和3个月时分别采用Fugl—Meyer评定法、功能独立性评定法(FIM)和社区康复肢体残疾功能评定法,进行肢体功能评定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I。)评定。对照组仅做定期跟踪康复评定,内容同康复治疗组。结果 治疗后,康复治疗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ADL、社会适应能力均有明显改善,Fugl—Mey—er评分、FIM评分、社区康复肢体残疾功能评分均显著提高(P〈0.001),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0.001)。FIM评分、Fugl—Meyer评分、社区康复肢体残疾功能评定法三者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偏瘫实用训练技术有良好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98.
目的 研究“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量表”(CRRCAE)在评测脑血管疾病失语症患者中的信度和效度.方法 运用CRRCAE量表对20例失语症患者进行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分析,引用组内相关系数(inter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表示量表的可信度;将CRRCAE量表的总分和分项目测验同西方失语症量表(Western Aphasia Battery,WAB)的失语症指数和分测验进行量表的效度研究.结果 CRRCAE量表总评分组内相关系数〉0.9;CRRCAE的总评分同WAB的失语症指数有较高的相关性(r=0.948,P〈0.01);其敏感效应尺度为0.94.结论 CRRCAE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敏感度,其总分在反映失语症严重程度方面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可以作为在失语症患者的临床和语言康复中量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99.
康复治疗师的培养及资格认定之探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康复医学自 2 0世纪 80年代引入我国以后 ,作为一门较新的学科 ,虽然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和欢迎 ,得到迅速发展 ,但与快速增长的社会需求相比 ,尚存在较大差距。目前 ,我国的康复治疗水平仍然较低 ,工作也不很规范 ,康复治疗专业技术人员匮乏。面对社会急需康复治疗技术和康复治疗技术人员的巨大压力 ,国内同道们从各个方面做了大量开拓性的工作。在此 ,笔者旨在探讨康复治疗师的培养及资格认定事宜。1康复医学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康复治疗师为促进康复医学的发展 ,我国卫生部规定二级以上医院必须建立康复医学科。 1996年颁布的《康复医学科建…  相似文献   
100.
目的了解低频振动对脊髓损伤(SCI)继发骨质疏松(OP)大鼠骨代谢和骨质量的影响。方法50只SD大鼠采用脊髓全切横断法在第10胸椎处横断脊髓制作完全性SCI模型,并随机分为SCI6周对照组(SCI6w)、SCI12周对照组(SCI12w)、振动6周组(Vi6w)、振动12周组(Vi12w)和SCI6-12周振动组(Vi6-12w),每组10只;振动组分别于SCI后第4天(Vi6w组、Vi12w组)、第7周(Vi6-12w组)开始接受振动干预,振动频率20Hz,加速度0.15g,10min/次,2次/d,6d/周,Vi6w组和Vi6-12w组共振动6周,Vi12w组振动12周。分别在振动结束1d后处死动物,进行骨代谢血生化指标、骨密度(BMD)、骨形态计量学和生物力学性能测试。结果Vi6w组大鼠血Ca和股骨近端BMD较对照组改善(P〈0.05);Vi12w组第5腰椎最大载荷较对照组升高(P〈0.05);Vi6-12w组大鼠骨代谢和骨质量未见明显变化。结论早期开始的低频振动干预可改善SCI继发OP,但存在部位差异;后期进行的振动干预不能改善SCI继发OP,但可防止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