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31.
儿童结核病误诊2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院1994-2003年儿童结核20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2.
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对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观察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CIMT)对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22例0~3岁偏瘫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应用CIMT治疗,用低温板材塑形制作限制性器具,限制健侧手活动,对患儿进行集中、大量、重复的练习和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活动,设计循序渐进的治疗方案,每天4h,每周6d,疗程2个月。治疗前后采用脑瘫儿童精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精细运动能力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但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CIMT治疗偏瘫型脑瘫患儿可提高患儿上肢功能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33.
桑琳  李兰  鲁大伟  杜世华 《安徽医药》2019,40(7):733-737
目的 研究不同孕前体质量指数(BMI)与孕期体质量增加(GWG)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12月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产检并住院分娩的349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前BMI分为低体质量组(BMI<18.5 kg/m2,50例)、正常体质量组(18.5 kg/m2≤BMI<25.0 kg/m2,260例)与超重肥胖组(BMI≥25.0 kg/m2,39例);根据孕期GWG不同,分为GWG过少组(41例)、GWG适宜组(133例)、GWG过多组(175例)。比较各组产妇分娩方式、妊娠并发症和新生儿结局等情况。结果 孕前超重肥胖组产妇剖宫产率、GDM、产后出血、胎膜早破、巨大儿的发生率均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前低体质量组产妇贫血、新生儿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胎儿窘迫发生率均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孕期GWG过少、GWG适宜组产妇相比,GWG过多组产妇剖宫产、产后出血、胎膜早破、巨大儿的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孕期GWG过多、GWG适宜组产妇相比,GWG过少组产妇GDM、早产、胎儿窘迫的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科医师和产妇都要重视孕前BMI与孕期GWG异常对母婴的影响,临床应严格调控孕前BMI及孕期GWG在适宜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34.
桑琳  李兰  鲁大伟  杜世华 《安徽医学》2019,40(7):733-737
目的研究不同孕前体质量指数(BMI)与孕期体质量增加(GWG)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产检并住院分娩的349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前BMI分为低体质量组(BMI <18. 5 kg/m~2,50例)、正常体质量组(18. 5 kg/m~2≤BMI <25. 0 kg/m~2,260例)与超重肥胖组(BMI≥25. 0 kg/m~2,39例);根据孕期GWG不同,分为GWG过少组(41例)、GWG适宜组(133例)、GWG过多组(175例)。比较各组产妇分娩方式、妊娠并发症和新生儿结局等情况。结果孕前超重肥胖组产妇剖宫产率、GDM、产后出血、胎膜早破、巨大儿的发生率均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孕前低体质量组产妇贫血、新生儿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胎儿窘迫发生率均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孕期GWG过少、GWG适宜组产妇相比,GWG过多组产妇剖宫产、产后出血、胎膜早破、巨大儿的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孕期GWG过多、GWG适宜组产妇相比,GWG过少组产妇GDM、早产、胎儿窘迫的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产科医师和产妇都要重视孕前BMI与孕期GWG异常对母婴的影响,临床应严格调控孕前BMI及孕期GWG在适宜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分别与细菌性阴道病、不同宫颈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确诊为细菌性阴道病821例及宫颈病变7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HR-HPV检测结果分别将其分为阴道HPV阳性组(n=279)与阴道HPV阴性组(n=542)、宫颈HPV阳性组(n=383)及宫颈HPV阴性组(n=375),分析细菌性阴道病中不同年龄段妇女HPV阳性率及阴道微生态指标;观察不同宫颈病变中HR-HPV的阳性率细菌性阴道病、不同宫颈病变程度之间的相关性;ROC分别评估HR-HPV阳性率在细菌性阴道病与宫颈病变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细菌性阴道病患者共有279(33.98%)例检查出HR-HPV阳性;阴道微生态检测中HR-HPV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仅唾液酸苷酶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宫颈病变患者中共有383例(50.53%)检查出HR-HPV阳性;Spearman显示HR-HPV阳性率与细菌性阴道病、宫颈病变程度之间均呈正相关(P <0.05);ROC显示HR-HPV阳性在细菌性阴道病及宫颈病变中...  相似文献   
36.
甲肝疫苗接种后双胞胎同患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例报告:男,1岁3月龄.因不会站立25 d收入院.患儿于25 d前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40 ℃,无流涕,无咳嗽及气喘,无腹泻及呕吐,2 d后热退,病程中逐渐出现运动及语言倒退.患儿双下肢无力,坐不稳,不愿站立、行走,不会说话,流涎,咀嚼、吞咽功能差,于外院诊断为脑白质病原因待查.给予丙种球蛋白、甲基强的松龙、强的松先后治疗8 d,病情无明显好转,为求进一步康复来我院.既往史:既往身体健康,生后无窒息史,否认有肝炎等传染病史,近期无感冒、腹泻史.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孕期体质量增值、血脂水平与孕妇妊娠期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及妊娠结局的关联性。方法选取85例妊娠期高血压孕妇作为研究组,随机选取同期60名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统计比较2组一般资料,探讨妊娠期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比较研究组不同靶器官损害情况病人的孕期体质量增值、血脂水平,并分析孕期体质量增值、血脂水平与靶器官损害的关联性,随访至妊娠结束,统计研究组妊娠结局,比较妊娠结局良好与妊娠结局不良病人的孕期体质量增值、血脂水平,探究孕期体质量增值、血脂水平评估靶器官损害情况及预测妊娠结局不良的效能。结果研究组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孕期体质量增值、高血压病家族史及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的影响因素包括孕前BMI、孕期体质量增值、高血压病家族史及TG、TC、HDL-C、LDL-C水平(P<0.05~P<0.01);孕期体质量增值、TG、TC、LDL-C水平与靶器官损害呈正相关关系(P<0.01),HDL-C水平与靶器官损害呈负相关关系(P<0.05);孕期体质量增值、TG、TC、HDL-C、LDL-C水平联合评估靶器官损害情况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79,大于各指标单一评估,最佳评估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3.82%、92.40%;妊娠结局不良病人的孕期体质量增值、TG、TC、LDL-C水平高于妊娠结局良好病人,HDL-C水平低于妊娠结局良好患者病人(P<0.05);孕期体质量增值、TG、TC、HDL-C、LDL-C水平联合预测妊娠结局不良的AUC为0.932,大于各指标单一预测,最佳预测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8.89%、88.06%。结论孕期体质量增值、血脂水平与孕妇妊娠期高血压发病及靶器官损害密切相关,且能辅助临床评估靶器官损害情况、预测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卵巢成熟性畸胎瘤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卵巢成熟性畸胎瘤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病例资料并检索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于2020年行腹腔镜下左卵巢肿瘤剥除术,术后病例诊断为卵巢成熟性畸胎瘤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IA期;后补充行保留生育功能的全面分期手术,术后恢复良好,预后良好。结论 本例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预后良好,结合文献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从而减少漏诊或误诊。  相似文献   
39.
李灏  余洁  桑琳 《河北中医》2023,(8):1302-1305
目的 观察新生化颗粒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高危妊娠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2例高危妊娠产后出血产妇按照入院顺序奇偶性分为2组,对照组51例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肌肉注射;治疗组51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新生化颗粒。2组均连续治疗1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出血量、休克指数(SI)、血压、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并统计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4.12%(48/51),对照组总有效率92.16%(47/5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产后24 h内平均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平均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2组休克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舒张压、收缩压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PT、TT均较本组治疗前缩短(P<0.05),FIB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血浆PT、TT短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