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0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24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1.
目的分析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PPV23)预防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效果。方法通过检索Pub Med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EMbase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以及维普数据库,收集PPV23预防社区获得性肺炎效果评价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截至2016-08-20。通过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及质量评价后,采用Stata 11.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次Meta分析共纳入8个随机对照试验,合计157 177名研究对象。结果提示:(1)接种PPV23者社区获得性肺炎发病率较低(OR=0.87,95%CI:0.76~0.98,P=0.023);(2)接种PPV23者链球菌性社区获得性肺炎发病率无差异(OR=0.74,95%CI:0.31~1.77,P=0.493);(3)接种PPV23者总死亡率无差异(OR=0.67,95%CI:0.43~1.04,P=0.072);(4)接种PPV23者肺炎归因死亡率无差异(OR=1.03,95%CI:0.90~1.16,P=0.685)。结论 PPV23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发生,但保护效果较弱。由于偏倚因素及混杂因素影响,上述结论需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Gefitinib)与染料木黄酮(Genistein)联合应用对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株H1975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M1Tr比色法观察两种药物单用及联用对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H1975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blotting检测凋亡相关基因PARP和caspase-3的蛋白水平。结果Gefitinib与Genistein联合用药对H1975细胞的抗增殖效应优于Gefitinib单药组,协同增效作用明显。抑制率升高,并呈现剂量依赖的抗增殖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药联用细胞凋亡率为(68.70±7.13)%,与正常对照组的(3.12±0.75)%、Genistein组的(35.95±2.32)%、Gefitinib组的(42.03±4.3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药组比较.两药联用组PARP和caspase-3的断裂片段水平增加。结论Genistein可以增强Gefitinib对H1975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并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西咪替丁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50例轮状病毒感染的肠炎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利巴韦林用药,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西咪替丁用药,观察两组患儿平均退热时间、平均止泻时间、平均止吐时间、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IL-2、IL-6及TNF-α水平.结果 观察组的平均退热时间、平均止泻时间、平均止吐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儿的IL-6、TNF-α均显著降低,组内对比差异明显,组间对比发现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IL-2均明显升高,组内对比差异明显,组间对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但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西咪替丁可通过调节轮状病毒引起的炎症反应,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加快患儿临床症状的恢复,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清胱抑素(CystatinC,CysC)与肱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的关系。方法入选986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高血压诊断及危险分层标准将高血压患者分为四组: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很高危组。对所有入组患者进行血清CysC检测。并应用全自动动脉硬化测定仪,测定其双侧baPWV,取双侧baPWV平均值,分析高血压患者血清CysC与baPWV的关系。结果极高危组、高危组高血压患者CysC水平明显高于中危和低危高血压患者(P<0.05);极高危组、高危高血压患者baPWV水平明显高于中危和低危高血压患者(AllP<0.05)。线性相关分析表明高血压患者血清CysC与baPWV呈正相关性(r=0.381P<0.01)。进一步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调整了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血糖、血清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后,血清CysC与baPWV仍相关(标化的相关系数β=0.165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随着危险分层的加重,血清CysC、baPWV进行性升高,而且高血压患者血清CysC水平与baPWV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35.
孕期是育龄期妇女成为母亲的过渡阶段,也是每个生命的初始阶段,产前保健对孕产妇、新生儿和儿童的结局和健康有决定性的意义 [1~3].  相似文献   
36.
目的 了解成都市居民健康档案真实性,为制定防控政策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调查成都市4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居民健康档案真实性。结果 共调查2371人,应答率54.5%。建档知晓率为44.9%,不同地区、机构、人群间有统计学差异;基本信息真实率为95.1%,不同地区、机构、人群间无统计学差异;重点人群服务信息真实率为76.1%,不同机构间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成都市居民健康档案基本信息真实率较高,服务信息真实率需进一步增加。应加强健康档案宣传,增加电话填写率和服务信息真实率的考核指标,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37.
随着近年来对卵圆孔未闭(PFO)研究的不断深入,PFO相关卒中的循证医学证据充分,其处理策略已得到国内外的一致认可,相继制定了PFO相关共识或指南。目前,临床上除对PFO相关卒中患者进行介入封堵PFO外,PFO合并其他疾病患者接受PFO封堵的数量也快速增长,但PFO相关非卒中性疾病的循证医学证据尚不充分,国内外尚缺乏指导性文件。为了规范PFO介入治疗,结合国内外PFO临床应用和临床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结构性心脏病专委会和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组织国内相关领域专家,经多次讨论形成了《卵圆孔未闭相关非卒中性疾病防治中国专家共识》。  相似文献   
38.
大连市城市区初级卫生保健试点工作于1991年在沙河口区开始实施。1994年5月,在国家监督指导组的监督下,沙河口区通过省级审评验收,率先达到国家城市初保规划目标。1995年4月,我市城区甘井子区、中山区、西岗区分别通过省级审评验收,全面完成了城区初保试点阶段的工作任务。至此,大连市11个城市区和农业县(市、区)全部提前5年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规划目标。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静脉溶栓疗效的关系。方法将73例接受急诊静脉溶栓治疗的STEMI患者根据溶栓疗效分为溶栓成功组和溶栓失败组,比较两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tHcy)。结果溶栓失败组的tHcy明显高于溶栓成功组(P〈0.01)。结论 STEMI患者静脉溶栓的疗效与溶栓前血清tHcy水平高低可能有关,血清tHcy水平越低,溶栓成功率越高。  相似文献   
40.
【目的】对比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与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法(lecture-based learning,LBL)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实习的126名军医大学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实习医师,随机分为PBL教学组(n=62)和LBL教学组(n=64);分别采用PBL与LBL教学法进行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教学结束后通过专业考试及问卷调查等方法,对两种教学方法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PBL组与LBL组在考试总分、基础知识题、临床应用题、综合分析题的平均分值有差异性(P<0.05),其中PBL组的考试总分、临床应用题、综合分析题的平均分值高于LBL组,而基础知识题的平均分值低于LBL组;PBL组与LBL组的理解记忆题的平均分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PBL教学组在激发学习兴趣、加深理论理解、培养自学能力、锻炼语言表达、培养临床思维、提高分析能力、培养合作精神、改善归纳能力8个方面给予优良的评价率高于LBL教学组,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提高学习效率、促进知识记忆2个方面,PBL教学组与LBL教学组优良的评价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LBL教学法相比,PBL教学法的教学考核分数以及教学效果评价的优良率更高,但对基础知识点的强化有待完善,应在今后的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应用中做进一步的探索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