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4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7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2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8篇
  1篇
中国医学   1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1 毫秒
61.
目的:观察中药通心络和他汀类药物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人外周血EPCs,经FITC-UEA-I和Dil-acLDL双染色鉴定后,并进一步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志CD34、CD133,将贴壁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阿托伐他汀组(终浓度10μmol/L)、通心络组(终浓度0、50、100、200、500、750和1000μg/ml),作用不同时间(0、12、24、48、60和72h)后,检测细胞形态及计数,再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法)、Transwell小室、黏附功能检测评价其增殖、迁移和黏附能力。结果:不同浓度通心络组、阿托伐他汀组均能较对照组明显提高EPCs数量,显著改善其增殖、迁移、黏附能力,通心络在500μg/ml时对细胞数量及功能改善最为显著。采用500μg/ml的通心络进行时效作用的研究,各组呈时间依赖性增强,EPCs的数量和功能在72h达到高峰。结论:通心络和阿托伐他汀均能在体外提高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及功能。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探讨糖基化终产物 (AGEs)对人单核细胞源树突状细胞 (MDCs)清道夫受体A(SR A)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用免疫磁珠分离人外周血CD14 单核细胞 ,经含重组人粒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M CSF ,10 0ng/ml)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 4 (rhIL 4 ,5 0ng/ml)的RPMI16 4 0培养 ,使其分化为MDCs,采用RT PCR和Western Blot法 ,分别观察糖基化 白蛋白 (AGE BSA)不同蛋白浓度 (0、5 0、10 0、2 0 0、30 0 μg/ml)和不同时间 (0、6、12、2 4、36h)干预 ,以及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金雀异黄素 (genistein)干预后 ,MDCsSR A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空白对照相比 ,蛋白浓度为 5 0 μg/ml和 10 0 μg/ml干预 2 4h即可分别上调SR AmRNA和蛋白的表达 (P <0 0 5 ) ,2 0 0 μg/ml时达峰值 (P <0 0 1) ,在干预的不同时间组 ,12h和 2 4h可分别上调SR AmRNA和蛋白的表达 (P<0 0 5 ) ,36h达峰值 (P <0 0 1) ,呈明显的浓度和时间依赖性 ,genistein能够完全抑制其作用。 结论AGEs能够上调DCsSR A的表达 ,是与其激活酪氨酸蛋白激酶有关 ,这可能是DCs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讨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LOX 1)在静脉移植物粥样硬化中的表达及洛沙坦抗静脉移植物粥样硬化的作用。方法  30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行自体颈外静脉移植术后 ,随机分为高胆固醇组 (HC组 ,n =10 ) ,洛沙坦组 (LHC组 ,n =10 )和对照组 (C组 ,n =10 ) ,分别给予高胆固醇饮食、高胆固醇饮食加洛沙坦和正常饲料喂养。在实验 12周末处死动物 ,检测血脂水平 ,同时静脉移植段行HE染色计算内膜增厚程度 ,免疫组化染色检测LOX 1的分布 ,用半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检测LOX 1mRNA表达的情况。结果 实验各组的静脉移植物均发现以显著内膜增厚为表现形式的新生内膜过度增生。而在HC组可见在显著内膜增厚基础上发生的典型的粥样硬化病变 ,洛沙坦可减小粥样硬化病灶范围及粥样斑块不稳定程度。C组的内皮和新生内膜可见LOX 1少量表达 ,HC组的内皮和粥样硬化部位LOX 1的表达显著上调 (0 93± 0 34比 0 31± 0 14 ,P <0 0 1) ,而洛沙坦可以下调这种由高脂引起的LOX 1的高表达 (0 5 2± 0 2 1比 0 93± 0 34,P <0 0 1)。结论 LOX 1表达于兔自体静脉移植物的内皮和新生内膜 ,高胆固醇血症可以上调静脉移植物粥样硬化部位LOX 1的表达 ,洛沙坦能够通过下调LOX 1的表达发挥抗静脉移植物粥样硬化的  相似文献   
64.
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共同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成和发展。中性粒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临床研究表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具有快速、经济、相对稳定的优势,能客观地评价机体的免疫炎症状态。NLR在预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和心血管并发症方面的临床价值,越来越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65.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麝香通心滴丸治疗心力衰竭的潜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药综合数据库(TCMID)筛选麝香通心滴丸潜在的活性成分与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检索心力衰竭相关的靶点,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共有靶点的蛋白互作网络,最后应用R Studio的clusterProfiler包进行基因本体(GO)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结果根据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且类药性(DL)≥0.18为标准筛选出化合物92个有效成分。从GeneCards数据库中获得13194个与心力衰竭相关的靶基因,有效成分靶点与疾病靶点共筛选出140个共有基因。这些基因主要参与细胞对药物的反应、循环系统血管过程、对类固醇激素的反应、管径的调节、血管直径的调节等生物学过程。分子功能主要包括神经递质受体活性、G蛋白偶联氨受体活性、突触后神经递质受体活性、肾上腺素能受体活性等。活性物质主要作用于神经活动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等通路。结论麝香通心滴丸中的有效成分可能通过调节血管直径、改变激素作用、改善代谢等机制对心力衰竭产生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6.
目的 观察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对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AF)炎性反应的影响及其机制,以及坎地沙坦对该影响的干预作用.方法 用组织贴块法培养Sprague-Dawley大鼠的AF,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AGEs受体(RAGE)的表达.应用RT-PCR检测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白细胞介素(IL)-6、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VCAM)-1 mRNA表达,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培养上清液中MCP-1、IL-6、VCAM-1蛋白表达.应用Western印迹法及免疫电泳迁移率分析检测核因子(NF)-кB和NF-кB抑制蛋白α(Ⅰ-кB-α).结果 不同浓度糖基化人血清白蛋白(AGE-HSA,50、100、150、200、300 mg/L)可呈浓度依赖性地上调RAGE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组和人血清白蛋白(HSA)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00 mg/L时达到峰值.AGE-HSA 200 mg/L作用AF后0.5、1.0、2.0 h,细胞核内NF-кB均激活,作用后0.5、1.0、2.0 h活性均显著高于作用后0 h(P值均<0.05).AGE-HSA 200 mg/L作用后细胞质内Ⅰ-кB-α磷酸化激活,1.0 h达峰值,0.5和1.0 h均显著高于0 h(P值均<0.05).3、30 nmol/L坎地沙坦均能抑制AGE-HSA 200 mg/L作用后Ⅰ-кB-α的磷酸化激活及NF-кB核内移,以30 nmol/L更显著.不同质量浓度AGE-HSA(50、100、200、300 mg/L)均可使AF IL-6、VCAM-1、MCP-1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显著上调(P值分别<0.05、0.01),且呈剂量依赖性.用RAGE中和抗体、NF-кB抑制剂MG-132、坎地沙坦预处理可减少由AGE-HSA所致的IL-6、VCAM-1、MCP-1 mRNA表达及上清液中蛋白表达量(P值分别<0.01、0.05).结论 AGE-HSA通过RAGE、NF-кB途径促使炎性因子表达上调.坎地沙坦可有效抑制Ⅰ-кB-α磷酸化、NF-кB核内移及炎性因子的表达,提示坎地沙坦可通过抑制AGEs引起的AF炎性反应起到延缓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67.
目的:观察针刺臀痛穴配合龙氏正骨推拿复位手法治疗骶髂关节错缝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单盲、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合格受试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1例。其中治疗组采用针剌臀痛穴配合龙氏正骨推拿复住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功能状态评分、起效时间、疗程及中、远期疗效等多雏效应指标,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两组比较,治疗组起效更快,疗程更短并且中、远期疗效更好。结论:针刺臀痛穴为主配合推拿手法治疗骶髂关节错缝症,简单方便,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8.
血管外膜损伤后血管内皮的功能及形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汤月霞  梁春  吴宗贵 《心脏杂志》2009,21(3):347-350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损伤在外膜损伤致内膜病变中的作用。方法 选用纯种新西兰大白兔,采用胶原酶消化+机械分离的方法建立外膜损伤动物模型,HE染色后,观察外膜损伤血管的形态变化。采用Medlab-U/4C501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检测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电镜下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的微观形态变化。用实时PCR检测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mRNA的表达。结果 外膜损伤后3 d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减退及内皮细胞损伤,7 d出现内膜增生性病变。结论 血管外膜损伤可能通过损伤血管内皮导致内膜病变的形成。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通心络(tongxinluo,TXL)对软脂酸(palmitic acid,PA)诱导的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progenitor cell,EPCs)凋亡及caspase-3蛋白表达和活性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7d后,贴壁细胞分成7组:对照组以M199培养液培养48h;PA各浓度组(共3组)分别用含200,400,800μmol/L PA的M199培养液孵育48h;通心络干预组(共3组)分别先用含100,200,400μmol/L TXL的M199培养液干预2h后,再加入400μmol/L PA孵育48h。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提取细胞蛋白,采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caspase-3蛋白活性水平。结果:PA呈浓度依赖性诱导EPCs凋亡;加入TXL干预,EPCs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Western blot和分光光度法检测显示,PA组EPCs的caspase-3蛋白表达及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200和400μmol/L TXL干预组明显低于PA组(P0.05)。结论:PA呈浓度依赖性诱导EPCs凋亡,TXL能部分抑制PA的上述作用,其机制与下调caspase-3蛋白表达及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70.
目的 观察葡萄糖浓度波动对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活性氧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7 d后,收集贴壁细胞,进行FITC-UEA-Ⅰ、DiI-acLDL双染色鉴定,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表面标志CD34、CD13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EPCs给予不同浓度波动幅度(0、10、20 mmol/L)、不同浓度波动间期(3、6、12 h)、不同平均浓度(20、25、30 mmol/L)的葡萄糖,培养一定时间(6、12、24、48、96 h)后,以氯甲基二氯二氢荧光素二乙酯染色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平均荧光强度(MFI)。结果 葡萄糖浓度波动幅度越大、浓度波动间期越小、平均浓度越高,细胞内MFI越高(P<0.05)。平均浓度对MFI的影响随时间减小;而浓度波动对MFI的影响随时间增大(P<0.05)。结论 葡萄糖浓度波动在葡萄糖所致人外周血EPCs慢性氧化应激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