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王敏建  魏华  张渝  梅其霞 《中成药》2011,(9):1638-1639
目的 观察静灵口服液联合利他林治疗儿童多动症合并短暂性抽动障碍的疗效.方法 随机将门诊儿童多动症合并短暂性抽动障碍者分为单用利他林的对照组(44例)和静灵口服液联合利他林的治疗组(50例),经4月治疗后观察其治疗前后的减分率进行疗效评判比较,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静灵口服液联合利他林对于多动症的症状改善显效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对于抽动障碍症状的改善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静灵口服液联合利他林在治疗儿童多动症合并短暂性抽动障碍患者中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不愿接受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寻找一套适宜的保守治疗方案。方法 156例患者,诊断明确,采用卧硬板床、骨盆牵引、推拿按摩,中西药物、针灸、功能锻炼的方法。结果 痊愈102例,显效17例,有效19例,无效18例。结论 本方法经济、无痛苦、有效、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13.
重庆市大学生自杀意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重庆市大学生自杀意念的报告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自制量表在重庆市随机抽取的11所大学中调查9808名大学生,了解自杀意念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模型发现其危险因素.结果大学生自杀意念报告率为13.0%,有自杀意念的男、女学生构成比为3:4;多因素分析显示其危险因素排列为:近一年感到绝望频率高(OR=5.07,95%CI:4.27~6.02)、近一个月心理问题对学习及日常生活的影响(OR=2.07,95%CI:1.79~2.38)、已发生性行为(OR=1.95,95%CI:1.65~2.30)、亲属有过自杀行为(OR=1.77,95%CI:1.52~2.08)、女性(OR=1.66,95%CI:1.45~1.90)、认识的人中有过自杀行为(OR=1.46,95%CI:1.28~1.67)、近一个月因疾病对学习及日常生活影响(OR=1.29,95%CI:1.08~1.52).结论 大学生样本中自杀意念报告率较高.应根据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在高校制定和执行有针对性的自杀预防计划.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抗抑郁药物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孤养与CUMS联合建立抑郁模型,旷场分析和液体消耗实验进行行为学观察。对抑郁模型进行氟西汀、噻奈普汀、生理盐水灌胃30天,GFAP免疫组化观察星型胶质细胞数量。结果:应激+氟西汀组、应激+噻奈普汀组与应激+生理盐水组比较旷场分析、液体消耗试验及免疫组化图像分析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抗抑郁药物能促进抑郁模型大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增生,星形胶质细胞可能参与抑郁症的病理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促进临床合理使用奥氮平和齐拉西酮.方法 检索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中2004年1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收录的药品不良事件(ADE)报告,采用报告比值比法分析2种目标药品上报频数排名前30位的ADE及指定医疗事件(DME)信号.结果 2种药品的高频ADE多分布于神经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17.
梅其霞  王敏建  李燕  张天秀 《中成药》2010,32(7):1272-1274
目的:观察小儿智力糖浆治疗儿童多动症的疗效.方法:随机将门诊儿童多动症患者分为单用小儿智力糖浆的治疗组和单用利他林的对照组,经4月治疗后进行疗效观察.结果:小儿智力糖浆对于轻度和中度儿童多动症患者疗效与利他林治疗无明显差异,对于重度儿童多动症患者小儿智力糖浆疗效不及利他林.结论:小儿智力糖浆在治疗轻中度儿童多动症患者中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利培酮与氟哌啶醇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2例6~14岁抽动障碍患儿随机分为利培酮组和氟哌啶醇组;分别予以相应的药物治疗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2、4、8周末采用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估疗效和安全性。结果:共有46例患者完成8周的治疗;治疗第2周末利培酮组(24例)YGTSS总分明显高于氟哌啶醇组(22例)[(57.71±15.45)分vs.(47.34±18.13)分],有效率明显低于氟哌啶醇组(29.17%vs.59.09%)(P均0.05);治疗第4、8周末两组间YGTSS总分和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第2、4、8周末利培酮组TESS分明显低于氟哌啶醇组(P均0.01)。结论:利培酮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疗效与氟哌啶醇相当;虽然起效较慢,但不良反应小,适合儿童治疗。  相似文献   
19.
重庆市大学生自杀未遂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重庆市大学生自杀未遂的特征、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北京回龙观医院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提供的《自杀态度与心理健康状况问卷(大学版-Ⅳ)》在重庆市随机抽取的11所大学中调查了9808名大学生,了解自杀未遂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模型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大学生自杀未遂报告率为1.7%(169/9808),男女性别构成比为1∶1.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其危险因素排列为:近一年感到绝望的频率高(OR=4.2,95%CI:3.1~5.9)、一级亲属有过自杀行为(OR=2.8,95%CI:1.7~4.7)、认识的人有过自杀行为(OR=2.8,95%CI:2.1~3.9)、已发生性行为(OR=2.7,95%CI:1.9~3.9)、近1个月心理问题对学习及日常生活的影响(OR=2.5,95%CI:1.8~3.6)、女性(OR=2.5,95%CI:1.8~3.5)、其他血缘关系亲属有自杀行为(OR=2.4,95%CI:1.6~3.4),P值均小于0.001。结论大学生自杀现象并不罕见,应在高校制定和执行有针对性的自杀预防计划。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冲动性及攻击性对大学生自杀未遂行为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杀态度与心理健康状况问卷(大学版-Ⅳ)>对重庆市随机抽取的11所大学的120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比较有无自杀未遂大学生中文版Barratt冲动行为量表与Buss和Perry攻击问卷的评估结果,分析冲动性及攻击性人格对大学生发生自杀行为的影响.结果 收集有效问卷9808份,大学生自杀未遂的报告率为1.7%(169/9808).自杀未遂组的冲动行为量表中的非计划性、行动冲动性和认知冲动性及总分均高于无自杀未遂组(P<0.001).自杀未遂组Buss和Perry攻击问卷的总分及身体攻击、言语攻击、愤怒、敌意、指向自我的攻击等各因子分均高于无自杀未遂组(P<0.01).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自杀未遂最密切有关的独立危险因素排列为:攻击性总分高(OR=20.81,95%CI:12.36~35.03,P<0.01),行动冲动性分高(OR=4.32,95%CI:2.33~8.01,P<0.01).冲动性总分高(OR=3.37,95%CI:1.65~8.42,P<0.01),非计划性分值高(OR=3.12,95%CI:1.75~5.56,P<0.01),自杀意念强(OR=2.54,95%CI:1.75~3.70,P<0.01),已发生过性行为(3.12,95%CI:1.75~5.56,P<0.01),女性(OR=2.15,95%CI:1.48~3.14,P<0.01),指向自我的攻击分值高(OR=1.89,95%CI:1.24~2.88,P<0.01).结论 有自杀未遂的大学生更多体现出冲动性及攻击性人格,对大学生冲动性自杀行为应采取不一样的干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