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55篇
预防医学   24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7篇
  2篇
中国医学   22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在我们临床工作中,深度烧伤、周围血管病变、周围神经性疾病及慢性感染疾病导致四肢或躯干创面经久不愈是临床工作的一个难题,病人往往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往往得通过植皮或皮瓣手术治疗来解决.而患者大都不希望手术,所以创面需要长时间的换药,但常常效果不佳.通过应用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凝胶(金扶宁),我们在治疗方法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创面修复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2.
目的 总结评价人造皮肤在烧伤创面中的临床应用情况与发展前景.方法 通过介绍人造皮肤的使用方法,及其护理,来总结其特点与优点.结果 人造皮肤可以更好地黏附在烧伤创面上,可以有效地防止烧伤创面的再出血与感染,还可以减少患者的疼痛感,加快烧伤创面的修复.同时,对于人造皮肤对烧伤剖面进行修复的稳定性、安全性、均匀性与生产率等,人们现在已经开始重视,并且已经成为了当前的一个热点研究问题.结论 人造皮肤的临床应用效果很好,出现问题的情况很少,是一种当前比较适合烧伤创面的治疗方法,值得人们进一步对其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3.
目的探讨跷板型夹板外固定治疗早期闭合性Bennett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8例早期闭合性Bennett骨折患者采用手法复位跷板式夹板外固定治疗。结果28例患者均一次性复位成功,X线片示骨折均达到解剖复位,治疗后拇指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跷板型夹板外固定治疗早期闭合性Bennett骨折,方法简单,安全、可靠,伤肢功能恢复好,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4.
目的探讨护生的社会支持状况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621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自编的一般人口学资料问卷进行团体实测。结果回收有效问卷576份,回收率为92.75%。(1)在社会支持量表得分和主观幸福感得分方面,只有女护生主观幸福感得分显著高于常模(P〈0.01)。(2)本科护生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得分明显高于大专和中专护生(P〈0.05),大专护生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得分明显高于中专护生(P〈0.05);城市护生社会支持总分和主观支持得分明显低于农村护生(P〈0.05),独生子女护生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得分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护生(P〈0.01)。(3)护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总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和P〈0.05)。结论学历层次、独生子女情况、生源地不同影响护生的社会支持水平,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提高主观幸福感必须加强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185.
目的 探讨欧前胡素治疗宫颈癌的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使用网络药理学筛选欧前胡素药用成分和疾病宫颈癌靶点并进行相关的分子对接技术验证。中草药系统药理平台查找欧前胡素的有效成分和作用靶点,采用OMIM和GeneCards数据库,对宫颈癌相关的目标基因进行交叉筛选,Cytoscape软件分析宫颈癌和欧前胡素的共同靶点,String数据库分析并建构PPI网络分析,Rstudo 4.0软件分析并绘图,DAVID生物信息数据库统计,GO富集、KEGG富集分析。分子对接使用AutoDock分析。结果 PPI网络结果显示TERT、ESR1、PTGS2、PGR、PPARG、CA9、ESR2、AR、CASP9、ALPL、CLK1可能为欧前胡素和宫颈癌的核心靶点。GO富集得到26个生物过程,KEGG富集得到6条主要通路,包括Chemical cancer receptor activation、Estrogen、Breast cancer、VEGF、Prolactin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LYS-243、ARG-240和GLU-272等化合物能与宫颈癌的核心靶点有良好的结合力。结论 欧前胡素可...  相似文献   
186.
目的 论证柴丹泻血方治疗肝郁血瘀证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的科学性.方法 基于ET的发病机制以及治疗现状,分析中医药治疗ET的优势;基于其中医病因病机,分析柴丹泻血方的组方用药特点;基于柴丹泻血方组方药物及其活性成分的现代药理学研究,探讨柴丹泻血方治疗肝郁血瘀证ET...  相似文献   
187.
  目的  分析甘肃省发现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序列,对比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和低致病性禽流感(LPAI)H7N9病毒的基因变异及分子进化特征,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参考。  方法  对甘肃省2017年以来发现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进行基因组对比,并使用MEGA 7.0等软件分析其全基因组特征。  结果  6例人感染H7N9病例,均有活禽或其环境暴露史,共获得3株毒株:GS/19545、GS/27151和GS/23275。 GS/19545和GS/27151为LPAI,GS/23275为HPAI。 3株毒株的HA、NA基因均来自欧亚系的长三角支系。 GS/23275的NP基因和广东省2017年分离的HPAI处于同一进化分支上,与GS/19545、GS/27151形成两个明显的分支。 GS/23275的PB2基因与安徽省2015年从禽类体内分离的H9N2病毒亲缘关系较近。 3株毒株的HA受体结合位点均发生G186V、S138A突变,NA蛋白茎部均发生68~72位点氨基酸缺失,在PA、PB1、PB2、M1、M2、NS1、NS2等蛋白中均发生相同氨基酸突变。  结论  甘肃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基因组发生了部分重要分子突变,可能导致其毒力增强,并具备潜在的人际传播能力。 加强禽流感病毒基因特征研究分析,有助于从分子水平上监测病毒变异突变并对疫情进行科学防控。  相似文献   
188.
目的 从动态负荷心肌灌注图像中提取出冠状动脉充盈最佳期相图像进行后处理,与常规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对比,评价其图像质量及对血管的诊断效能,探讨是否能用负荷后冠状动脉图像重建来替代常规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减少患者额外的造影剂使用及辐射剂量.方法 收集我院拟诊冠心病、心绞痛患者46例,使用西门子第三代Force双源CT对...  相似文献   
189.
目的:了解新冠肺炎疫情下黑龙江省一线防疫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为开展心理干预服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21年1月16—31日采用广泛性焦虑量表和抑郁症筛查量表对黑龙江省一线防疫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结果:共收集有效问卷369份,广泛性焦虑量表评估得分为(5.31±4.72)分,抑郁症筛查量表评估得分为(5.22±4.97)分。女性、较低年龄组、大专及以下学历、初级职称、无传染病防控经验人员、已婚人员、于一线工作时间较长者、每日工作时间较长者更易出现焦虑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16.674、80.938、8.485、172.958、14.858、178.954、-6.388和208.508,P值均<0.01);女性、较低年龄组、大专及以下学历、初级职称、无传染病防控经验人员、已婚人员、于一线工作时间较长者、每日工作时间较长者、从事核酸检测人员更易产生抑郁情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4.939、69.228、9.350、170.530、188.984、-12.289、-6.336、173.314和8.779,P值均<0.01)。结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一线防...  相似文献   
190.
外周神经损伤(PNI)后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外周神经损伤后机体有一定的再生能力但修复速度很慢且功能恢复不充分, 这是外周神经损伤后亟待解决的问题。有效的手术和康复策略以及新技术的开发是我们的研究方向。外周神经损伤后的修复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是改善轴突的内在生长能力, 这个过程涉及信号传递和各种神经调节因子的正负调节。其次是改善损伤修复环境, 其中施万细胞和巨噬细胞发挥各自的作用改善抑制性环境。最后是修复后的神经与被支配组织的成功连接。人们一直在尝试开发基于生物材料的治疗外周神经损伤的方法, 以再生功能失调的神经组织。石墨烯是目前已知的最薄、最强、最轻的材料, 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和导电性, 石墨烯基材料(GBMs)用于神经损伤被认为是一种新兴技术, 为外周神经损伤修复带来了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