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95篇
  免费   249篇
  国内免费   160篇
耳鼻咽喉   13篇
儿科学   42篇
妇产科学   47篇
基础医学   158篇
口腔科学   37篇
临床医学   662篇
内科学   367篇
皮肤病学   34篇
神经病学   52篇
特种医学   114篇
外科学   204篇
综合类   1288篇
预防医学   509篇
眼科学   46篇
药学   531篇
  5篇
中国医学   497篇
肿瘤学   198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26篇
  2022年   126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125篇
  2019年   141篇
  2018年   134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136篇
  2015年   133篇
  2014年   255篇
  2013年   260篇
  2012年   323篇
  2011年   315篇
  2010年   307篇
  2009年   300篇
  2008年   252篇
  2007年   200篇
  2006年   185篇
  2005年   182篇
  2004年   160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111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6篇
  1966年   2篇
  1963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71.
肿节风注射液抗小鼠前胃癌FC的作用及毒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肿节风注射液(zJF)抗小鼠前胃癌FC的作用及毒性。方法 建立小鼠体内荷小鼠前胃癌FC模型,测定zJF的抑制率和体重、胸腺指数和脾指数以及给药前后外周血白细胞的变化,同时研究zJF对小鼠前胃癌FC细胞株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 zJF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ipZJF0.2g/kg、1g/kg、0.2g/kg的抑瘤率分别为39.83%、64.41%、53.39%,又能明显升高荷瘤小鼠的脾指数和胸腺指数,升高外周血白细胞,增加荷瘤小鼠的体重。zJFl00mg/mL、50mg/mL、25mg/mL、12.5mg/mL、6.25mg/mL对小鼠前胃癌FC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分别为65%、63%、57%、55%、44%。结论 zJF体内、外对小鼠前胃癌FC均具有抗肿瘤作用,并可增加荷瘤鼠免疫器官指数及外周血白细胞数。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系统 (CNS)感染患儿脑脊液 (CSF)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Ⅱ (IGF Ⅱ )水平的变化及其与CSF中葡萄糖浓度、蛋白质浓度和白细胞计数的关系。方法  45例CNS感染患儿分为 2组 ,其中细菌性脑膜炎 (BM) 2 4例、病毒性脑炎 (VE) 2 1例 ,取 15例无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CSF作为对照组。用免疫放射分析法 (IRMA)测定CSF中IGF Ⅱ的浓度。结果  1.BM组CSF中IGF Ⅱ浓度 64 .5 6± 49.61ng/ml显著高于VE组 3 1.41± 7.16ng/ml(P <0 .0 1)和对照组 2 7.19± 6.85ng/ml(P <0 .0 1) ;2 .CSF中IGF Ⅱ浓度与CSF中葡萄糖浓度呈负相关 (r =- 0 .5 61 P <0 .0 1) ,与CSF中蛋白浓度呈正相关 (r =0 .83 9 P <0 .0 0 1)。结论 1.IGF Ⅱ参与CNS感染的病理生理过程 ;2 .IGF Ⅱ可能参与CNS感染时CSF中葡萄糖和蛋白浓度变化的调节 ;3 .测定CSF中IGF Ⅱ浓度可对BM和VE的鉴别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3.
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是以多脏器损害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多见于女性 ,其发病机制至今未明。近期的研究表明 ,内分泌激素、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体 (MHC)Ⅰ类分子和细胞因子水平的紊乱与SLE的发病有关[1,2 ] 。为此我们检测了 3 6例女性SLE患者血清泌乳素 (PRL)、β2 微球蛋白 ( β2 MG)和白细胞介素 (IL) 6水平 ,发现有明显异常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3 6例女性SLE患者 ,年龄 ( 3 8± 14)岁。诊断标准符合1982年美国风湿病学…  相似文献   
74.
目的 研究并改进儿童益智口服液中海参水解工艺。方法 采用 5因素 4水平L16(45)正交试验法 ,以水解度为考察指标 ,对影响水解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 影响海参水解的主次因素为B >A >D >C。优选的水解工艺条件为 :加酶量 (A)1.5 %、加水量 (B) 2 0倍、水解时间 (C) 6h、水解温度 (D) 5 0℃。按此优选工艺生产 ,水解度达 (2 9.2± 0 .9) % (n =3) ,与原工艺所得水解度经t检验比较 ,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0 1)。结论 上述结果为儿童益智口服液中海参水解工艺的改进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5.
有机铬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降血糖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有机铬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作用。方法 :用葡萄糖氧化酶法观察了口服有机铬 4 0 0μg/ kg.d及80 0μg/ kg.d连续 84 d的四氧嘧啶所致糖尿病大鼠血糖水平。结果 :每日 80 0μg/ kg体重组和 4 0 0μg/ kg体重组血糖与糖尿病模型组相比较均有明显下降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每日 80 0μg/ kg体重组血糖浓度虽仍比正常组高 ,但已无显著差异(P>0 .0 5 ) ,每日 4 0 0μg/ kg体重组血糖浓度虽比糖尿病模型组有明显下降但与正常组相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有机铬可明显降低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76.
人们常说的胃病,一般是指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也称消化性溃疡)。胃炎是胃黏膜炎症的总称,此病常见于成人,但也可在任何年龄发病。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经常发生于40~50岁之间,男性比女性常见。胃病是一种多病因疾病,诸如遗传、环境、饮食、药物、细菌以及吸烟、过度饮酒等都可以引起胃病。上述这些因素可导致胃酸过度分泌而破坏胃、十二指肠的保护层,从而产生溃疡。现代理论认为:幽门螺杆菌在胃病的发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慢性胃炎无特异性症状表现,少数患者可无临床症状。常见症状为持续性上腹部疼痛,约占85%,大多为隐痛,半数以上病人可与…  相似文献   
77.
目的研究术前动脉介入化疗与手术治疗肢体软组织肉瘤。方法21例肢体软组织肉瘤,其中13例(62%)术前影像学显示肿瘤邻近大血管或骨骼侵犯,采用股动脉及肱动脉插管,化疗2—3周后,施行肿瘤切除及保留肢体功能的手术。结果介入化疗后病理检查,肿瘤有不同程度的坏死,体积缩小,周围水肿浸润带减少,肿瘤与邻近组织术中易分离,术后随访6—62个月,患肢功能基本正常。结论对四肢软组织肉瘤侵犯大血管、骨骼者,术前动脉介入化疗可提高切除率,降低局部复发及保存患肢。  相似文献   
78.
李晶  赵莉娟 《中医药学刊》2003,21(6):938-939
分析了目前中医“证”诊断标准不全面不统一的现状,认为,规范“证”的诊断标准是中医诊断规范化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提高证候诊断及其鉴别诊断水平,深化对疾病本质的认识,促进中医证候诊断体系发展的重要途径,并探讨了“证”的诊断标准的内容与要求,提出任何一个规范证名均应有与之相应的科学严谨、全面完整、规范统一的诊断标准,其内容应准确地反映该证的基本要素、反映自然界时相变化对该证的影响以及病史、病程、年龄、体质、理化检测指标等因素。证候诊断标准是确定证候的客观依据,是对证候全面准确的认识,它应是科学严谨,全面完整、规范统一的,又是相对稳定的,否则就失去了诊断的准确性。可见,要发展中医的证候论断体系,在规范了证名之后,就应制订其完整规范的诊断标准,若这一环节解决不好,证的理论就难以发展,势必影响中医诊断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79.
大肠癌肝转移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肠癌合并肝转移相当常见,15%~25%的结直肠癌患者在原发肿瘤诊断时即有肝转移,20%左右的患者原发肿瘤治疗后出现肝转移,20%~35%的患者肝脏为唯一转移部位[2]。如不给予治疗,发现肝转移后中位生存期为9个月左右[1]。常用治疗方法有手术、化疗、射频、冷冻、微波、无水酒精注射等。  相似文献   
80.
几种物质对汞致大鼠肾脏氧化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1次染汞致大鼠肾脏氧化损伤作用并观察2-氨基4-(S-丁基磺酰亚氨)丁酸(BSO)、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维生素C(Vit C)和二巯丙磺钠(DMPS)预处理对汞致肾脏氧化损伤的影响. 方法 Wistar大鼠64只,随机分成8组:对照组1组,染汞组3组,分别皮下注射0.75、1.5或2.5 mg/kg的氯化汞溶液,预处理干预组4组.BSO预处理组先腹腔注射BSO 0.5 mmol/kg体重,4 h后皮下注射0.75 mg/kg HgCl2溶液.其他3个预处理组中,先分别腹腔注射GSH 3 mmol/kg,Vit C 4 mmol/kg或DMPS 200 μmol/kg体重,2 h后皮下注射2.5 mg/kg HgCl2溶液.测定肝脏、肾皮质和尿汞含量以及肾皮质中GSH、丙二醛(MDA)、蛋白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 结果染汞后肝、肾皮质和尿汞含量随染汞剂量加大而增加.BSO预处理组肾皮质MDA含量和GSH-Px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0.75 mg/kg HgCl2组,而GSH含量则与此相反.GSH、Vit C和DMPS预处理组肾皮质中:MDA含量均显著低于2.5 mg/kg HgCl2组;GSH含量均高于对照组;GSH-Px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2.5 mg/kg HgCl2组.Vit C和DMPS预处理组肾皮质GSH含量也显著高于2.5 mg/kg HgCl2组. 结论肝脏、肾皮质和尿汞含量随染汞剂量而增加.BSO预处理可增强汞致肾脏氧化损伤作用,而GSH、Vit C和DMPS预处理则对汞致肾脏氧化损伤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