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25篇
药学   13篇
  8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91.
3D-CTA结合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3D-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7-09~2009-08入院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69例,行3D-CTA、DSA检查,研究比较CTA、DSA影像特点。结果69例患者,阴性3例,余66例患者共检出72个动脉瘤。3D-CTA与DSA准确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颅内动脉瘤影像学诊断上,3D-CTA和DSA各有优势。DSA与CTA两种检查方法互补可提高动脉瘤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92.
目的探讨窦镰旁脑膜瘤显微手术切除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窦镰旁脑膜瘤患者显微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按Simpson标准,在30例窦镰旁脑膜瘤患者中肿瘤Ⅰ级切除23例,Ⅱ~Ⅲ级切除7例,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可以有效的控制术中出血,明显提高窦镰旁脑膜瘤的全切除率,降低复发率,减少致残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3.
1/2瓣生蒜防肠癌肠癌是危害中年男性健康的第三大肿瘤。新西兰的科学家研究发现,大蒜具有一定的防肠癌功效,每天半瓣大蒜就足够了。1个苹果护心减肥荷兰科学家发现,每天吃1个苹果,就可将冠心痛的患病率减少50%。2个橘子护胃防癌男人爱暴饮暴食,爱吃味重的食品,爱喝酒,这些都会对胃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澳大利亚学者称,每天吃2个柑橘类水果,便可使胃癌的风险降低50%。  相似文献   
194.
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一种转录调节因子,其在常氧状态下降解,低氧状态下稳定,并从细胞质向细胞核转移,参与对低氧的多种生理应答,通过泛素蛋白酶体系统降解,在缺氧神经细胞培养及脑缺血缺氧损伤模型中表达增加,不同药物干预及高压氧预处理对其表达变化影响不同,产生神经保护或者损伤作用,通过研究其表达特点,为临床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5.
目的:探讨单纯小切口切开减压与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 VSD)对毒蛇咬伤部位及肢体肿胀治疗效果比较,为临床并发症的治疗提供有效且可行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334例毒蛇咬伤肢体肿胀的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196例和对照组138例。两组患者均早期给予标准化综合治疗,对照组应用传统单纯小切口切开减压治疗,治疗组采用VSD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患者住院时间由对照组(4.72±2.00) d缩短至治疗组(2.25±1.17) d,患者的医疗费用由对照组(4 962.18±918.92)元减少致至治疗组(2 845.77±580.48)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患者的治愈率由对照组的83.33%提高到治疗组的94.90%。结论:VSD对毒蛇咬伤肢体肿胀、坏死的疗效优于单纯小切口切开减压引流治疗。  相似文献   
196.
目的探讨血管内低温治疗联合早期幽门后喂养对首发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旨在为临床决策首发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低温治疗期最优营养支持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非随机对照研究, 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入住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科ICU行血管内低温治疗的78例首发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 收集患者一般信息和临床资料, 根据血管内低温治疗联合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分组, 分为早期幽门后喂养组52例与早期肠外营养组26例, 对2组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疾病预后、营养状况及营养支持相关并发症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期幽门后喂养组血管内低温治疗后30 d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为(11.25 ± 4.92)分, 高于早期肠外营养组的(8.40 ± 5.53)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 P<0.05);治疗后早期幽门后喂养组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分别为(59.56 ± 5.09)、(131.06 ± 19.58) g/L, 均高于早期肠外营养组的(56.52 ± 7.94)、(122.07 ± 17.72) g/L, 差异均有统计...  相似文献   
197.
目的 探讨netrin-1对心肌梗死大鼠心室重构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肌梗死模型组、心肌梗死+netrin-1低剂量组(低剂量组),心肌梗死+netrin-1高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8只。成功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大鼠模型后,腹腔注射netrin-1干预4周,小动物超声系统检测大鼠心脏功能指标变化;HE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Masson染色检测大鼠心肌纤维化情况;TUNEL染色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DCC、ERK1/2及p-ERK1/2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netrin-1低、高剂量组大鼠左心室收缩压(LVSP)和左心室内压力的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dp/dtmax)值明显升高,左心室舒张末期压(LVEDP)值显著降低;大鼠心质量/体质量(HW/BW)、(左心室+室间隔)质量/体质量[(LV+S)/BW]和(左心室+室间隔)质量/心质量[(LV+S)/HW]均显著降低。心肌细胞坏死明显减少,炎症细胞浸润减轻,胶原沉积减少;凋亡心肌细胞数量明显减少;DCC与p-ERK1/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结论 ...  相似文献   
198.
目的 探索PM2.5主要成分多环芳烃(PAH)中的单体成分(chrysene,Chry)与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2020年6月至9月经皮肾穿刺活检明确诊断为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0例(66.7%),女性10例(33.3%),年龄47.0(39.0,53.5)岁。留取全血标本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多环芳烃(PAH)单体成分浓度。分析血浓度与IMN患者血清白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及血清抗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等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IMN患者全血浓度0.035(0.024,0.086)mg/L;血浓度与24 h尿总蛋白(r=0.530,P=0.003)、胱抑素C(r=0.742,P<0.001)、β2微球蛋白(r=0.792,P<0.001)、PLA2R抗体(r=0.463,P=0.005)呈正相关,与血清白蛋白(r=-0.327,P=0.039)、血清IgG(r=-0.440,P=0.007)呈负相关,浓度每增加0.1 mg/L,PLA2R抗体浓度增加80.84 RU/mL(P<0.00...  相似文献   
199.
目的:探讨双侧胸肋间筋膜阻滞(Pect-intercostal fascial block,PIFB)对接受心脏直视手术的患者围手术期疼痛管理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于我院接受心脏直视术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接受双侧PIFB,对照组未接受神经阻滞.比较两组入院后舒芬太尼和帕瑞昔布的消耗量、拔管时间、第一次排便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时间、住院时间、术后1、2、3 d的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IL-6)、胰岛素、葡萄糖和胰岛素抵抗.结果:观察组术中舒芬太尼消耗量、术后舒芬太尼消耗量、术后帕瑞昔布消耗量、拔管时间、ICU住院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 d、术后2 d、术后3 d的胰岛素、葡萄糖、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insulin resistance,HOMA-IR)、IL-6的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侧PIFB为接受心脏直视手术的患者提供有效的镇痛,并加速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00.
<正>步行功能的恢复是脑卒中后康复治疗最重要的目标之一[1]。既往的研究表明,约38%的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6个月仍不能行走[2],而那些出院时可以步行的患者,回归家庭后的步行能力也大幅下降[3]。因此,恢复步行功能对脑卒中患者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