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1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91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35篇
临床医学   173篇
内科学   207篇
神经病学   278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216篇
预防医学   31篇
药学   29篇
  1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碳酸锂是治疗躁狂症的常用药物之一,其血锂浓度与疗效、剂量及副作用的关系,国内外已有不少报道,但对脑脊液、唾液锂浓度与疗效、剂量及副作用的关系国内报道甚少。为此,我们对14例躁狂症患者血、唾液、脑脊液的锂浓度进行了测定,并对剂量、疗效、副作用与三种  相似文献   
62.
大鼠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时间窗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尿激酶溶栓治疗大鼠急性脑梗死的时间窗。方法 用自体血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 (MCAO)模型 ,在栓塞后 30、6 0、90、12 0、180min(A、B、C、D、E组 )经静脉注射尿激酶 (5万U/kg)溶栓 ,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TTC染色测梗死体积、核磁共振 (MRI)及病理学观察 ,比较不同时间点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MCAO后 90min内溶栓 (A、B、C组 )能显著改善神经功能 ,缩小梗死体积 (P <0 .0 5 ) ,12 0min以后溶栓组 (D、E组 )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且并发脑出血率高 (31.3% )。结论 本研究提示大鼠脑梗死溶栓治疗最佳时间窗为栓塞后 90min内 ,溶栓治疗时间越早 ,疗效及安全性越高。  相似文献   
63.
64.
银杏叶提取物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胆碱能纤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银杏叶提取物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的记忆功能及海马胆碱能纤维的影响,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具有重大理论意义.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对VD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设计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神经生物学教研室完成.实验动物采用纯种雄性Wistar大白鼠49只,体质量220~280 g(华中科技大学实验动物中心供给).干预成年Wistar雄性大鼠49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9)、VD模型组(n=40).用避暗试验测定假手术组和VD模型组手术7 d后的学习、记忆功能.将出现明显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的36只VD模型大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对照组及银杏叶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每组9只动物,各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1 mL/100g、银杏叶提取物100,150,200 mg/kg灌胃10 d后,再用明、暗箱装置测定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用胆碱酯酶染色观察了各组大鼠海马胆碱能纤维的密度.主要观察指标①GBE对VD大鼠避暗试验的影响.②CA1区胆碱能纤维染色的结果.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学习训练中错误次数明显增多,遭受电击的累积刺激时间(cumulated stimulation time,CST)明显延长;记忆测试中小鼠从放入明室到进入暗室遭受电击的步入潜伏期(step through latency,STL)明显缩短,错误次数明显增多,CST明显延长(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银杏叶提取物中、高剂量组学习训练中小鼠首次遭受电击后从暗室逃入明室的逃避潜伏期(escapelatency,EL)明显缩短,银杏叶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错误次数明显减少(P<0.01);记忆测验中银杏叶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STL明显延长,EL明显缩短,CST明显缩短,错误次数明显减少.在光镜下可以观察到模型组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大鼠海马CA1区胆碱能纤维密度明显稀疏,吸光度明显降低(P<0.01).银杏叶提取物低、中、高剂量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大鼠海马CA1区胆碱能纤维密度明显变密,吸光度明显升高(P<0.01),表明GBE可以增加VD大鼠海马CA1区乙酰胆碱的含量.结论GBE对VD大鼠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海马胆碱能纤维的密度有关.  相似文献   
65.
补阳还五汤辨证治疗对脑卒中后精神障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精神障碍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莱芜市矫形康复医院120例脑卒中后精神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0),用常规西药疗法进行治疗;治疗组(n=70),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中药治疗,并配合早期康复训练、针灸和按摩疗法。分别与治疗前24h及治疗后1个月进行神经功能缺损(CNS)评定和长谷川痴呆修改量表(HDS—R)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后CNS(15.20&;#177;8.20)和HDS—R评分(23.42&;#177;1.32)均有改善,与对照组(20.01&;#177;9.10和21.84&;#177;1.2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03,6.58;P&;lt;0.05)。治疗组治愈率(74%)和有效率(97%)均优于对照组(52%和80%),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r=6.346,9.816;P&;lt;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精神障碍,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运动训练结合电针治疗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齿状回区巢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5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造模对照组(A组)、运动训练组(B组)和运动训练结合电针治疗组(c组),采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脑中动脉阻塞lh,再灌注7,14和21d,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缺血侧和对侧海马齿状回区巢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3组大鼠均表现为7d时的海马区阳性细胞最多。而且在各时间点的缺血侧海马DG区的巢蛋白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多于对侧DG区(P〈0.01)。7,14和21d时,c组和B组大鼠缺血侧海马区巢蛋白阳性细胞较A组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d和14d时,c组大鼠缺血侧海马区巢蛋白阳性细胞较B组亦明显增多(P〈0.01)。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区巢蛋白阳性细胞的增多存在时间规律及原位增殖特性,运动训练和电针治疗可显著增加巢蛋白阳性表达的数量。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星形胶质细胞对共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和分化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Hoechst33342标记后与纯化的星形胶质细胞在DMEM/F12/10%FBS中一起培养,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状况、形态变化和特异性标志蛋白NeuN、GFAP和CNP的表达。结果:倒置显微镜下2种细胞生长状态良好,少数Hoechst33342标记细胞伸出细长突起,呈锥形、多角形或星形,有NeuN、GFAP和CNP的表达。结论:星形胶质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可以维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并可在一定程度上诱导其向神经样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68例脑出血患者在发病24h内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后,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患者在生命体征基本平稳后行早期康复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神经外科治疗。结果:治疗后康复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康复组的基本痊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总有效率、病死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后,早期康复治疗可以降低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69.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β蛋白含量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CT、MRI和经颅多普勒等现代化的神经影像学技术对于脑梗死的定位和判断梗死体积有重要作用,目前尚缺乏更加简便易行的实验室检测手段。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S100-β含量与发病后脑梗死体积及预后的关系。 设计:病例一对照观察。 单位:山东大学山东省立医院神经内科。 对象:选择2004-09/2005-08山东省立医院神经内科收治58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为病例组,年龄36~86岁,平均(67.7&;#177;14.2)岁,男37例,女21例,均于出现症状24h内入组。纳入标准:诊断符合第2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全部患者均经头颅CT或磁共振等神经系统扫描检查证实符合脑梗死标准。排除标准:有脑血管病病史和/或遗留残疾。对照组50例为同期入院健康体检者,男32例,女18例,年龄43~89岁,平均(68+9)岁,2组问性别及年龄构成差异无显著性。 方法:①病例组患者在入院当时及第1,2,3,4,6,10天各留取血液标本1次,对照组受试者仅在早晨空腹时留取血液标本1次。血清S100-β水平用ELISA方法测定。②病例组于患者脑梗死发作后第7天经CT及Simes Somatom所提供的软件测量梗死体积,神经功能于患者脑梗死发作后3个月评定,评定标准为修正的Rankin等级评分。 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受试者血清S100-β浓度。②病例组患者急性脑梗死发作后第7天时脑梗死体积以及脑梗死发作3个月后神经功能的评定。 结果:纳入患者58例和正常对照者50例,除病例组中6例患者出现脑干反射完全消失后2月内死亡外,其余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病例组患者血清S100-β蛋白含量:逐渐增高,高峰在患者出现急性脑梗死症状后的第3天出现,为(0.61&;#177;0.13)μg/L,至第10天下降。经Post—hoe检验,脑梗死6天以内S100-β水平高于对照组,至第10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②病例组患者血清S100-β水平:从发病开始的第1,2,3,4,6天(第lO天除外)均与最终的脑梗死体积呈正相关,在第3天相关性最密切(r=0.937,P〈0.01)。③病例组患者急性脑梗死3个月情况:以改良的Rankin等级评分评定其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双变量相关分析显示血清S100-β水平与Rankin等级评分有密切的正相关性(r=0.507,P〈0.001)。 结论:血清中S100-β蛋白含量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脑梗死体积正相关.可以辅助预测急性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恢复状况。  相似文献   
70.
干放无菌持物钳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上无菌持物钳是存放在无菌器械保存液(0.1%苯扎溴铵灭加0.5%亚硝酸钠)中。由于苯扎溴铵属低效消毒剂,不能用于灭菌,即使改用效能肯定的2%碱性戊二醛,由于其使用中pH值会有下降,灭菌效能也因之下降。且无菌持物钳存放在消毒液的容器中(简称湿放)有以下不足之处:使用前需用无菌水冲洗,给工作带来不便;能使严禁潮湿物品残留消毒液刺激组织引起过敏反应;盛放无菌持物钳的消毒液在污染情况下,有利于细菌繁殖生长;增加成本开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