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3 毫秒
11.
超声及超声造影与增强CT对小肾癌诊断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超声、超声造影以及增强CT在小肾癌中的诊断价值,提高小肾癌的诊断水平. 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直径小于4 cm肾占位患者的B超、CT检查结果,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对其中20例小肾癌患者的超声造影检查结果和增强CT结果作对比研究. 结果 各种影像学检查手段诊断小肾癌的准确率分别是:B超78. 18%、CT 92. 73%、超声造影90.00%.超声造影与螺旋CT对于小肾癌的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B超是筛选小肾癌的首选方法,螺旋增强CT为小肾癌定性、定位诊断提供重要参考,超声造影对小肾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成像及三维超声断层显像技术在判断老年人膀胱癌浸润程度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老年膀胱癌患者采用三维超声检查,判断膀胱癌的浸润程度及其分期。结果三维超声提示:膀胱癌T1期24例,癌灶局限于膀胱黏膜层;T2期6例,癌灶侵犯膀胱壁浅层,但未突破深肌层;T3期5例,癌灶突破膀胱壁全层;T4期7例,癌灶侵犯到周围组织。病理证实膀胱癌T1期21例,T2期9例,T3期5例,T4期7例。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三维超声判断膀胱癌浸润程度的准确性为85.7%。结论三维超声成像结合断层显像技术可以无创判断膀胱癌的浸润程度和分期。  相似文献   
13.
14.
15.
目的 应用高分辨率超声对早期2型糖尿病(T2DM)患者足背动脉形态学、血流动力学及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变进行观察. 方法 检测25例老年初发T2DM患者、35例非老年初发T2DM患者及35例老年健康者和30例非老年健康者足背动脉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反应性充血时,老年T2DM组足背动脉内径变化百分率(10.52±2.79)%较老年对照组(15.43±4.69)%明显减低(P<0.01),非老年T2DM组(12.89±4.68)%较非老年对照组(17.97±4.61)%明显减低(P<0.01),老年T2DM组与非老年T2DM组比较亦有减低(P<0.05);含服硝酸甘油后,老年T2DM组(12.40±3.23)%较老年对照组(16.11±5.74)%明显减低(P<0.01).(2)T2DM组较同龄对照组足背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明显增厚(P<0.01),舒张早期反向血流峰值流速(PRV)和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明显减低(P<0.01),搏动指数(PI)减低(P<0.05);各组间收缩期峰值流速(PSV)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T2DM组足背动脉PI与反应性充血时和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内径变化百分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9和0.71,P<0.01).结论 高分辨率超声检查可及早发现T2DM患者足背动脉形态学、血流动力学改变及血管内皮功能受损情况,可将其作为T2DM大血管并发症的首选检查方法 .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评估围手术期盆腔肿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流状况.方法:对35例伴有下肢肿胀、疼痛等症状的围手术期盆腔肿瘤患者行CDFI检查,确诊有无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并测量股静脉的管径和血流速度.术后3~10d复查.结果:11例术前伴发DVT;23例术前未发生DVT,与术后相比术前股静脉内径增宽,股静脉血流速度降低,平静呼吸时股静脉平均最大血流速度降低(P<0.01).结论:对出现下肢症状的围手术期盆腔肿瘤患者,特别是恶性肿瘤患者应常规行术前CDFI检查,不仅可以及时诊断DVT,还可以提示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流淤滞状况.  相似文献   
18.
对30例胸外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于术后24h开始每12小时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0.3ml,连续3d,行超声检查观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情况(研究组),并以30例未应用肝素者为对照。术后检出DVT7例,其中研究组1例(3%),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6例)(P〈0.05),血栓最早于术后1d检出,单纯小腿肌间静脉血栓6例,胫后静脉血栓1例。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后1d时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无显著变化(P〉0.05),术后3d时FIB、D-二聚体显著降低(P〈0.05)。低分子肝素显著降低术后高凝状态,减少下肢DVT发生;超声可作为术后早期监测无痒状小腿DVT及预防措旆效果的首诜方法。  相似文献   
19.
20.
张征  苏里亚  王川予  李超群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8):1045-1046,1049
目的:探讨超声高频浅表小器官探头及腔内探头检查在肛周脓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5~8 MHz高频浅表小器官探头及6 MHz腔内探头(观察组)对肛周脓肿患者进行检查,并与常规专科检查(对照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内口符合率、与括约肌关系符合率及其诊断准确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超声高频浅表小器官探头及腔内探头检查肛周脓肿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为肛周脓肿的诊断和研究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