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09篇
内科学   2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62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4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51.
摘 要:[目的] 描述云南省2013年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情况,为云南省癌症防治工作提供基础信息。[方法] 按照肿瘤登记质量控制标准,对云南省11个肿瘤登记处报告的2013年数据进行系统评估。对符合质量要求的5个登记处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分城乡、性别、年龄及癌症部位分别计算发病率和死亡率。[结果] 2013年纳入分析的5个登记处覆盖人口共2 141 576人,占全省2013年人口数的4.52%。病理诊断比例(MV%)为64.51%,只有死亡医学证明书比例(DCO%)为1.49%,死亡发病比(M/I)为0.61。全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发病率为213.16/10万(城市241.45/10万,农村190.92/10 万),中标率为156.30/10 万,世标率为151.05/10 万,累积率(0~74岁)为16.97%。全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31.07/10 万(城市148.52/10 万,农村117.35/10 万),中标死亡率为91.21/10 万,世标死亡率为89.57/10 万,累积率(0~74岁)为10.11%。肺癌、女性乳腺癌、结直肠癌、宫颈癌、肝癌、胃癌、子宫体癌、前列腺癌、脑瘤和卵巢癌是云南省主要恶性肿瘤,约占全部新发病例的67.86%。肺癌、肝癌、结直肠癌、胃癌、女性乳腺癌、宫颈癌、胰腺癌、白血病、脑瘤及胆囊癌是云南省主要恶性肿瘤死因,约占全部肿瘤死亡病例的78.55%。[结论] 应加强对肺癌、肝癌、结直肠癌、胃癌、宫颈癌、女性乳腺癌等主要恶性肿瘤的防控。  相似文献   
52.
王建宁  秦明芳  文卫华 《中国肿瘤》2018,27(10):757-762
摘 要:[目的] 分析云南省个旧市2014年恶性肿瘤的发病和死亡情况,为个旧市癌症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评估个旧市2014年恶性肿瘤登记数据质量,计算恶性肿瘤发病(死亡)率、年龄别发病(死亡)率、标化发病(死亡)率、截缩发病(死亡)率及累积发病(死亡)率等指标。[结果] 个旧市2014年登记数据的病理学诊断比例(MV%)为63.49%,只有死亡医学证明书比例(DCO%)为1.47%,死亡发病比(M/I)为0.60。2014年个旧市恶性肿瘤粗发病率为225.30/10万,中标率为147.20/10万,世标率为141.43/10万,截缩率为259.03/10万,累积发病率(0~74 岁)为16.22%。2014年个旧市恶性肿瘤粗死亡率为134.62/10万,中标率为80.74/10万,世标率为78.58/10万,截缩率为112.82/10万,累积死亡率(0~74 岁)为8.88%。发病前10位的恶性肿瘤依次为肺癌、结直肠癌、肝癌、女性乳腺癌、脑肿瘤、膀胱癌、胆囊癌、胃癌、宫颈癌和淋巴瘤,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72.90%。死亡前10位的恶性肿瘤依次为肺癌、结直肠癌、肝癌、胆囊癌、胃癌、脑肿瘤、淋巴瘤、白血病、卵巢癌和胰腺癌,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74.00%。[结论] 个旧市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肺癌、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和女性乳腺癌是威胁个旧市居民的主要恶性肿瘤,应进一步加强肿瘤的防治工作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血管再通修复重建对下肢动脉缺血导致创面修复的影响。方法 2003年6月至2007年5月对226例下肢动脉缺血导致创面的患者分为未行下肢动脉血管再通修复重建的患者118例和行下肢动脉血管再通修复重建的患者(包括经皮腔内血管成形修复及支架置入术、人工或自体血管搭桥动脉旁路移植术、动脉血管内膜硬化斑剥脱血管成型修复、动脉血管切开取栓和大网膜移植血流再通重建术)108例共两组,采用超声彩色多普勒和选择性血管造影进行检查是否存在下肢动脉的缺血,分析创面的愈合情况(包括创面愈合时间、截肢率和复发率等)。结果 (1)226例下肢动脉缺血形成的创面中足部感染或溃疡197例(87%,197/226),小腿皮肤慢性感染和溃疡29例(13%,29/226)。创面〈1cm者59例(26%,59/226),创面1~2cm者77例(34%,77/226),创面2~5cm者63例(28%,63/226),创面〉5cm者27例(12%,27/226);(2)226例行超声彩色多普勒检查阳性结果201例(阳性率89%,201/226),其中完全闭塞者48例(24%,48/201),重度狭窄者71例(35%,71/201),中度狭窄者82例(41%,82/201);(3)行选择性血管造影者192例,检测阳性结果为167例(87%,167/192),其中髂总动脉+髂外动脉+股动脉闭塞或狭窄者23例(14%,23/167),髂外动脉+股动脉闭塞或狭窄者39例(23%,39/167),股动脉+腘动脉闭塞或狭窄者58例(35%,58/167),腘动脉下动脉血管闭塞或狭窄者47例(28%,47/167);(4)在108例下肢动脉血管再通修复重建的患者中,经皮腔内血管成形修复再通重建(PTA)及支架置入术32例(30%,32/108),人工或自体血管搭桥动脉旁路移植血管修复再通重建(髂-股动脉、髂-腘动脉、股-股动脉、股-腘动脉、股-胫前或后动脉)术36例(33%,36/108),动脉血管内膜硬化斑剥脱血管成型修复再通重建术25例(23%,25/108),动脉血管切开取栓再通术11例(10%,11/108),大网膜移植血流再通重建术4例(4%,4/108);(5)行和未行下肢动脉血管再通修复重建的患者相比,创面愈合的天数平均缩短(25±3)天(P〈0.05),行下肢动脉血管再通修复重建的患者截肢率为7%(7/108),复发率为8%(8/108),未行下肢动脉血管再通修复重建的患者截肢率为14%(16/118),复发率为27%(32/118)。结论 在下肢动脉缺血导致下肢或足部创面的愈合的过程中,下肢动脉血管再通修复重建起非常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54.
目的比较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与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分为两组,一组采取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取石,另一组采取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术取石,对比观察两组的取石成功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的取石成功率分别为95%和9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两组分别为21.66%和17.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与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都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ICU患者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不同时段非计划性下机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CRRT患者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行CRRT的107例患者,统计CRRT非计划性下机例次,并分析相关因素。结果107例患者共行CRRT 408例次,其中非计划性下机304例次,发生率74.51%,CRRT非计划性下机的时间为(24.41±11.50)h。其中24h内下机172例次(56.58%),其受血泵速度、PT值、血小板值影响;超过24h无明确诱因下机132例次(43.42%),其受血泵速度、APTT值、抗凝方式、PT值及血小板值影响。结论 CRRT非计划性下机多发生在24h内,24h内非计划性下机与血流速、PT值、血小板值有关,同时与医护人员的操作密切相关;超过24h非计划性下机与血流速、APTT值、抗凝方式、PT值、血小板值有关。ICU科室应加强相关制度制定及医护人员专科培训,提高CRRT相关操作能力与知识水平,排除和及时处理各种报警,避免体外循环凝血,保证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通畅。  相似文献   
56.
目的:提高对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ANKL)的认识.方法:报告1例ANKL患者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高热、肝脾肿大、进行性血细胞减少、外周血大颗粒淋巴细胞异常增多、骨髓中异常细胞增多并伴吞噬血细胞现象等,白血病细胞免疫表型为CD2、CD56阳性,CD3、CD4、CD8和CD57阴性,临床进展迅速.结论:ANKL为一种少见疾病,除临床表现外,诊断时需结合白血病细胞的免疫表型并需注意与其他相关疾病的鉴别,该病常呈侵袭性进展,治疗效果欠佳,预后极差.  相似文献   
57.
目的:研究对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NL)的特点.方法:报告2例CNL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脾大,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增高,无Ph染色体、bcr-abl融合基因,骨髓粒系增生,无病态造血和明显纤维化依据,排除了如类白血病反应、其他克隆性血液病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增多,其中1例伴有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2.5年后转化为急性白血病.结论:CNL是一种少见的骨髓增殖性疾病,多发生于老年人,预后差,治疗无标准方案,年轻患者应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以达到治愈目的.  相似文献   
58.
目的:提高对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ANKL)的认识。方法:报告1例ANKL患者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高热、肝脾肿大、进行性血细胞减少、外周血大颗粒淋巴细胞异常增多、骨髓中异常细胞增多并伴吞噬血细胞现象等,白血病细胞免疫表型为CD2、CD56阳性,CD3、CD4、CD8和CD57阴性,临床进展迅速。结论:ANKL为一种少见疾病,除临床表现外,诊断时需结合白血病细胞的免疫表型并需注意与其他相关疾病的鉴别,该病常呈侵袭性进展,治疗效果欠佳,预后极差。  相似文献   
59.
目的:研究对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NL)的特点。方法:报告2例CNL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脾大,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增高,无Ph染色体、bcr-abl融合基因,骨髓粒系增生,无病态造血和明显纤维化依据,排除了如类白血病反应、其他克隆性血液病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增多,其中1例伴有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2.5年后转化为急性白血病。结论;CNL是一种少见的骨髓增殖性疾病,多发生于老年人,预后差,治疗无标准方案,年轻患者应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以达到治愈目的。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与中性粒细胞异常增殖相关的BCR/ABL-慢性白血病的临床特征.方法:报告3例不同类型与中性粒细胞异常增殖相关的BCR/ABL-慢性白血病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3例均为老年男性,表现为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白细胞异常增多、BCR/ABL融合基因阴性.例1诊断为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NL),脾大,外周血以成熟中性粒细胞增高为特征,胞浆内中毒颗粒易见,无明显病态造血,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染色强阳性,骨髓粒系增生明显活跃.例2诊断为不典型慢性髓细胞白血病(aCML),血涂片示不成熟粒细胞比例增高伴粒系病态造血,尤其核染色质异常浓聚更为明显,骨髓象表现为髓系增生和病态造血,原始细胞轻度增多.例3诊断为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外周血成熟单核细胞数量和比例异常偏高,粒系病态如核分叶过多、环状核和假性Pelger-Huet畸形等易见,骨髓髓系增生明显活跃伴病态造血,无原始细胞增多.结论:中性粒细胞异常增殖相关的BCR/ABL-慢性白血病较为少见,易于误诊,细胞形态学特征是诊断BCR/ABL-慢性白血病的基础.临床表现、多种实验室检查结果尤其是分子生物学等有助于正确诊断这类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